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消息 (张燕征)1月5日,正值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倒计时30天之际,中国新闻社旗下财经媒体举办了中国赞助企业“迎冬奥,话品牌”线上活动。
前瞻产业研究院经济学首席分析师穆晓菲在会上表示,依托奥运经济营销是企业提升全球影响力、品牌宣传力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战略选择。
“作为一场全球顶级赛事,奥运会有200多个国家参赛,超40亿人观看,转播时长近万小时,成为独一无二的世界级IP。”穆晓菲指出,随着北京冬奥会进入30天倒计时,奥运营销也进入了冲刺发展期。
回顾历史,从消息视时代开始,奥运营销的经典案例就层出不穷,2008年李宁手持圣火绕鸟巢一周,并点燃了主火炬,从此李宁公司乘上了奥运红利,一跃成为国际排名靠前的体育品牌。而在本届北京冬奥会倒计时百天之际,冬奥会官方合作伙伴伊利通过《100天后见》宣传片,“引爆”了微博营销,同时也为冬奥会营销拉开了序幕。
穆晓菲表示,北京冬奥会进入30天倒计时之际,各大赞助品牌找准营销人群定位,营销平台定位,明确营销方式进行精准投放,充分利用奥运营销提升品牌价值和影响力,提升大众对冬奥会发展的认识,调动人们对冬奥会冰雪运动以及品牌的关注。
“中国通过承办冬奥会,不仅赞助企业实现了品牌营销,承办地经济地区也迎来了冰雪经济的新机遇,提升了国际形象,并对相关产业和社会就业产生了提振效应。”穆晓菲举例称,张家口为迎接冬奥会,从2018年开始启动客运枢纽、奥运村等基建项目,在崇礼建设了一批公寓式酒店和民宿。此外,北京也启动了包括新建场馆和配套基础设施等16项冬奥工程。
在穆晓菲看来,本届冬奥会不仅将推动举办城市的市政建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大量就业岗位,也将推动改善投资环境,带动优势产业生成集聚效应,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机遇,并对材料、设备、旅游、住宿、环境治理、文化传播和特色商品等市场带来明显的促进作用。
不过,穆晓菲也指出,冬奥会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提防因投资规模过大且结构欠优导致的奥运经济低谷效应:包括投融资机构和市场化运作机制不完善、奥运场馆利用不足,以及经营成本过大等情况。对此,穆晓菲建议,本届冬奥会可借鉴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的成功经验,对于部分风险,我们也要居安思危,及早防范。
“本届北京冬奥会也成为大型赛事活动落实碳中和目标的样板。”穆晓菲表示,作为举世瞩目的重大赛事,北京冬奥会早在筹备之初就明确从新能源、建筑、交通和碳汇四个方面入手,实现低碳办会,并兑现碳中和承诺。目前已从低碳场馆、低碳能源、低碳交通三大领域助力绿色奥运。
据了解,为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前瞻产业研究院成立了前瞻碳中和战略研究院,并发布了2021奥运经济蓝皮书。该蓝皮书指出,2022年北京冬奥会将成为推动发展冰雪运动的契机,也是城市转型升级迈向绿色发展的良机。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