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7月9日公布最新数据,6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1%,环比下降0.4%。猪肉价格一跌再跌,环比下降13.6%,同比降幅达36.5%。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表示,目前居民消费价格仍属运行平稳,我国经济保持稳定恢复,消费市场供应总体充足。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9%,涨幅与上月相同。
供给恢复、需求减弱致猪肉价格持续下跌
6月份,食品价格环比下降2.2%,降幅扩大0.5个百分点;同比由上月上涨0.3%转为下降1.7%。其中,猪肉价格一跌再跌,环比下降13.6%,同比降幅达36.5%,是影响食品价格的主要因素。
猪肉价格连续下跌受供给、需求两方面因素影响。董莉娟表示,目前生猪产能持续恢复,压栏的肥猪集中出栏,同时,猪肉进入消费淡季,需求季节性偏弱,共同影响猪肉价格连续下跌。
目前,猪肉价格已经进入一级预警区间。7月7日,商务部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启动2021年度第一批中央储备猪肉收储,总量为2万吨,为市场“托底”。
鲜菜、鲜果也在降价,大量上市致价格分别较上月下降2.3%和4.5%。淡水鱼价格则受供给持续偏紧等因素影响,较上月继续上涨2.4%,同比涨幅已经达到33.5%。
局地疫情影响出游,机票、住宿价格下降
非食品价格方面,环比由上月上涨0.2%转为持平;同比上涨1.7%,涨幅较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
受国际原油价格上涨,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较上月上涨2.1%和2.3%,同比涨幅已经达到24.3%和26.8%,液化石油气价格也同比上涨11.1%,涨幅均有扩大。
受出游淡季叠加局部地区疫情影响,与旅游相关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均出现下降。飞机票、宾馆住宿、旅游和交通工具租赁费价格等,降幅在1.3%-9.2%之间。
此外,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国内产生输入性影响,空调、电视机、台式计算机及住房装潢材料等工业消费品价格均有上涨,涨幅在1.8%-3.2%之间。
据测算,在6月份1.1%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0.8个百分点,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0.3个百分点,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
解读1
为何此时启动猪肉临时收储?
国家层面发布过度下跌一级预警时将全面启动收储
价格过度上涨时,政府临时投放储备平抑价格;价格过度下跌时,政府启动临时收储,为市场“托底”。
今年以来,国内猪肉价格连续22周回落,养殖户亏损严重。7月7日,政府出手“救市”,启动猪肉临时储备收储,总量为2万吨。
为何选择此时启动临时收储?这里有一个核心概念:猪粮比。
猪粮比,即生猪价格与作为饲料的玉米价格之比。以猪粮比价为标准,判断生猪生产的盈亏平衡点,划分猪价预警区间。
我国猪粮比价采用国家发改委监测统计的每周生猪出场价格与全国主要批发市场二等玉米平均批发价格的比值。根据近年生产成本数据测算,对应生猪生产盈亏平衡点的猪粮比价约为7:1。
根据这一比价,国家发改委于今年6月9日调整猪肉价格预案。针对过度下跌的不同情形分为三级预警——当猪粮比价低于6:1时,发布三级预警;当猪粮比价连续3周处于5:1至6:1时,发布二级预警;当猪粮比价低于5:1时,发布一级预警。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监测,6月21日至6月25日,全国平均猪粮比价为4.90:1。按预算设定的标准,已进入过度下跌一级预警区间(低于5:1)。
根据预案,国家层面发布过度下跌一级预警时,中央和地方全面启动收储。
根据预案,中央临时储备规模由有关部门会商确定。需启动临时储备收储的省份,按照有效“托市”的目标确定收储规模,必要时进一步增加。
解读2
本次收储对猪价有何影响?
收储等措施稳住了养殖户的预期,抛售心理减弱
预案有明确要求,实施临时储备收储,实现有效“托市”目标要求。那么,本次收储会对市场和猪价有多大影响?
此次猪价预案调整是2009年以来有关猪肉价格工作预案的第四次调整。2009年建立猪肉价格预案机制以来,每次收储效果不同。
2009年6月5日,国家发改委宣布启动冻猪肉收储工作。前一周,全国猪粮比价为5.87:1,已经连续四周低于当时预案设定的生产盈亏平衡预警点(6:1),达到了2006年11月份以来的最低点。收储后,猪价过度下跌的势头被扭转。2009年6月第二周,生猪价格止跌企稳,从第三周开始实现了连续15周回升。
与2009年的迅速见效相比,2010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9年的收储效果都出现一定延迟,甚至到当年的第二次收储时,效果才逐渐显现,猪肉价格显著回升。
具体到本次收储,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统计部经理刘通认为,2万吨的收储量相比于猪肉总产量占比还是比较小的,但是对稳定猪价、恢复养殖场信心会起到很大作用。
一段时间的猪肉价格持续下滑,已经导致养殖户出现悲观情绪,甚至出现恐慌性抛售。不过,6月底以来,北京地区猪肉价格已经有所回升。
北京新发地市场监测数据显示,7月2日,新发地市场白条猪批发平均价是19.75元/公斤,比上周同期(6月25日)的16.50元/公斤上涨19.70%,周环比大幅上涨。
分析上涨原因,刘通认为,经过一段时间的消化,超大体形的白条猪在市场上的占比明显下降,新上市的白条猪均重已经减轻,导致猪肉的市场供应量有所下降。
同时,政府启动收储等措施稳住了养殖户的预期,抛售心理减弱。屠宰厂也看到了这个时机,提前启动抬价程序,使得肉价上涨的时间早于猪价上涨的时间,肉价上涨的幅度高于猪价上涨的幅度。到目前,肉价基本上已经爬出谷底。
预判猪肉价格的后期走势,刘通认为,结合北京地区情况来看,短时间内再次达到6月底的高点并不容易,肉价可能震荡几日,较好情况是养殖场能够基本接近盈亏平衡点,但深度亏损的现象已经被扭转。
国家统计局7月9日公布最新数据,6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1%,环比下降0.4%。猪肉价格一跌再跌,环比下降13.6%,同比降幅达36.5%。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表示,目前居民消费价格仍属运行平稳,我国经济保持稳定恢复,消费市场供应总体充足。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9%,涨幅与上月相同。
供给恢复、需求减弱致猪肉价格持续下跌
6月份,食品价格环比下降2.2%,降幅扩大0.5个百分点;同比由上月上涨0.3%转为下降1.7%。其中,猪肉价格一跌再跌,环比下降13.6%,同比降幅达36.5%,是影响食品价格的主要因素。
猪肉价格连续下跌受供给、需求两方面因素影响。董莉娟表示,目前生猪产能持续恢复,压栏的肥猪集中出栏,同时,猪肉进入消费淡季,需求季节性偏弱,共同影响猪肉价格连续下跌。
目前,猪肉价格已经进入一级预警区间。7月7日,商务部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启动2021年度第一批中央储备猪肉收储,总量为2万吨,为市场“托底”。
鲜菜、鲜果也在降价,大量上市致价格分别较上月下降2.3%和4.5%。淡水鱼价格则受供给持续偏紧等因素影响,较上月继续上涨2.4%,同比涨幅已经达到33.5%。
局地疫情影响出游,机票、住宿价格下降
非食品价格方面,环比由上月上涨0.2%转为持平;同比上涨1.7%,涨幅较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
受国际原油价格上涨,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较上月上涨2.1%和2.3%,同比涨幅已经达到24.3%和26.8%,液化石油气价格也同比上涨11.1%,涨幅均有扩大。
受出游淡季叠加局部地区疫情影响,与旅游相关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均出现下降。飞机票、宾馆住宿、旅游和交通工具租赁费价格等,降幅在1.3%-9.2%之间。
此外,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国内产生输入性影响,空调、电视机、台式计算机及住房装潢材料等工业消费品价格均有上涨,涨幅在1.8%-3.2%之间。
据测算,在6月份1.1%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0.8个百分点,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0.3个百分点,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
解读1
为何此时启动猪肉临时收储?
国家层面发布过度下跌一级预警时将全面启动收储
价格过度上涨时,政府临时投放储备平抑价格;价格过度下跌时,政府启动临时收储,为市场“托底”。
今年以来,国内猪肉价格连续22周回落,养殖户亏损严重。7月7日,政府出手“救市”,启动猪肉临时储备收储,总量为2万吨。
为何选择此时启动临时收储?这里有一个核心概念:猪粮比。
猪粮比,即生猪价格与作为饲料的玉米价格之比。以猪粮比价为标准,判断生猪生产的盈亏平衡点,划分猪价预警区间。
我国猪粮比价采用国家发改委监测统计的每周生猪出场价格与全国主要批发市场二等玉米平均批发价格的比值。根据近年生产成本数据测算,对应生猪生产盈亏平衡点的猪粮比价约为7:1。
根据这一比价,国家发改委于今年6月9日调整猪肉价格预案。针对过度下跌的不同情形分为三级预警——当猪粮比价低于6:1时,发布三级预警;当猪粮比价连续3周处于5:1至6:1时,发布二级预警;当猪粮比价低于5:1时,发布一级预警。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监测,6月21日至6月25日,全国平均猪粮比价为4.90:1。按预算设定的标准,已进入过度下跌一级预警区间(低于5:1)。
根据预案,国家层面发布过度下跌一级预警时,中央和地方全面启动收储。
根据预案,中央临时储备规模由有关部门会商确定。需启动临时储备收储的省份,按照有效“托市”的目标确定收储规模,必要时进一步增加。
解读2
本次收储对猪价有何影响?
收储等措施稳住了养殖户的预期,抛售心理减弱
预案有明确要求,实施临时储备收储,实现有效“托市”目标要求。那么,本次收储会对市场和猪价有多大影响?
此次猪价预案调整是2009年以来有关猪肉价格工作预案的第四次调整。2009年建立猪肉价格预案机制以来,每次收储效果不同。
2009年6月5日,国家发改委宣布启动冻猪肉收储工作。前一周,全国猪粮比价为5.87:1,已经连续四周低于当时预案设定的生产盈亏平衡预警点(6:1),达到了2006年11月份以来的最低点。收储后,猪价过度下跌的势头被扭转。2009年6月第二周,生猪价格止跌企稳,从第三周开始实现了连续15周回升。
与2009年的迅速见效相比,2010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9年的收储效果都出现一定延迟,甚至到当年的第二次收储时,效果才逐渐显现,猪肉价格显著回升。
具体到本次收储,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统计部经理刘通认为,2万吨的收储量相比于猪肉总产量占比还是比较小的,但是对稳定猪价、恢复养殖场信心会起到很大作用。
一段时间的猪肉价格持续下滑,已经导致养殖户出现悲观情绪,甚至出现恐慌性抛售。不过,6月底以来,北京地区猪肉价格已经有所回升。
北京新发地市场监测数据显示,7月2日,新发地市场白条猪批发平均价是19.75元/公斤,比上周同期(6月25日)的16.50元/公斤上涨19.70%,周环比大幅上涨。
分析上涨原因,刘通认为,经过一段时间的消化,超大体形的白条猪在市场上的占比明显下降,新上市的白条猪均重已经减轻,导致猪肉的市场供应量有所下降。
同时,政府启动收储等措施稳住了养殖户的预期,抛售心理减弱。屠宰厂也看到了这个时机,提前启动抬价程序,使得肉价上涨的时间早于猪价上涨的时间,肉价上涨的幅度高于猪价上涨的幅度。到目前,肉价基本上已经爬出谷底。
预判猪肉价格的后期走势,刘通认为,结合北京地区情况来看,短时间内再次达到6月底的高点并不容易,肉价可能震荡几日,较好情况是养殖场能够基本接近盈亏平衡点,但深度亏损的现象已经被扭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