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少了许多父辈身上的精神,也很少有人会去追忆和缅怀父辈的辛酸史用以自省。”说这句话的,是“富二代”郑威奇。
郑威奇,1992年出生,浙江象山人,刚读大一。这句话,来自他的长篇博文《回忆,我们仨》。
郑威奇述说父母创业史
这两天,这篇5000字博文被网友“浙江象山”转载到新浪微博上,截至目前,已有100多人转发。很多网友说,自己看得掉了眼泪。
创业时期为省钱 郑父动手术硬是不打麻醉
郑威奇的长微博述说了他父母的创业史。
郑威奇的父亲从小就是苦大的,有5个兄弟。他14岁辍学上山打柴,17岁学着养螃蟹,19岁开始学木工。
成婚后,5兄弟分家,他和妻子只分到了两只碗和两双筷子,差不多就是净身出户。
1992年,郑威奇出生了。为了凑医药费,父亲把亲戚朋友来看望时送的荔枝等水果都拿到集市卖了。郑威奇两岁时,家里做鲶鱼生意亏本,还背上了债。此后,一家三口为了还债,连菜都不舍得买,整整喝了两年酱油汤。
2001年前后,父亲摔伤脚踝,需要动手术打钢筋接骨。为省钱他没用麻醉,咬着毛巾让4根钢筋穿过骨肉。
郑威奇说,他希望用父母的故事与大家共勉,人生的真正出路在于自强不息。
办的厂年产值5000万 郑家却没一件像样的家具
2002年,老郑两口子在象山定塘买了一块地,办了一家小厂。小厂慢慢做大,去年的产值已经达到了5000万元。不过,郑家还是一样的简朴低调。
4日,记者赶到象山县定塘镇探访发现,不管是厂房还是住宅,四面都是白墙,没有任何装修。家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连床头的橱柜都是20年前的款式。
老郑正在电脑前忙碌,穿着一件普通的灰色T恤,脚上一双普通的黄皮鞋,还脏了好几处。
当记者把郑威奇的文章拿给郑妈妈看时,她的情绪激动起来,紧紧盯着文章,好一会儿才说:“平时我们就是(这么)给他讲的,没想到他记得这么牢!”
她说,家里至今保留着分家时的一只瓷碗,还准备把它一代代传下去,就是为了记住那些日子。
富起来后,为什么还这么低调,连房子都不装修一下?郑妈妈说,当初也考虑过装修,但做民营企业资金链很重要,家中的钱每一分都要考虑好去处,一不小心资金链断裂,企业就有崩盘的危险,后来装修一事就不了了之。
博文节选
●妈妈说:“当我决定嫁给你爸的时候,也是他最穷的时候……你爷爷分家产的时候,我和你爸爸分到两口碗两双筷子,没有房子。那个时候我挽着你爸 的手走出村子,村民指着你爸的背说‘这女的跟了他就是去讨饭的!’我和你老爸的婚礼是在你外婆家进行的,其实也不算婚礼,就是我们俩,你的外公外婆和你的 大小娘舅坐着吃桌饭,新房就是外婆家老屋的小阁楼。”
●父亲说:“你老妈生你的时候,剖腹产,没有钱付医药费,来看望的几个亲戚送的荔枝,我们俩都不舍得吃,拿到集市上去卖钱。所以儿子我告诉你,作为男人就是天塌下来了也不能哭!我那个时候就硬是把眼泪锁在眼眶里!”
网友评论
dingguonian(宁波著名企业家国骅集团董事长丁国年):好儿子,看了很感动,能记住父母的艰辛就够了。
南瓜大饼:这对父母留给儿子的不是财产而是那份执着坚强的奋斗精神。
三千斤:看得掉泪。感动人的不只是一家人的自强坚韧,还有三人对彼此的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