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消息 题:城市休闲和乡村度假成旅游业潜力赛道
作者 魏小安 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首席专家、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会长
受疫情影响,旅游业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疫情防控走向常态化,旅游业也会形成旅游新常态。在此背景下,旅游市场需要做出应对,提供“常态化”产品,转型则是根本。
旅游市场供求不匹配
虽然受到路径依赖影响,业界很希望疫情尽快过去,恢复到从前,不过传统的思维模式已经不能适用当下。
从需求来看,潜在需求很旺盛,但受疫情影响,需求被压抑,且发生了新的转向,其中城市休闲和乡村度假是主流。要满足这些需从两方面入手,一是阶段性,形成旅游需求的阶段性实现。二是区域性,从个别地区到部分地区,形成区域性实现。
从供给方面看,数量众多的供给设施已经建成,但这些存量资产基本沉淀在住宿和景区领域,形成了重资产,供给能力放空,由此造成了新的供求关系不匹配。
从渠道来看,传统的旅行社渠道基本已被平台替代。自有渠道风起云涌,渠道商的概念已经基本消失,只能靠自我转换,自我消化。
从企业来看,虽然旅游企业规模、类型、生存之道各有不同,但也存在一些共性,主要包括:转方向、扩领域、卖资产、增股东、培养骨干、“要政策”。
2022年中国旅游胜利在望
第一是冬奥开路。冬奥会已经进入倒计时,防疫抗疫也进入关键时期。冬奥会的举办预示着中国的疫情应对处于世界前列。由此将大大提振国人的信心,也成为2022年旅游起步的先导。
第二是经济支撑。疫情使世界经济危机提前来临,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面临通货膨胀、供应链不足、金融掣肘等一系列问题。但中国独树一帜,经济稳定,供应链完整,外贸突起,消费信心保持,这构成旅游消费的支柱。
第三是世界抗疫“有招”。很多国家采取多种措施进行疫情防控,有些甚至已经开放入境旅游。
第四是国内市场复苏。目前正是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关键时刻。虽然中国的出入境旅游短期内不太可能开放,但国内旅游再次起步是大概率事件。最近这一波疫情反弹已经将近尾声,冬季的候鸟型游客又将聚集在海南、云南、两广等地。在有效的疫情防控基础上,春节旅游高潮必然来临,之后就是江南地区旅游回暖。旅游市场的季节性和区域性,正是疫情常态化的表现。
传统旅企需转换赛道
对应需求变化,供应侧方面要求传统旅游企业转换赛道,开拓新局。其中有两个重要的方向值得关注。
第一是城市休闲。目前,城市休闲需求已经完全超越了传统旅游需求,我们要打造城市生活综合体。并且,中国的城市化依靠增量发展的时代已经过去,进入了新阶段之后,需要挖掘存量,精耕细作,提升文化内涵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因此,城市更新已成为近两年城市发展的基调。可以利用工业化遗存开发新的生活综合体项目,新老交织,新老交融,使城市空间再成长,创造新的价值空间。通过功能化、场景化、特色化、休闲化、生活化、生态化,来创造新的目的地格局。在这个过程中,旅游企业也成为了休闲生活创造者、城市生活提升者、未来生活引领者。
第二是乡村度假。经过艰苦奋斗,中国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全面完成,现在正在向乡村振兴方向推进。发展乡村度假成为热点路径之一。发展乡村度假,一是可以全面挖掘乡村资源,二是促进文化和特色化建设,三是沟通市场需求,四是形成各方合力,五是改善交通条件,六是改进基础设施。不过,发展乡村度假最重要的是要有足够的需求支撑。目前乡村旅游只是微度假,不同于传统度假区的大规模,现在尚是碎片化格局,正在成长中,未来可以成为旅游业的一个新领域。
总之,疫情改变生活,改变消费行为,改变旅游格局。随之而来的则是大众休闲发展背景下旅游的变化,形成以周边市场为主,以本地消费为主,以内循环为主的旅游新模式。(摘编自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网站)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文不代表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