前段时间,新消费品牌蕉下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书,冲刺“中国城市户外第一股”。那么是什么给了蕉下上市的底气呢?恐怕是这一件件用销量证明实力的产品。从蕉下的双层小黑伞、到胶囊伞,从可折叠墨镜,到防晒衣、防晒帽,每个产品都能引发市场的追捧,蕉下在产品研发上又下了怎样的苦功?
以DTC模式驱动的蕉下拥有一套完全不同的产品研发流程,不以资源为导向,而是以解决方案为导向,真正地以消费者面对的实际问题为中心思考解决方案,不断打磨和测试产品,这也成为了蕉下最大的竞争力。
蕉下内部有很多工作室,每个工作室所擅长的领域都不一样。在研发阶段,蕉下通常会选择从市场上未被满足的需求开始,将观察到的问题送给各有专长的工作室,请他们提供解决方案。最终,从所有提案中选择最优解,做成产品推向市场。
近几年的爆款单品折叠墨镜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很多人认为墨镜是个红海市场,但其实消费者仍然有许多未被满足的需求,比如墨镜太重,戴时间长了鼻子和耳朵不舒服;比如难以收纳,不需要戴墨镜的时候,只能选择挂在头上或者胸前。
大部分的墨镜品牌,设计师的注意力更多的是放在造型上,强调时尚的外观。蕉下的工作室既有强于设计的,也有强于结构的。当看到收纳需求尚未被满足后,蕉下选择改变结构,以新的解题思路去看待墨镜这个产品,让它以可折叠的、更便于收纳的形态出现在消费者的生活里。这样的工作流程是蕉下始终能够在红海市场中找到机会,不断推出经典品的秘诀之一。
在产品落地的组装方面,蕉下使用的是科技公司的思路,并不会把所有的科技、技术、外观交付给一个工厂,防止被全盘复刻,建立产品壁垒。以伞的供应商为例,伞架和伞面不会交给同一个工厂来制作。为了更好地达到对产品的要求,蕉下有时甚至会选择过去并没有制作经验的供应商。市面上所有的工厂在制作伞面时都只上一层涂层,而蕉下需要涂三层,在这种情况下,制衣厂可能比传统的工厂更能满足蕉下对制作技术的需求。
蕉下对产品细节的执着也已经到了令人惊讶的程度。以简单的袖套为例,在蕉下看来,袖套实际上涉及到很多细节,根据场景的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也不同。骑车时候胳膊是直的,玩飞盘时胳膊经常弯曲,对袖套的要求就不一样。消费者会希望袖套护手吗?整个手面都需要防晒,还是只要护半截就可以。这些细节将影响消费者的直接体验,最终影响消费决策和对品牌的认知。
未来,蕉下将坚持初心,在产品的打造上更加精益求精,同时挖掘出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发现用户的核心诉求,把握住市场的风向,进而持续实现技术与产品的持续创新和迭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