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人年终奖没了:从数十万降到零,落差太大!
作者:马一凡 责编:张歆晨
“去年春节前年终奖拿了30多万,今年一分钱都没有了。”在一家20强房企已经工作7年的地产人陈雯雯说道,而她所在的一线区域已是该房企业绩最好的大区。
近日,人力资源管理智库“中智咨询”发布《2021年企业年终奖发放计划调研报告》,称九成企业计划发放2021年终奖,41%的企业年终奖额度上涨,近六成企业发放时间为2022年1月。过去,地产行业是年终奖发放“大户”,比较知名的案例是曾有TOP3房企区域总领到过上亿元年终分红,但今年已临近春节,地产圈一片哀叹,地产人不仅不敢奢望年终奖,能保住工作已经是幸运的。
“过去几年,别说几十万,几百万的年终奖在地产行业也不算啥。我记得三年前一家地产公司年会直接撒钱,员工跪地疯抢钞票还上过新闻。”另一家20强房企营销口员工王浩感慨,当年地产圈年终奖有多刺激,现在的落差感就有多强。
年终奖逐月被砍
2021年房企销售遇冷,融资枯竭、资金链紧张,根据克而瑞统计,百强房企销售增速罕见负增长3.5%,近两成百强房企业绩下滑超过10%,逾八成房企未完成全年业绩目标。在这样的行业形势下,地产人完不成KPI,被减少或彻底砍掉年终奖已极为常见。
“我们公司收入大头其实就是靠年终奖,过去即便是基层的普通经理级别,到春节前也会发10个月工资。”王浩表示,以总监级别为例,如果总打包年薪为80万,那么有接近一半的钱都以年终奖形式发放,到了集团营销总这个级别,一年几百万元年终奖不在话下。
王浩说,2021年上半年,公司上上下下都觉得一切正常,认为一年的收入将会如常,转折点在9月份,已经连续两个月销售额大跌后,公司内部盛传年终奖将打折发放,“从10个月工资调为8个月工资”。老板开大会时抚慰员工称,行业情况比较艰难,公司不会裁员,会与大家共克时艰。
又过了两个月,情势急转直下,内部又盛传年终奖只剩下2-3个月工资。到了12月,公司终于顶不住压力,区域合并、裁员、取消年终奖逐步实施。王浩加入地产行业5年,第一次领不到年终奖,“没被裁员已经很庆幸了”。
陈雯雯出身南方小城的普通家庭,从知名985、211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某20强房企业绩最强的区域从事一线管理工作,随着该公司业绩的扩张,她的年终奖从十几万涨到了30多万,“感觉自己在同龄人中成了小富婆”。不过让她难受的是,2021年比任何一年都更忙,结果在11月份时得知,年终奖泡汤了。
“地产的苦日子来了,我算是幸运的,所在区域业绩比较强,一些弱区已经被裁撤了,眼看着很多同事离职,集团总部的管理层多数也降薪了,职位越高降得越多,很多高管拿着半薪工作。”陈雯雯表示。
李菲则供职于一家30强房企的控股总部,该房企被称为业界黑马,近5年扩张速度很快,在地产爆发增长的时候,老板招来一大批人放在控股总部,尝试进行各种眼花缭乱的组织架构改革,结果2021年下半年开始,该公司的模式也玩不转了,控股总部的人员冗余,许多人闲着没事干。2022年伊始,李菲等人皆被通知停薪留职,年终奖也全部取消。数日前,李菲被通知裁员,她早就料到这一天,准备拿到N+1赔偿后,好好过个年再谋划未来的人生。
致富手段都失灵了
“过去地产人挣钱怎么会只靠工资和年终奖。”王浩对记者表示,其实身边地产人能够发家致富的,在领取固定年薪之外,还会利用很多合法渠道,比如佣金、跟投、内部买房、内部理财、员工持股。
不过,跟投、理财、持股这些方式,属于把自己的钱交给公司,“赌一把”的性质很强,有人赚翻了,有些人则倾家荡产。
跟投制度兴起于2013年,是指将个人的钱投入公司项目中,项目干得好,就可以参与分红,但如果项目亏损,个人也跟着亏损。个人利益和公司绑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2015年-2018年,在头部房企带动下,房企跟投进入高潮期,不少房地产高管通过跟投制度一年获利数千万元。2016年,某区域总裁通过跟投获得超过一个亿收入。后来一位业内知名职业经理人曾对记者透露,他在房企担任区域总裁期间,通过灵活运用跟投制度,实际分红20多亿元。拿到这笔钱后,他开了属于自己的地产公司。
理财指公司内部集资的资金池,一般来说利息较高,一位地产人对记者表示,自己周围的同行,超过一半都参与了地产公司理财,普通员工理财数额在30-50万不等,年化利息在10%-15%。近年来房地产项目利润越来越薄,许多项目只盈利2%-5%,甚至还有不少亏损,跟投制度不再受欢迎,于是许多人把钱投入了公司理财中,固定收取利息。
持股则是通过购买公司股票的方式,将个人财产与公司利益进行绑定,近年来不少房企以及房企的物业板块IPO,地产高管也认购持有了公司股票,在上市后赚了一笔。但2021年地产股普遍走弱,较为知名的案例是阳光城前执行董事长朱荣斌曾花1.36亿元入手阳光城股票,结果近期离职前股价跌去一半,套现部分亏损3000多万元,未能套现部分浮亏4000多万元,外界解读称朱荣斌白打工四年,还赔上数千万身家。
不过,一位地产圈知情人士称,过去地产高管收入很高,通过跟投等各种形式分红不菲,即便如今地产股票暴跌产生数千万亏损,也不太可能出现“白打工”的情况。
但对于普通地产员工来说,参与跟投、理财、持股等,撞上房地产市场较差、房企暴雷的情况,损失就再所难免了,很多地产人2021年不光被裁员、被取消年终奖,还将自己的身家折在了公司这些理财项目里面,失业后又加入了讨薪、讨钱大军。
过去,佣金和内部买房,也是地产人增长财富的手段,但仅限于房地产兴盛时期。早2013年时,绿城一位销冠个人全年销售额高达3.99亿元,佣金收入超过500万,成为那时候的致富传奇。内部买房则一开始是地产公司在去化不佳内部处理房源的手段,由于房地产的周期性,部分房企员工发现自己可以低吸高抛,即在项目销路差时,自己掏钱把房子买下,当房地产市场恢复元气时,再将房源更名卖出,或者一直放在自己名下自住或出租。王浩称,自己有同事通过内部买房,资产增长了几百万元。
但是在房地产不景气的时候,拖欠佣金成了常态,内部买房也成了任务摊派,人人避而不及。
“如今大浪淘沙,钱没那么好赚了,但是我相信只要大家还有改善住房的需求,优秀的地产人才仍有机会。2022年,先不要去想赚钱的事情,而是想想如何学习、沉淀。”陈雯雯对记者说道。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陈雯雯、李菲、王浩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