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商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经济 » 财经 » 正文

互联网巨头密集增资 小贷行业或迎新一轮洗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8-16 12:08:04
导读

未来小贷行业将会形成多寡头的态势,业务量将集中在几家从事跨省经营的头部公司手中,区域性的小贷公司则会下降,且业务量受到侵蚀。小贷行业或迎来新一轮洗牌。8月12日,《国际金融报》记者依据央行公布数据及工商登记信息统计,目前蚂蚁、百度、苏宁、字节跳动、美团、腾讯等互联网巨头旗下小贷公司纷纷增资至50亿元,以

未来小贷行业将会形成多寡头的态势,业务量将集中在几家从事跨省经营的头部公司手中,区域性的小贷公司则会下降,且业务量受到侵蚀。 

小贷行业或迎来新一轮洗牌。8月12日,《国际金融报》记者依据央行公布数据及工商登记信息统计,目前蚂蚁、百度、苏宁、字节跳动、美团、腾讯等互联网巨头旗下小贷公司纷纷增资至50亿元,以达到去年11月发布的《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网络小贷暂行办法》)中跨省经营的标准。 

另一方面,区域小贷机构面临融资难、杠杆率限制、客户资质相对较差、违约信用风险大、身份不明、区域监管的分化与限制等多重困境,自2015年上半年以来,整个小额贷款行业在持续萎缩。 

受访专家表示,伴随监管的收紧和规范的完善,一些达不到监管要求标准的机构将被清退,小额贷款公司数量下降的趋势是必然的。未来小贷行业中,将会形成多寡头的态势,业务量将集中在几家从事跨省经营的头部公司手中,区域性的小贷公司则会下降,且业务量受到侵蚀。 

小贷行业持续萎缩 

小额贷款公司是由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审批、监管,由自然人、企业法人与其他社会组织投资设立,不吸收公众存款,经营小额贷款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 

央行2021年7月27日公布的《2021年上半年小额贷款公司统计数据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6686家,贷款余额8865.05亿元,从业人员数66931人。与2020年第四季度相比,在半年左右的时间里,小额贷款公司数量下降432家,从业人数减少5241人,贷款余额缩减了22.49亿元。 

从更长远来看,自2015年上半年以来,小额贷款行业中,无论是机构数量、贷款余额还是从业人数,这三项指标均在波动中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且整个小额贷款行业的萎缩速度在加快。 

从行业发展的政策环境来看,身份属性定位不明、区域监管的分化与限制是小额贷款公司面临的重点问题,这也极大地影响了小额贷款公司的健康发展和持续服务能力。近年来,愈加严格的行业监管也压缩着小贷公司的生存和展业空间。 

2020年11月2日颁发的《网络小贷暂行办法》对小贷公司的经营区域、借款限额、联合贷款、融资杠杆、注册资本等方面提出要求,以规范小额贷款公司网络小额贷款业务,防范网络小额贷款业务风险,促进网络小额贷款业务健康发展。这一办法为小贷公司利用更具优势的互联网技术与突破区域展业限制设立诸多门槛,促进小贷行业的优胜劣汰和新一轮洗牌。 

除此之外,来自其他金融机构的竞争也冲击着小贷市场。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研究院助理教授江嘉骏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商业银行也不断推出小额信贷业务,对于借贷人来说,在银行,客户的借款成本会更低且信任感更强,这也致使他们放弃从小贷公司获取贷款,转投向传统银行渠道。 

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全国小贷公司数量众多,其中地方小贷公司占绝大多数,近几年全国贷款规模和公司数量呈现逐步下降趋势。地方小贷公司业务普遍立足地方,一方面受当地经济波动和自身实力的限制;另一方面也面临其他金融机构的竞争,因而近几年生存压力较大,整体数量和规模都呈下滑态势。 

互联网巨头增资 

在全国小贷整体数量和规模陷入萎缩境地时,重庆市小贷的实收资本和贷款余额却不降反增,这与重庆市内存在蚂蚁小微小贷、度小满小贷、美团小贷等众多互联网巨头旗下小贷公司有关。 

近日,美团旗下重庆美团三快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下称“美团小贷”)已将注册资本增至50亿元。《网络小贷暂行办法》要求: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小额贷款公司的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且为一次性实缴货币资本;跨省级行政区域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小额贷款公司的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50亿元,且为一次性实缴货币资本。 

据《国际金融报》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注册资本达到50亿门槛的小贷公司已有8家,除了美团小贷,还包括重庆市蚂蚁小微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南宁市金通小额贷款有限公司、重庆度小满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深圳市中融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重庆苏宁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深圳市财付通网络金融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中新(黑龙江)互联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 

在以上8家小贷公司中,涉及到的互联网巨头包括蚂蚁、百度、苏宁、字节跳动、美团、腾讯。在整体行业萎缩的境遇下,网络小贷牌照对于互联网巨头来说,是否值得几十亿资金的投入? 

江嘉骏表示,互联网公司涉足金融领域具有先天的优势,金融业务也成为互联网企业营收上的新增长点。在小贷业务上,盈利与否的关键取决于两点:一是资金成本的控制,二是风险控制,互联网企业在后者上有着显著优势。风险控制,即识别借款人的风险等级,在这方面,数据资源是核心资产和竞争力,相较于缺乏多维度大数据的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企业由于掌握着大量用户的行为数据,在做小贷业务上更具优势。 

“尽管目前来看,互联网公司旗下的小贷公司仍然是以传统的金融企业思路去做业务,比如最初利用监管的不完善,通过反复资产证券化将杠杆率推得很高等方式,但如果从长期的视角展望的话,随着竞争白热化,互联网企业必然需要利用好数据资源的优势来盈利。”江嘉骏进一步表示。 

于百程指出,近期,几家头部互联网平台将旗下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提高到50亿元,这反映出几家互联网平台希望通过获取全国性网络小贷牌照开展金融借贷业务的战略变化。“其背后或许有两个原因:一是随着互联网平台的监管加强,开展金融业务成为这些平台不能放弃的营收增长点;二是开展金融业务必须持牌,获取牌照成为各家平台开展金融业务的必然选择,网络小贷管理办法去年底出了征求意见稿,虽然杠杆较低,但具有跨区域性和灵活性优势,牌照可获得性也可能高一些”。 

江嘉骏认为,互联网企业纷纷增资满足50亿元的标准,可能是为了抢占先发优势以形成生态壁垒,让客户由于习惯和惯性留在原有的小贷生态当中,“再考虑到随着技术的优化和数据资源更好地被利用,未来小贷业务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会是一个很好的增长点”。 

小贷行业走向何方 

小贷行业整体正持续萎缩,而互联网巨头以互联网小贷牌照为切入点,以资金和数据流量为优势,加速布局金融商业版图。在此背景下,未来小贷行业将走向何方?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系副教授李楠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随着国家对互联网金融的金融监管走向规范化,小贷公司自然面临洗牌,大量的以融资和资本运作(高杠杆)为目的的小贷公司必将被淘汰。 

于百程建议,地方小贷公司要发挥自身灵活和了解本地的优势,与传统金融机构形成差异化发展,做到“小而美”,同时也尽可能地利用技术手段,降本增效。 

李楠也指出,小贷公司不适宜面面俱到追求地域行业的迅速扩张,应先利用自身的行业背景、渠道背景,把某一行业、某一场景彻底研究透,建立合理的商业逻辑。针对特定区域、特定行业、特定场景、特定客户,设计风险可控的商业模式。 

针对互联网巨头旗下的小贷机构,李楠提出,小贷公司必须按照金融机构监管,而其关联的母公司(互联网平台)则应按照金融控股公司进行监管,特别是要注意建立不同业务之间的防火墙,控制杠杆率,严格要求资本充足率,严格储备金要求,控制贷款不良率,防范通过各类“金融创新”转移风险的花式操作。 

江嘉骏认为,小贷行业的重点将放在风险控制上,行业里面的数据资源会存在马太效应。未来的小贷行业,将会形成多寡头的态势,业务量将集中在几家从事跨省经营的头部公司手中,区域性的小贷公司则会下降,且业务量受到侵蚀。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区域性小贷公司将走向灭亡,“小贷公司本身就是为了满足被银行忽视的长尾客户的需求,若互联网公司对全国性小贷业务相对垄断后,可能又会成为像传统银行这样的巨头,真正的尾部客户仍然会遭受忽视。”在江嘉骏看来,除了几家头部企业外,小贷行业中还会存在许多本地的、基于线下社会网络数据来实现风控的小贷公司,经营者和借款者共享同一张社会网络,从中能够更好地评估借款人风险,针对当地情况在助农、小微企业和消费信贷等方面开展特色业务,满足各层次主体的需要。

未来小贷行业将会形成多寡头的态势,业务量将集中在几家从事跨省经营的头部公司手中,区域性的小贷公司则会下降,且业务量受到侵蚀。 

小贷行业或迎来新一轮洗牌。8月12日,《国际金融报》记者依据央行公布数据及工商登记信息统计,目前蚂蚁、百度、苏宁、字节跳动、美团、腾讯等互联网巨头旗下小贷公司纷纷增资至50亿元,以达到去年11月发布的《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网络小贷暂行办法》)中跨省经营的标准。 

另一方面,区域小贷机构面临融资难、杠杆率限制、客户资质相对较差、违约信用风险大、身份不明、区域监管的分化与限制等多重困境,自2015年上半年以来,整个小额贷款行业在持续萎缩。 

受访专家表示,伴随监管的收紧和规范的完善,一些达不到监管要求标准的机构将被清退,小额贷款公司数量下降的趋势是必然的。未来小贷行业中,将会形成多寡头的态势,业务量将集中在几家从事跨省经营的头部公司手中,区域性的小贷公司则会下降,且业务量受到侵蚀。 

小贷行业持续萎缩 

小额贷款公司是由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审批、监管,由自然人、企业法人与其他社会组织投资设立,不吸收公众存款,经营小额贷款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 

央行2021年7月27日公布的《2021年上半年小额贷款公司统计数据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6686家,贷款余额8865.05亿元,从业人员数66931人。与2020年第四季度相比,在半年左右的时间里,小额贷款公司数量下降432家,从业人数减少5241人,贷款余额缩减了22.49亿元。 

从更长远来看,自2015年上半年以来,小额贷款行业中,无论是机构数量、贷款余额还是从业人数,这三项指标均在波动中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且整个小额贷款行业的萎缩速度在加快。 

从行业发展的政策环境来看,身份属性定位不明、区域监管的分化与限制是小额贷款公司面临的重点问题,这也极大地影响了小额贷款公司的健康发展和持续服务能力。近年来,愈加严格的行业监管也压缩着小贷公司的生存和展业空间。 

2020年11月2日颁发的《网络小贷暂行办法》对小贷公司的经营区域、借款限额、联合贷款、融资杠杆、注册资本等方面提出要求,以规范小额贷款公司网络小额贷款业务,防范网络小额贷款业务风险,促进网络小额贷款业务健康发展。这一办法为小贷公司利用更具优势的互联网技术与突破区域展业限制设立诸多门槛,促进小贷行业的优胜劣汰和新一轮洗牌。 

除此之外,来自其他金融机构的竞争也冲击着小贷市场。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研究院助理教授江嘉骏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商业银行也不断推出小额信贷业务,对于借贷人来说,在银行,客户的借款成本会更低且信任感更强,这也致使他们放弃从小贷公司获取贷款,转投向传统银行渠道。 

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全国小贷公司数量众多,其中地方小贷公司占绝大多数,近几年全国贷款规模和公司数量呈现逐步下降趋势。地方小贷公司业务普遍立足地方,一方面受当地经济波动和自身实力的限制;另一方面也面临其他金融机构的竞争,因而近几年生存压力较大,整体数量和规模都呈下滑态势。 

互联网巨头增资 

在全国小贷整体数量和规模陷入萎缩境地时,重庆市小贷的实收资本和贷款余额却不降反增,这与重庆市内存在蚂蚁小微小贷、度小满小贷、美团小贷等众多互联网巨头旗下小贷公司有关。 

近日,美团旗下重庆美团三快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下称“美团小贷”)已将注册资本增至50亿元。《网络小贷暂行办法》要求: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小额贷款公司的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且为一次性实缴货币资本;跨省级行政区域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小额贷款公司的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50亿元,且为一次性实缴货币资本。 

据《国际金融报》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注册资本达到50亿门槛的小贷公司已有8家,除了美团小贷,还包括重庆市蚂蚁小微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南宁市金通小额贷款有限公司、重庆度小满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深圳市中融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重庆苏宁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深圳市财付通网络金融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中新(黑龙江)互联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 

在以上8家小贷公司中,涉及到的互联网巨头包括蚂蚁、百度、苏宁、字节跳动、美团、腾讯。在整体行业萎缩的境遇下,网络小贷牌照对于互联网巨头来说,是否值得几十亿资金的投入? 

江嘉骏表示,互联网公司涉足金融领域具有先天的优势,金融业务也成为互联网企业营收上的新增长点。在小贷业务上,盈利与否的关键取决于两点:一是资金成本的控制,二是风险控制,互联网企业在后者上有着显著优势。风险控制,即识别借款人的风险等级,在这方面,数据资源是核心资产和竞争力,相较于缺乏多维度大数据的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企业由于掌握着大量用户的行为数据,在做小贷业务上更具优势。 

“尽管目前来看,互联网公司旗下的小贷公司仍然是以传统的金融企业思路去做业务,比如最初利用监管的不完善,通过反复资产证券化将杠杆率推得很高等方式,但如果从长期的视角展望的话,随着竞争白热化,互联网企业必然需要利用好数据资源的优势来盈利。”江嘉骏进一步表示。 

于百程指出,近期,几家头部互联网平台将旗下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提高到50亿元,这反映出几家互联网平台希望通过获取全国性网络小贷牌照开展金融借贷业务的战略变化。“其背后或许有两个原因:一是随着互联网平台的监管加强,开展金融业务成为这些平台不能放弃的营收增长点;二是开展金融业务必须持牌,获取牌照成为各家平台开展金融业务的必然选择,网络小贷管理办法去年底出了征求意见稿,虽然杠杆较低,但具有跨区域性和灵活性优势,牌照可获得性也可能高一些”。 

江嘉骏认为,互联网企业纷纷增资满足50亿元的标准,可能是为了抢占先发优势以形成生态壁垒,让客户由于习惯和惯性留在原有的小贷生态当中,“再考虑到随着技术的优化和数据资源更好地被利用,未来小贷业务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会是一个很好的增长点”。 

小贷行业走向何方 

小贷行业整体正持续萎缩,而互联网巨头以互联网小贷牌照为切入点,以资金和数据流量为优势,加速布局金融商业版图。在此背景下,未来小贷行业将走向何方?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系副教授李楠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随着国家对互联网金融的金融监管走向规范化,小贷公司自然面临洗牌,大量的以融资和资本运作(高杠杆)为目的的小贷公司必将被淘汰。 

于百程建议,地方小贷公司要发挥自身灵活和了解本地的优势,与传统金融机构形成差异化发展,做到“小而美”,同时也尽可能地利用技术手段,降本增效。 

李楠也指出,小贷公司不适宜面面俱到追求地域行业的迅速扩张,应先利用自身的行业背景、渠道背景,把某一行业、某一场景彻底研究透,建立合理的商业逻辑。针对特定区域、特定行业、特定场景、特定客户,设计风险可控的商业模式。 

针对互联网巨头旗下的小贷机构,李楠提出,小贷公司必须按照金融机构监管,而其关联的母公司(互联网平台)则应按照金融控股公司进行监管,特别是要注意建立不同业务之间的防火墙,控制杠杆率,严格要求资本充足率,严格储备金要求,控制贷款不良率,防范通过各类“金融创新”转移风险的花式操作。 

江嘉骏认为,小贷行业的重点将放在风险控制上,行业里面的数据资源会存在马太效应。未来的小贷行业,将会形成多寡头的态势,业务量将集中在几家从事跨省经营的头部公司手中,区域性的小贷公司则会下降,且业务量受到侵蚀。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区域性小贷公司将走向灭亡,“小贷公司本身就是为了满足被银行忽视的长尾客户的需求,若互联网公司对全国性小贷业务相对垄断后,可能又会成为像传统银行这样的巨头,真正的尾部客户仍然会遭受忽视。”在江嘉骏看来,除了几家头部企业外,小贷行业中还会存在许多本地的、基于线下社会网络数据来实现风控的小贷公司,经营者和借款者共享同一张社会网络,从中能够更好地评估借款人风险,针对当地情况在助农、小微企业和消费信贷等方面开展特色业务,满足各层次主体的需要。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本文互联网巨头密集增资 小贷行业或迎新一轮洗牌链接:http://www.esxun.cn/jingji/11354.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Copyright © www.esxun.cn 易商讯ALL Right Reserved


冀ICP备202303816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