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没花一分钱:30万豆瓣“消费主义逆行者”为何拒绝花钱?
“三二一上链接”,随着主播声音落下,刚上架的东西一秒售空,同时伴随着“还有吗?没抢到的”弹幕,抢购的气氛让人感觉“不买错过一个亿”。
11月12日零点,持续近一个月的双十一购物节落下帷幕,天猫、京东也交出了自己的战报,交易额分别为5403亿和3491亿。两者合计近9000亿。
“近9000亿里没有我的一分钱”,在全网都在消费热情高涨的时候,一批反消费主义的声音出现。在豆瓣“消费主义逆行者”的小组中,有30几万人共同抵制着消费主义,他们逆行的方式各不相同却又相互重合。
豆瓣上类似的消费理念下还有其他小组,“攒钱组”有58万人,“今天消费降级了吗”小组有32万人,“极简生活”小组有34万人。
一边是消费主义浪潮中,网红们仍然在分享精致生活,和现实生活割裂感越来越大,另一边是相当一部分年轻人开始反思过度消费,通过反对煽动焦虑,反对商家套路,反对伪需求,他们开始掀起一股反对过度消费的潮流。
“不买组”PK“买组”:分享如何揭穿商家套路
“这里欢迎各位组员分享买过的踩雷品、智商税品、伪需求品,帮助其他组员省钱省心。让我们做到:不盲目跟风,不被消费主义裹挟,做消费主义市场的逆行者!”创建于2020年10月23日的豆瓣“消费主义逆行者”小组这样开章明义。
组长碎碎铁表示,“市场上从直播带货,到网友分享,到处都在给人种草,刺激消费。通过煽动起焦虑情绪,让每个人因为焦虑,不断去购买,以满足自己的伪需求。”
谈到建组的初衷,碎碎铁表示“因为很多东西,都是在消费主义的鼓动下,大家才会去想买的。所以当时就已经觉得,我们号召‘不买’就是跟消费主义有些背道而驰了,因此叫‘逆行者’。”
消费主义逆行者小组的建立源于一个收纳柜,组长碎碎铁在买了一个收纳柜后发现并没有解决收纳的问题,而是让收纳柜变成了一个另外需要‘收纳’的物品。“希望大家不要头脑一热就去买收纳柜,寻找后发现没有这样的小组,就自己建了一个。”
由收纳柜开始的小组某种程度上也映射了小组的属性,东西多到需要很多收纳柜去整理的时候,去思考有多少东西是真正需要的,有多少是走进了商家的陷阱。
消费主义逆行组有一个常用的称呼叫“不买组”,对应的是“买组”,买组里拼单、购买攻略、好价分享做得热火朝天的时候。不买组见招拆招,分享双十一商家套路、历史价格以及踩雷经验。
在组里有一个不要买分区,主要是分享一些踩雷以及不值得买的东西,或者劝住想要消费的人。
消费者在网上购物时总是会更加冲动,尤其是面对商家的各种套路时。组里总是会有揭穿商家套路的帖子,双十一期间,讨论更是频繁。碎碎铁在不买组开了篇专楼让大家分享双十一的套路,该帖子下有200多条回复,最赞评论是“按时睡觉比什么护肤品洗发水都好”,该评论有1000多赞。
此外还有“不要为了凑满减去买一些不需要的东西。不要大规模囤牙膏、洗发水、沐浴露,去年买的现在还没用完”,也获得了众多回应。
有人直接用案例指出双十一的坑,“10月份mark的五年本242元,又是开预售又是叠满减,今天还是242元,真要买到优惠价需要买整整17本,每本便宜20元钱。”一位组员评论道。
低价、抢购就是消费主义最直接的表现,因此,不少组员去观察自己买过的物品在双十一的价格,其中很多价格并未出现明显下降,甚至更加复杂。
“不买组”并非不买,是只买需要的东西
在消费主义逆行者小组首页,很火的一个帖子问:“你买过最后悔的东西是什么?”回帖达678条。有网友回应:“是床上书桌!相信我不会有人上了床还想学习。”还有网友说:“买了一顶2500的假发,出门就悔得肠子憋青,关键下一次去享受免费终生清洗时还发现那牌子撤柜了……”这两个回答都赢得了近千点赞。
此外热门的帖子还有“一年不买衣服挑战”,回帖是552条,另一个“不买组科学理性消费大赏-物尽其用成果汇报大会”,回帖达446条。
实际上,这样反消费的小组在豆瓣并非个例,被称为“攒钱组”的丧心病狂攒钱小组有58万人,“今天消费降级了吗”小组有32万人,“极简生活”小组有34万人。
碎碎铁认为,不买组和攒钱组还是有一些不同,“其实我们推荐的‘不买’并不是说什么都不要买,而是不要买自己不需要的,过剩的东西,认清自己的需求再买,不盲目地被消费主义裹挟。如果一件东西对你本身来说是有用的,或者真的能让你愉悦的,我是完全赞成购买的。”
至于什么是真正需要的东西,小组成员每个人也有不同的理解,有人反精致,坚持用“糙气”抵制消费主义;有人支持极简,坚持只买刚需的东西;有人注重感受,认为能让自己愉悦的东西就值得买。
此前不久,豆瓣“抠组”成员王神爱因“毕业9年抠出两套房”上了热搜并引发了大量争议。对此有人认为,这种“抠门”生活让人无法接受,生活不应该这样。也有人认为,这是不同价值观的体现,是对下半部分人生更加负责的表现。
碎碎铁称,小组只是给大家搭建了一个讨论的平台,“每个人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所以还是认清自己需求更重要。发帖分享心得也好,咨询也好,每个人都还是从自己主观感受出发的,大家可以沟通讨论,互相借鉴吧。”
追星、算命、游戏,年轻人容易掉入消费主义的坑
“今年双十一花了0元”,不买组的一位组员乌乌告诉记者。这在以前的她看来,简直不可想象。
现在冷静的乌乌,曾经是双十一的重度参与用户,双十一的凑单、叠猫猫等活动都不会错过,“往年双十一的花费都能有几千块。”她说。
双十一只是她精简消费的一个缩影,乌乌曾经在追星上的花费达5000多、游戏氪金上达到上万元,甚至还曾在算命、占卜上砸下不少钱,“因为当时失恋,所以就在淘宝上买了个手链求复合。”
乌乌接触的算命人是在微博上较为有名的一位博主,最开始,算命人说的很多话都直戳乌乌的心底,“当时觉得特别准,恨不得拉着她的手跟他说上3天3夜。”后面她又陆陆续续尝试了很多次,转账金额几十到几百不等。
近年来,塔罗牌、转运水晶、手相算命在各大论坛流行,豆瓣各个小组都能看到相关免费算命的帖子,以解决情感困惑或工作难题的名义吸引正处在焦虑中的人前去寻求帮助,记者在加了一个号称免费算命的“大师”后,发送了自己的手相和生辰得到了4段几十秒的语音,并在最后以“转运、做法事”的名义要求记者付钱。
同时淘宝上搜索相关关键词,也可以看到很多店家卖转运水晶等,粉晶带来爱情运、黑晶带来财运等说法流传于小红书等攻略网站,价格在几百块到上千块不等,而如果需要帮忙开光则要价更高。
回顾过往的花钱记录,乌乌觉得,自己的消费很大程度上和商家营销有关,“有些东西不营销我压根就不知道。”这点在追星上更为明显,除了商家还会遭遇大粉的隐形PUA,“被洗脑的只有我了,不知怎么稀里糊涂钱就花出去了。”
针对追星等不理智消费,另一位组员非晚也有一样的感触,“为作品花钱不能算不理性消费,但是很多为了代言、周边、杂志花钱,确实是有些不理性。”她在反思自己时称,除了金钱自己也为明星花过时间做数据等,“实际上,时间也是成本,是宝贵且有限的资源。”
不理智消费的反思:银行卡余额增加感觉更安全
观察组内成员的踩坑史,记者发现很多会受低价、买三送一、限时抢购、库存紧张等词语的蛊惑冲动下单,有组员表示曾买了10件同一款优衣库内搭,“购物车里的东西还没决定买不买,一看库存紧张无论如何也会买到手。”
非晚称,真正做到反消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弄清楚自己的需求本来就是很难的一件事,因为要面对商家持续的洗脑”应对这些,她会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在内心中划定一条价格线,超出就不买。虽然不是最完美的方法,但是利大于弊。”
而乌乌的方法更加直接,她会在每次买东西的时候心里默念“我不买我不买我不买”。
但追究根本原因,乌乌和非晚同时提到,生活充实忙碌了自然就不会关注这些,“以前一无聊就逛淘宝,所以总是买东西,现在忙起来了也没时间看这些了。”乌乌说,非晚也表示自己工作比较忙碌,没有时间关注消费券、产品降价等信息。
提到现在的状态,乌乌称太喜欢了,“以前每个月花费三四千,现在一千多就够了。”
非晚也表示,银行卡的余额增加会让内心更有安全感,更重要的是,理性消费会让她觉得自己是个自律的人,进而给内心带来很大的成就感。
针对消费主义逆行者小组,有观点认为,年轻人应有节制的选择自己真正刚需的商品,这是消费理念的一种变化,背后是经济社会和生活方式的变迁。
对此,新华社转发的一篇《羊城晚报》评论表示:“做消费主义的逆行者是年轻人消费观的回归与成熟”。
记者 宋美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