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经营调查:多地出台“纾困”计划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陈洁 实习生 张杏 广州、长沙报道
刚刚公布的一季度数据,显示疫情对3月份制造业有一定冲击。
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增速较1—2月份放缓1.0个百分点。制造业同比增长6.2%,增速较1—2月份回落1.1个百分点。此外,3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9.5%。
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了数家中小企业,发现他们目前遭遇最大的问题来自于两个:订单减少和物流堵塞。
“因为疫情原因订单变少,出去安装也不方便,人家采购也不方便。”一家广东家具企业老板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
而一家服饰企业总经理邓云刚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目前不管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物流都受到很大的冲击,特别是走香港和上海方向的。
“我们去做制造业企业调研的时候发现,2022年一季度已经出现了部分企业订单下滑的情况。加上疫情对整个的产业链和工业链的冲击,制造业承压。”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林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一季度数据下的制造业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工业生产增长较快,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拉动经济增长2.1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占GDP的比重为28.9%,较上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
但是,国家统计局工业统计司副司长江源撰文指出,3月份,部分企业出现临时减产停产,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由1—2月份的7.5%回落至5.0%;工业品产销率降至94.5%,产成品库存升至近年高位;工业出口增速回落较大,中小微企业成本压力显著增加,增收不增利等问题凸显,工业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也指出,受疫情冲击影响加大,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增长有所放缓,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加。
3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9.5%,这一数字显示出制造业总体景气水平有所回落。
“一季度几乎没有产值,房租、工人工资都要付。对我们来说,相关投资只能缩小。”上述家具企业老板指出。
他进一步表示,除了遭遇到订单下滑的问题,他们还遭遇了疫情下的停产。“企业停产了大概有十多天吧。”
邓云刚表示,今年一季度企业整体经营平稳,但是他们虽然订单数量并没有减少,但是每个订单却明显“缩水”了。
“第一季度生产经营情况比较稳定,和去年相比大致上持平。只是订单货量少了,往年一个订单是十万个货物,现在有可能只有五万,以往每个月完成某一个出货量可能只需要10订单,现在就需要20单。因此,我们在投资上还需要进一步观望。”邓云刚表示。
一个数据可以反映出制造业的问题。一季度,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5.8%,比上年同期下降1.4个百分点。其中,采矿业产能利用率为77.0%,比上年同期上升1.7个百分点;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为75.9%,下降1.7个百分点;消息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产能利用率为73.8%,下降0.7个百分点。
换句话来说,工业三大门类中,制造业的产能利用率同比下滑最快。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中小制造业企业面临最突出的问题是物流。他们希望能尽快打通“堵点”。
邓云刚指出,由于疫情影响,国内外物流体系受到冲击,他们的一些订单也“堵”在路上。
“比如我们有大批量货物、小批量样品,现在都在香港滞留。另外,国内的快递仓储有时候滞留快一个星期。针对物流的情况,公司目前能做的也只有等,还有就是改掉一些港口、码头,去跟客人沟通,尝试着交换。”邓云刚表示。
上述家具企业老板也表示,他们在家具之外,还会做医用护理床,但是很多地方都无法发货。“有的时候,这里能发货,对方又不能收。”
多地出台“纾困”计划
由于在疫情的冲击之下,中小企业相对抗风险能力更弱,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近期多地针对中小企业,出台了“纾困”计划。
比如,3月30日,江西发布《关于有效应对疫情帮助中小企业纾困解难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加大增值税优惠力度、加大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减免力度、减免“房土两税”、缓缴住房公积金、减免租金等28条措施。
4月13日,青海省发布《青海省支持中小企业纾困发展政策实施细则》,提出加大中小微企业设备器具税前扣除力度、扩大小微企业“六税两费”减免政策适用范围、对符合条件企业的建设项目给予后补助、对生产企业生产要素给予补贴等38条具体政策举措。
在国新办4月19日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提出,要建立中央企业防范拖欠长效机制,保持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无分歧欠款的“动态清零”。
“我们一直在做这项工作,无分歧欠款必须要还清,以此来纾解中小企业的资金压力。到去年底累计清偿中小企业无分歧欠款1354亿元。同时,我们指导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密切关注上下游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对因疫情导致履约困难的,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在可接受范围内通过协商变更合同条款,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渡过难关。”彭华岗提出。
付凌晖指出,一系列支持企业纾困发展政策措施对于稳定工业生产也发挥了积极作用。一季度,根据对全国近11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问卷调查显示,企业对各项优惠政策的满意度环比提高了2.7个百分点,其中企业对减税降费政策的满意度超过了85%。
对于纾困措施,上述家具企业老板指出,作为制造业企业,他们面临的两大难题,一个是房租,一个是工人工资。“房租上,我们企业大概300多万一年的房租。工人工资压力也比较大,尤其是企业为了防止工人离开,每年要增加薪水。”
邓云刚建议,地方政府可以采取措施,对于如何降低房租等采取措施。
“尤其是要严厉打击二手房东,促进一手房东的正规化合法化,降低企业的租赁经营成本。因为‘吃房租’的人越多,制造业的负担越大,竞争力也就越弱,这个城市的经济后发力也就越弱。假如房租居高不下,企业就可能考虑搬迁到别的城市或者缩小规模。”邓云刚说。
目前,由于中小企业仍然在面临物流、订单、原材料等问题,相关纾困措施仍然有待逐步落地。
“我们还面临原材料价格不稳定,尤其是和石油相关品类的。但原油、石油相关产业链我们也控制不了,只能跟客人去交涉,或者去增加一些批量性的常规性材料库存。”邓云刚表示。
21世纪经济报道了解到,不少企业已经做好今年比去年面临更大挑战的准备。
邓云刚表示,根据目前情况来看,后面的订单不确定性很大。“今年可能会比较艰难。订单第一季度过得去,但后面第二、三、四季度的订单,明显感觉后发力不足。”
林江指出,目前来看,尽管出口数据颇好,但行业人士对此并不盲目乐观,因为出口的增长并不稳定,很多企业受益于外贸订单的“转单效应”(即因为疫情的原因,一些东南亚、印度等地的订单转回国内)。“但订单今天给你,明天说不定就不给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