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妆集合店“供应链”之渴:管理模式须补课
小样生意的供应链和渠道,以及门店运营等现实经营问题依然是HARMAY话梅面临的挑战。
近年来,小样商品正在变得“大众化”,在美妆业逐渐占领一席之地。
而美妆集合店HARMAY话梅的走红,很大程度上是正因为其在门店销售小样。过热的风头背后,作为宣传卖点的大牌小样,在宣传中却失去了本名,被称为“旅行装”。
“小样”隐身的背后不仅是因其来源成谜,还面临着诸多潜在风险。据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网站信息,日前,HARMAY话梅关联公司上海话梅乐享企业发展有限公司因“生产经营标签不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化妆品”,共计罚没人民币88.7万余元。经查,这一批标签不合格化妆品全都是大牌小样,涉及品牌如娇韵诗、黛珂、迪奥等。
“针对此事,HARMAY话梅高度重视,已于第一时间开展自查工作,并进行积极整改。”HARMAY话梅相关负责人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强调,HARMAY话梅当前所售的400多个大牌精品,以及海外小众品牌均通过品牌合作、正规渠道采买等方式获得,保证所有货品来源都可追溯,坚决杜绝销售假货产品。
但是,对于记者提出的其他关于授权、渠道细节问题,该品牌拒绝透露更多信息。
值得一提的是,这已经不是美妆集合店第一次在小样商品上出问题,前有消息商平台强制下架,后有onLY WRITE独写因货源不明被立案调查,但此次开出的罚金却是创了行业新高。
公开消息显示,今年年初,HARMAY话梅获得了约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7亿元)C轮及D轮融资。自2019年12月获A轮融资,两年时间,HARMAY话梅已获得4轮资本加持。但是,小样生意的供应链和渠道,以及门店运营等现实经营问题依然是其面临的挑战。
“小样”来源成谜
当消费者因大牌正装的高价而被劝退时,规格小价格低的大牌小样就有了“生存空间”。
HARMAY话梅以超市仓储式的陈列,加之打出“白菜价买大牌”的宣传,吸引了众多消费者,因此也一度被称为“美妆界的Costco”。但如影随形的是,外界对其供应链和渠道等方面的质疑。而此次处罚细节的披露,似乎又给HARMAY话梅的“未解之谜”蒙上了一层阴影。
《行政处罚决定书》(沪市监黄处〔2022〕012021000502号)显示,2021年4月16日,上海黄浦区监管局执法人员对上海话梅乐享企业发展有限公司位于黄浦区兴业路的“HARMAY 话梅”化妆品集合店进行现场检查。
检查发现,该店正在销售的“CLARINS娇韵诗”品牌焕颜弹力日霜(5ml)等共计4个品牌24款化妆品的中文标签内容有缺失项,缺失内容具体包括无成分表、无生产批号、无进口化妆品备案文号等,涉及的品牌有CLARINS娇韵诗、蒂芙尼TIFFANY&CO.、博柏利BURBERRY、黛珂DECORTE。
此外,在其销售的部分化妆品中,存在中文标签有缺失项的情况,涉及IPSA茵芙莎、ANESSA安热沙、ELIXIR怡丽丝尔、ERNO LASZLO奥伦纳素、La prairie莱珀妮、POLA宝丽等7大品牌的11款产品。
对于这一现状,前述HARMAY 话梅相关负责人针对记者的采访,并没有透露原因。
此前,由于没有明确的法规,售卖无标签的小样产品一直处于“灰色地带”。自2021年1月1日相关部门开始实施《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小样才被纳入监管。
根据条例规定,化妆品的最小销售单元应当有标签,标签应当符合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国家标准,内容应当真实、完整、准确。在线下渠道销售没有中文标签的进口化妆品,或者是标签不符合规定的产品,显然已经构成了违规。
另一方面,专柜的小样一般都是附赠品,会标注“非卖品”字样,并不会进行单独售卖。按相关规定,除了包装标注有“赠品”“非卖品”等字样的产品,其他中小样都可以在市场上销售流通。但在小样市场的诱惑之下,也有商家存在销售“非卖品”的情况。
对此,北京云嘉律师事务所律师赵占领指出,在不售假的前提下,品牌方能否约束销售方主要取决于双方之间是否存在合同关系。如果销售方没有直接从品牌商处进货,即双方不存在合同关系,那品牌商也难以对其行为进行约束。
“赠品”变“商品”
据智研咨询发布的《2020-2026年中国美妆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未来发展前景报告》,到2022年,中国美妆行业市场规模将突破5000亿元,预计到2023年,中国美妆行业市场规模将增长至5490亿元左右,美妆行业发展前景巨大。
随着小样经济的崛起,业内已形成了一条“灰色地带”。本来只有百货专柜有授权经营这些进口大牌小样产品,现在线上和专营店随处可见。
据了解,目前HARMAY话梅所售的大牌以及海外小众品牌已达 400多个,SKU超9000个,2021年新晋合作品牌超过了百个。而业内人士透露,类似于海蓝之谜、雅诗兰黛之类的一线国际品牌,一般不会对集合店进行授权,此类品牌只会在旗下品牌在百货店开设的专柜、大型的免税公司及丝芙兰进行售卖。
一位淘宝护肤品集合店店主进一步解释道,“大牌一般只在天猫和线下售卖,不会轻易给其他店开授权。有些店铺可能通过线下关系拿到货源,在线上刮码销售,被品牌方发现可能会被投诉。”
此前,HARMAY话梅合伙人鞠春茂在接受相关媒体专访时坦言,在目前国内的商业环境下,大牌的授权比较难拿到,它们的经销商体系很固定,不太容易打破,话梅的商品主要来自专柜和贸易商。
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品牌方对于小样管理的收紧。“大概是在2020年左右,很多媒体报道了小样贩卖的问题,品牌就开始有比较严格的管控要求。现在,小样也会有库存单。”某品牌专柜工作人员小包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一般而言,节日促销、新品发售会有小样附送。品牌会员也会定期收到小样。同时,小样也会作为员工福利。”
从专柜和贸易商拿货显然会扰乱经销商体系。2021年1月,上述条例刚实施不久,同样为美妆集合店的“onLY WRITE独写”因无法提供涉案商品的合法来源,涉嫌走私,被立案调查。
记者随机在消息商平台、短视频购物平台搜索“小样”,都有标榜着“官方正品保证”的小样在非官方商家渠道售卖,价格从50到200元不等,相比正装来说大多较为实惠,来源也多被卖家描述为“来自海外各大百货及官网”。
某国际高端护肤品牌高层人士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认为,小样对于品牌方来说有两个用途,一是为了招募新用户体验,二是为了在销售过程中保持品牌调性的同时,给消费者一定的让利。它并不是一个标准商品,也不会对外零售。过去政策方面没有对它作出强制性的监管,目前已经加强了信息标识的要求。作为集合店来说,其商业模式上存在硬伤,所出售的商品来源也是鱼龙混杂,这是眼下无法回避的问题,另外这一模式也会导致货源受到限制,也是供应链方面需要补齐的短板。
(作者:陶力,易佳颖,王雨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