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商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经济 » 创业 » 正文

温州的另类“富二代”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3-22 09:35:09
导读

瓯海眼镜少掌门王风华  在温州市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泰顺,种田难以解决温饱,上小学时,王风华61个同学中56个辍学离开;初中是63个走了58个。他是那其中5个能读高中的人之一,剩下的伙伴们都选择了野蛮生长,小学、初中没毕业就跑出去弹棉被、做木工。王风华是房子曾被烧掉、父母离异的首穷户,多次受到大家救济。他打算继续读中专,但自费不起,县委书记的好友、温州市瓯海眼镜有限公司(下简称瓯海眼镜)创始人陈国光便开始资

瓯海眼镜“少掌门”王风华

  在温州市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泰顺,种田难以解决温饱,上小学时,王风华61个同学中56个辍学离开;初中是63个走了58个。他是那其中5个能读高中的人之一,剩下的伙伴们都选择了野蛮生长,小学、初中没毕业就跑出去弹棉被、做木工。王风华是房子曾被烧掉、父母离异的“首穷”户,多次受到大家救济。他打算继续读中专,但自费不起,县委书记的好友、温州市瓯海眼镜有限公司(下简称“瓯海眼镜”)创始人陈国光便开始资助他上学,感情甚笃并以叔侄相称。


  1999年的一天,王风华决定辍学,而此时叔叔陈国光也恰好在酝酿一个决定。此时的温州,生产厂家与贸易公司各司其职,瓯海眼镜的产品是出厂价1.5元的街边摊货,如果继续长期走OEM的道路,要么维持小富即安,要么惨遭淘汰。18岁的王风华开始有了商业敏感,认定公司的出路是将业务延伸到外贸,在叔叔的鼓励下,特意到上海外国语大学插班学习外语。


  2年后归来,不懂生产、没读过管理的王风华成为了瓯海眼镜的少掌门,摆在他面前的则是100多人的低端眼镜工厂与几乎为零的外贸业务。他的身份有些复杂:不是创始人,因为瓯海眼镜在1993年就已成立;也不像职业经理人,由于与叔叔亲如一家,对瓯海眼镜的发展耳熟能详,也耳濡目染了不少商业道理;更不能算是温州城数量众多的“富二代”,他在稻谷田旁长大,几乎没过过什么富日子,年少时便立誓,出人头地唯有奋斗。


  有人称他是“鲤鱼跳龙门”,年少时抱着做公务员的想法,没想到“状元”做不成,反倒成了“员外”.不过这个很早就看清行业局势,提出公司改变战略的年轻人,用了9年时间,一手做起外贸,一手严控质量,将这家曾经只懂生产的企业顺利完成转型,打造为年销售额2亿余元的眼镜大亨。也许对于人生或是生意,转型都要趁早。


  改变从2001年开始。这一年,香港眼镜展破天荒迎来唯一直接参展的厂商--瓯海眼镜。王风华带领大家换了不少名片,开始充分了解行情。那时的他认定,眼镜行业的内销渠道不成熟,可控性太弱,很难预知资金链情况,但温州眼镜商们又不会直接做外贸,产业链中间夹着来自香港、台湾的商贸公司,他们直接给大牌供货,眼镜厂却要给这些商贸公司打工。但这次经历也让他感到,即使突破语言关,想跟过去的合作者抢客户相当不容易,瓯海眼镜如果不使出点绝活,很难打动对方。


  第二年,他做了个决定,从香港招收了一批设计人员,干脆自己来开发眼镜版型。在供货时,除了拿出预订的版型之外,还要提供更多样式给对方选择。这次转型对公司意义重大,在几乎只会代工、不管创作的温州OEM工厂中,瓯海眼镜成了异类。


  转型的同年,他造访法国眼镜展,发现即使销售到海外,产品中不少还是在街边摊位销售。瓯海眼镜难道注定是地摊货?他又决定做个产品转移,慢慢把单子中的低端产品划出去,用中高端光学眼镜和太阳镜取代,把品质检验标准、制造工艺、机械模具全部进行了翻新。


  “太多企业在避重就轻,希望走简单、容易的路,但渐渐会发现路上挤满了人。我就选择开辟一条窄的路走。”战略的改变在几年中循序渐进,直到今天,瓯海拥有100余人的庞大开发团队,由绘图、做版、工艺分析人员等组成,每年都会花100万元以上收集版型供合作方挑选。为了配合信息化运作,王风华甚至自己投资开发了企业管理软件产品。这种做法使瓯海眼镜有点像一个设计与生产相结合的外包公司,让CK、Pierre Cardin、Guess等大牌认命其为指定代工商,也成为了沃尔玛、TESCO等大型零售连锁的供应商。


  但这种变化的最终目的是进军外贸,从港澳公司手中“抢客户”.他定了目标,“开发引路、品质兴起”,先保证创新,待客户买账后,还得严格控制质量。由于这些客户们拥有稳定的销售渠道和稳定的供应链,质量才是最保险的砝码。在瓯海眼镜的战略中,只要得到一个客户的机会,就要动用外贸知识和销售方法,“像光一样,有缝就钻进去,与一个客户连续联系七八年”.但对于质量管控,与其他传统制造型企业一样,王风华遇到了难题。


  20岁出头的他从上海学习英语归来,仓促间成为几百位工人的领导,在工厂熟悉了一个月时间,从每个工序开始,与每个工人打交道,各种流程、架构。一个月后,他把管理人员叫到一起,告诉大家要去参观一个工厂,要求每个人提出感想。其实要“参观”的这家工厂就是瓯海眼镜厂,与各位主管一起走了一圈,所有人达成共识:先治理环境。“脏兮兮的环境做不出好产品,只有员工进工厂时心情好,才会提升产品质量。”


  但提升质量谈何容易,尤其工人都是中专、职高毕业,工资又并不充裕的瓯海眼镜厂。他爱讲这样一个有点荒诞的段子:生产任务没有完成,问生产车间时,车间会回答配件物料没有到;问采购会回答因为配合厂家配合得不够好;再问配合厂家,对方则告诉他们是因为材料厂铜材不能及时提供;材料厂则回答,因为智利发生了地震(智利是盛产矿产的产地之一)。最后大家都认为不是自己这出了问题。用王风华的话说,最怕的就是“涛声依旧”.


  追根究底,质量问题其实是个管理问题。他又做了个奇怪的决定,任命副总监督生产,自己负责建设团队。他在瓯海眼镜设了个“工联”,看似“工会”,实则更像学校中的“学生会”.


  他的灵感来自上学的经历,以及邓小平的一句“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工联”是个曲线救国的方式,可以先从十几个员工开始:让大家先觉悟起来。他的“工联”中设有副主席、广播站、学习部、体育部,还设计了标识卡,自己先任主席。工联有三个条件:不允许有干部,没有报酬,不允许利用上班时间。工联要为工人们组织各种活动,从各种比赛、晚会,每月一次大活动、两次小活动,同时内部人员要接受多次培训。


  “我的目标是把企业做好,首先要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其实就是指一个团队。我在我们的管理编制里面不允许再产生副管理或者什么管理,而工联作为第三方,就像根据地,能够随时替我输送培养人才。”温州无法比拟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公司还是个传统的制造业企业,挖人困难,王风华认为一切只能靠内部培养。目前瓯海眼镜95%的管理层都是自己培养的,王风华在“工联”上花了极大力气,经常去给工人们上管理课程,每次组织活动后都会回顾并记录在“公司大事”上。


  现在,王风华还想带领瓯海眼镜推出自己的“SunShark”等品牌,重回内销市场,定位年轻人群,鼓励大家将眼镜变成搭配要物而非仅仅是明视用品。在1600名工人面前,这个21岁时执掌帅印的年轻人看起来老成持重,但依旧充满转变的勇气。

  创业故事精选:腾讯平台上的千万富翁

         白手起家的“孔明灯大王”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本文温州的另类“富二代”链接:http://www.esxun.cn/jingji/2691.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Copyright © www.esxun.cn 易商讯ALL Right Reserved


冀ICP备202303816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