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碳中和愿景下低碳科技产业发展机遇与趋势前瞻
2021年,“碳中和”成为最热门词汇,甚至破圈到不同领域。大中型企业迅速响应表态,嗅觉最灵敏的资本头部机构快速跟进,各主题基金如雨后春笋般发起成立。
一时间,碳中和像一个全能的筐,任何东西都蜂拥而入着急往里装,究竟是热门赛道还是概念滥用,简直是“乱花渐欲迷人眼,万物皆可碳中和”。但可以肯定的是,2030碳达峰和2060碳中和都不是眼下一蹴而就达成的目标,从企业、行业至国家,以及意识、技术、资金、应用等多方面,都还处于路径探索的初级阶段,不仅需要“长期主义”的加持,更需要每个个体的觉醒,为碳中和目标付诸力所能及的能力。
据前瞻整理统计,目前全球约73%的碳排放来源于能源领域。2019年,全球能源相关的CO2排放量约为330亿吨,其中,发达经济体的排放量约占三分之一。截至2020年,全球已有54个国家的碳排放实现达峰,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40%。
全球“碳中和”目标方面,不丹和苏里南已实现了“碳中和”,同时已有29个国家和地区通过颁布政策或立法的方式做出了“碳中和”承诺。预计2021年末,占全球碳排放量65%以上、占全球经济总量70%以上的国家将作出“碳中和”承诺。与美欧国家相比,中国尚处于经济上升期,且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的间隔年限较短,实现“碳中和”愿景可谓是“时间紧、任务重”。
作为“碳中和”领域的国家特聘专家,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前瞻产业研究院院长徐文强在2021云栖大会的“科技创新与创业服务论坛”上就曾表示,在实现碳中和目标的紧急任务下,可以从三个路径展开产业机遇的探索与投资:
第一,是科技创新,我国实现碳中和的最主要手段,还是需要通过科技创新来实现减排目的,创新技术路径需要从供给端和需求端共同发力;
第二,是经济转型,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的增长仍是当前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中国第二产业的能源终端消费占比高达67%。可见,中国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是中国实现“碳中和”过程中的一项必要举措;
第三,是能源革命,促进经济主体由使用化石能源转为选择清洁能源,并且增加碳捕集、碳封存、碳利用等方面的创新能力,增加森林碳汇、海洋碳汇、土地碳汇等开发模式与投入。
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虽然道阻且长,但若能尽早在国际低碳技术的大潮中抢占身位、赢得先机,将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和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在这方面,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科技企业正共同发力。
广东作为国家第一批低碳试点省,也是7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之一,而深圳又是国家第一批低碳试点城市,粤港澳大湾区理应在实现“碳中和”的道路上发力领跑。
洞见趋势,“碳”望未来
12月18日,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消息子第五研究所的指导下,由前瞻产业研究院、前瞻碳中和战略研究院、前瞻经济学人主办,华联城市中心承办的“洞见趋势,“碳”望未来——2021前瞻碳中和低碳科技产业发展峰会”将于深圳举行。
2021前瞻碳中和低碳科技产业发展峰会是为中国碳中和产业搭建的一个思辨与创新平台,聚焦低碳科技发展,将邀请各大院士、技术专家、相关政府单位及企业等领军人物出席,共同探讨双碳愿景下科技创新、能源结构转化、经济业态转型的机遇与挑战,促进中国碳中和技术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为中国企业创新找到技术突破口,为“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展开高质量思维赋能。
“碳”索动力:创见碳中和发展的关键技术
深度聚焦碳中和发展时代的相关部门单位和企业群体,解读传统能源系统的低碳排放转型、催化过程和工艺革命性创新推进碳基能源高效催化转化、新一代能源体系的重构建设等相关技术,为中国碳中和产业发展和经济转型提供关键技术源动力,真正感受到技术所能实现的商业价值。
“碳”析风口:多名国际院士共论趋势
本次峰会,前瞻将邀请碳中和领域的重量级专家、国际院士:
·刘科,南方科技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讲席教授,澳大利亚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徐文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前瞻产业研究院院长
·张绪穆,国际知名配位化学和金属有机化学家、南方科技大学理学院副院长
·刘清侠,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深圳技术大学聚龙学院院长
·肖旭东,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息子第五研究所姜涛博士
希冀峰会以国际融合对话的形式,通过不同角度的思想碰撞,前瞻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风口。共论碳中和愿景下低碳科技发展的机会与挑战。
“碳”见融合:知识社交,共建内容价值生态
在国家碳中和战略发展下,本次前瞻特别邀请了“一带一路”沿线的科创企业代表,希冀与会者和嘉宾能够以此创造更多交流与分享机会,共同搭建一个彼此交流的社交场景,探索碳中和生态构建新路径,深度发挥低碳智慧大脑的枢纽作用,促进技产双方深度融合及资源互助,链接更为广阔的有效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