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度“国家级砍价”再度上演
约20种新药首次参与 灵魂砍价师依然在线
制图 童胤文
2021年国家医保谈判现场候场的代表。
在消费者们为“双11”购物节东拼西凑抢折扣时,一场“国家级砍价”也正在进行中。
11月9日,为期三天的2021年国家医保目录准入谈判正式启动。昨天,是被称为“创新药双11”的国家医保谈判的最后一天。
备受市场关注的有首次参与“国谈”的大约20种新药。其中,抗肿瘤药物PD-1单抗(谈判品种包括PD-1产品“O药”)、CAR-T疗法(谈判品种为120万元的“阿基仑赛”),能否顺利进入目录,都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国家医保局表示,如进展顺利,本次目录调整工作将于今年底前完成,力争明年1月开始落地执行。
【要点】
多款国产创新药
有望进目录
2021年,比以往来得更早一些的,不只是北京的冬天。11月9日,刚刚经历了北京初雪和立冬,第六轮国家医保谈判在北京石景山召开,2021年比2020年医保谈判早了35天。
11月9日上午9时起,在国家医保谈判现场,新一轮医保目录准入谈判在胶着中开始。目前砍价幅度和入选企业都还蒙着神秘的面纱,据媒体报道,这次药企跟医保局都提前签了保密协议,不能透露信息。
一年一度的医保谈判,是医药行业每年的收官之战。分毫必争,是医保谈判的准则。2021年医保谈判共用时3天,分设4个会议室。根据央视财经消息,此次医保谈判,共25名专家分为5组进行准入谈判。
从国家医保局今年7月发布的《2021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通过初步形式审查的申报药品名单》来看,今年共有271个品种入围,其中目录外品种数达到179个,数量创历年之最。
今年预计约有20个国产创新药品种进行初次谈判,包括PARP抑制剂、BTK抑制剂、ALK抑制剂、ADC药物(抗体偶连药物)、CAR-T疗法等。
中国药学会和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发布的《医保药品管理改革进展与成效蓝皮书》显示,在2016-2020年上市的34款创新药中,已有26种药品进入医保目录,占比达76.5%。创新药从上市到纳入医保的时间也大大缩短,2017年新药从上市到进入医保要花4-9年不等,2019年缩短至1-8年,2020年进一步压缩至0.5-5年。
解决“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我国医疗领域改革的重要工作,医保药品目录也是推动药品降价的一个重要途径。自2018年国家医疗保障局成立以来,已让433个新药、好药进入医保目录,平均降价54%。
【焦点】
这些“天价神药”
能不能进医保
记者昨天在现场注意到,大约上午9点30分左右,自称是渤健的企业代表进场。渤健今年的谈判重磅品种是罕见病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治疗药物诺西那生钠注射液。
2020年8月,曾因“国内70万元一针,国外280元一针”(后降为55万元)而引发争议。最终,渤健回应称,280元是在澳大利亚经过报销后的自付价格,而该药在国内属于全部自费药物。
诺西那生钠注射液于2019年2月获批,因为不符合参加2019年国家医保谈判的条件,因此并未参加2019年国家医保谈判。2020年医保谈判中,根据当时的工作方案,诺西那生钠注射液符合谈判标准,但未过综合评审,最终无缘正式谈判。
此次有渤健代表进入谈判室,至少可以证明该产品进入正式谈判环节。至于结果如何,仍需要等待。
在众多药品中,此次谈判有一款抗癌药尤其受到关注,那就是定价高达120万元的CAR-T疗法阿基仑赛。
这一新型疗法进入大众视野,要追溯到今年8月。国内首例CAR-T治疗的淋巴瘤患者在上海瑞金医院出院。患有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陈女士采用阿基仑赛注射液治疗两个月后,发现体内暂时没有癌细胞,症状完全得到了缓解。一张流出的阿基仑赛注射液的药品销售订单显示,该产品零售价为120万元/袋。
该产品背后的企业是复星凯特,但截至11日下午4点多,现场人员始终未见有复星凯特的代表出现。
如果复星凯特未参与此次谈判,则意味着复星凯特的产品进入了初审名单,但因为其他原因而未能进入真正的谈判环节。
医保局曾解释:“一些价格较为昂贵的药品通过了初步形式审查,仅表示经初步审核该药品符合申报条件,获得了进入下一个环节的资格。这类药品最终能否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还要接受包括经济性等方面的严格评审,独家药品还要经过价格谈判,谈判成功的才能进入目录。”
【看点】
曾被“灵魂砍价”的他
再次出场
记者在现场看到,代表们谈判前清一色“表情严肃”。谈判后更是快速离开,面对媒体的围追堵截,“都成了表情管理大师,看不出喜悦还是失落”。
现场一位媒体人表示,自己追问了十余家企业的现场谈判感受,唯一得到一家企业的回答,也只有短短三个字:等官宣。
更有企业安排专职人员等候消息梯,等谈判一结束,迅速跨过媒体“围追堵截区”进入消息梯,不给追问或拍照泄露表情的机会,与楼下等待的司机一致,将医保局要求的“保密”贯彻到了底。
有趣的是,尽管谈判代表们一直在试图躲避媒体的追问和拍照,但有一个人却“频频现身”,以至于基本所有到场的媒体们都说“我认识他,阿斯利康中国副总裁黄彬” 。
2019年的国家医保谈判中,黄彬经历了“灵魂砍价”,当时谈判的药品为糖尿病治疗药物“达格列净”,原定价15.96元/10毫克/片。
谈判现场,黄彬的报价从5.62元,降到4.72元,再降到4.5元、4.4元,最终以4.36元的价格完成谈判,降幅达73%。
医保谈判“分毫必争”的说法也由此而起,黄彬本人也因为“灵魂砍价”上了社交媒体热搜。时隔三年,阿斯利康的“谈判队长”依然是黄彬。由于此次参与谈判的药品较多,这名“谈判队长”带领队员们频频出场不低于5次。
今年再度进入医保谈判,也算是应了当年央视报道的那句“在大幅降价的同时,黄彬和公司也希望在未来,以这款药品作为突破口,以价换量,获得中国市场更大的蛋糕。”开拓新适应症,本身就是做大蛋糕的手段。
【解读】
为什么要开展国家医保谈判
自2016年至今,国家已经开展了五轮医保谈判。
在2018年国家医保局成立之前,分别由原卫计委和人社部牵头进行过两轮医保谈判。
2018年3月,国家医保局成立,随即便进行了抗癌药专项谈判。此后,国家医保局又进行了医保药品准入谈判和医保药品目录调整两次谈判,而今年的医保谈判也是基于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
2020年12月28日,在国家医保局召开的2020年医保药品目录新闻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表示,国家医保局基本已经建立了较为成熟的目录调整工作机制和工作程序,初步形成了“一年一调”的动态调整机制。
作为医药服务市场的“超级买方”,国家医保局每年需要为药品支出约8000亿基金。据央视财经,初步估算三年来的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与谈判前市场价格相比,通过谈判降价和医保报销,累计为患者减负近1700亿元,受益患者达1亿人次。
国家医保谈判到底怎么谈
根据此前公布的谈判现场信息可以看到,代表国家医保局的谈判专家与企业代表相对而坐,现场拆封的一个信封中装着这场谈判药品的底价,也就是业界称为“信封价”。
这个“信封价”是前期由医保专家和卫生经济学专家测算得出来的价格,是医保谈判中最秘密的一环。
医保专家打开密封的信封,才能知晓当日当场要谈判的价格和医保底价。企业代表进入谈判现场后第一次报价如果落在“信封价”的115%,才可以入围,进入双方谈判环节。
企业代表不知道医保局的支付预期价,对于报价要慎之又慎;医保专家既不能透露自己手中的“底牌”,又要尽可能去引导企业报出符合预期的价格。这时候就会开启名场面——“灵魂砍价”现场。
医保谈判成功,对于企业代表来说意味着药品降价,更意味着可以通过进入医保目录获得更多的市场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