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微企业再迎政策利好。日前,人民银行印发《关于深入开展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通知》,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提出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扩大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加大普惠金融科技投入,创新特色信贷产品等一系列具体要求。
面对中小微普惠金融这个世界性难题,银行如何借助科技力量提升金融服务能力?作为第三方科技公司,同盾帮助金融机构深挖科技创新在信贷信息获取、信用评价、风险防控等方面的作用,融合业务场景,重构小微企业信贷服务体系,提升中小微金融服务能力。
例如,同盾协助唐山市建设企业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支持的唐山“春雨金服”惠企行动不断走向深入,获得有关部门肯定;同盾与杭州银行合作的“基于人工智能的辅助风控产品”,提升银行风险识别能力,为中小企业提供更为专业化的贷款服务,项目入围杭州市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监管沙盒”第二批创新应用。
同盾科技与银行的合作模式,或为银行借力科技力量提升中小微服务能力,提供了可以借鉴的道路。
央行网站截图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规划提出要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增强金融普惠性。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金融机构要坚守服务实体经济的本分,并在具体措施上着墨颇多。例如要求商业银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长仍需保持30%以上,明确要求引导资金更多流向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更多流向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数据显示,当前我国约有7000万家小微经营户,它们贡献了2.3亿个就业岗位,一年的营业额超过13万亿。小微经营户占全国就业人口30%,其营业收入占全国的消费品零售总额1/3。然而,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的贷款支持力度与中小微企业的经济贡献之间,仍有不小差距。
作为一家科技公司,能为行业发展做些什么?同盾科技团队一直在思考和实践的道路上。我们也逐步摸索到,从技术角度看,中小微金融或是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都对数据发挥价值寄予厚望,但在业务非接触化、线上化的转变中,却会产生两个新的挑战:
一是伴随移动互联等技术与金融的深度结合,欺诈风险呈现新特征,数字安全问题日趋严峻;
二是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的政策落实效果,解决中小微等棘手问题,还需新机制、新技术、新模式。
同盾相关专家认为,金融企业充分使用好多方面的数据要素资源,用科技手段融合业务场景,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数字化金融服务,是金融科技企业在现实条件下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当下要把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科技用到特定业务、特定场景。科技和业务的深度融合,才能使金融机构产生新的差异化能力。同时,在服务中小微信贷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四方面问题:其一,解决业务对象预判风控;其二,降低运营成本,实现自动化智能决策;其三,充分有效利用授权的内外部数据资源建立信用模型;其四,提升全业务流程的监控能力,控制不良率。”
结合同盾科技过去的行业经验和技术积累,同盾相关专家进一步表示:
首先要做到智能反欺诈。近年来,黑产金融欺诈现象屡见不鲜,普惠金融业务是易受攻击的类型之一。银行做线上业务和线下业务完全不一样,整个线上业务的黑产攻防对抗性非常高,且现在整个黑产呈现团伙化、职业化特征,这就要求银行的反欺诈风控体系要匹配全行业务模式的变化。
同盾应用人工智能、生物识别、机器学习等前沿科技,准确识别欺诈风险,并提供专业化应对策略,帮助金融机构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的端到端风控闭环。同盾在这一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能够有效过滤“干扰者,欺诈者,冒失者”。
同时是智能化分析决策。以中小微信贷风控为例,过去客户需要到银行网点提交申请,并填写一大堆材料,然后等待银行工作人员将信息录入系统,再经过后台审批才可以得知最终的结果,整个流程非常冗长。
但在客户不断习惯线上化的便利之后,线上申请、审批有助于银行“留存和拉新”,这必然需要通过发挥数据智能,打造一个智能信贷风控闭环,覆盖贷前、贷中、贷后等全生命周期的信贷风险管理体系。
“这一过程是实现小微信贷能够走通的重要步骤。”小微企业虽然自身数字化程度普遍不高,但是他们的经营活动留下了大量的数字痕迹,很多数据沉淀到了政府主管部门的公共数据资源中心,充分利用好这些数据资源,可以推动发展小微企业普惠金融服务。同盾作为第三方科技力量为此做出了很多努力。
去年疫情期间,唐山市为落实“六稳”“六保”工作任务,开展了“春雨金服”惠企行动。由唐山市政府、唐山市金融局等单位主导建设,同盾提供技术支持的唐山中小企业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该平台通过对银行、政府机构内外部数据进行融合、加工、挖掘、建模和关联性分析,架起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中小微企业等多方沟通的桥梁,让企业需求和金融供给“无缝对接”。
2020年11月,唐山“春雨金服”行动被国务院作为“第七次大督查发现的43项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典型经验之一”,予以通报表扬。
截至2021年7月6日,数据显示该平台已入驻金融机构62家,注册企业超过1.3万家,累计发布融资需求超过879亿元,成功投放超过615亿元。
同盾相关专家认为,这一模式创新的成功归结于三点因素:政府发挥引领作用,强化顶层设计;银行聚焦金融本源,提高服务质效;科技企业深度赋能,推动数智发展。
此外在浙江杭州,同盾科技与杭州银行合作的“基于人工智能的辅助风控产品”,项目基于风险评估模型构建辅助风控产品,辅助杭州银行实时识别企业贷款申请中的信用风险及欺诈风险,提升杭州银行风险识别能力,为中小企业提供更为专业化的贷款服务,纾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增加企业金融服务可获得性。
该项目通过采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深挖科技创新在信贷信息获取、信用评价、风险防控等方面的潜力,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重构小微企业信贷服务体系,项目入选杭州市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监管沙盒”第二批创新应用。
作为专业的科技公司,同盾深知实现科技与金融的更深度融合,对于金融机构也是不小挑战。看似简单的技术应用,却需要金融机构从人员、技术、产品、机制等各方面,都与金融客户的需求相匹配,实现科技与业务的深度融合。
从创立之初起,同盾的核心发展思路始终以降低客户风险、降本增效为目标,不断衍生出基于不同场景的解决方案。在金融领域,同盾借助多元产品+纵深服务,帮助金融机构管控风险,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对于助力金融机构提升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同盾将继续以创新科技为基础,不断探索新技术、新路径,为金融更好的支持实体经济贡献微薄之力。
中小微企业再迎政策利好。日前,人民银行印发《关于深入开展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通知》,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提出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扩大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加大普惠金融科技投入,创新特色信贷产品等一系列具体要求。
面对中小微普惠金融这个世界性难题,银行如何借助科技力量提升金融服务能力?作为第三方科技公司,同盾帮助金融机构深挖科技创新在信贷信息获取、信用评价、风险防控等方面的作用,融合业务场景,重构小微企业信贷服务体系,提升中小微金融服务能力。
例如,同盾协助唐山市建设企业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支持的唐山“春雨金服”惠企行动不断走向深入,获得有关部门肯定;同盾与杭州银行合作的“基于人工智能的辅助风控产品”,提升银行风险识别能力,为中小企业提供更为专业化的贷款服务,项目入围杭州市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监管沙盒”第二批创新应用。
同盾科技与银行的合作模式,或为银行借力科技力量提升中小微服务能力,提供了可以借鉴的道路。
央行网站截图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规划提出要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增强金融普惠性。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金融机构要坚守服务实体经济的本分,并在具体措施上着墨颇多。例如要求商业银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长仍需保持30%以上,明确要求引导资金更多流向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更多流向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数据显示,当前我国约有7000万家小微经营户,它们贡献了2.3亿个就业岗位,一年的营业额超过13万亿。小微经营户占全国就业人口30%,其营业收入占全国的消费品零售总额1/3。然而,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的贷款支持力度与中小微企业的经济贡献之间,仍有不小差距。
作为一家科技公司,能为行业发展做些什么?同盾科技团队一直在思考和实践的道路上。我们也逐步摸索到,从技术角度看,中小微金融或是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都对数据发挥价值寄予厚望,但在业务非接触化、线上化的转变中,却会产生两个新的挑战:
一是伴随移动互联等技术与金融的深度结合,欺诈风险呈现新特征,数字安全问题日趋严峻;
二是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的政策落实效果,解决中小微等棘手问题,还需新机制、新技术、新模式。
同盾相关专家认为,金融企业充分使用好多方面的数据要素资源,用科技手段融合业务场景,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数字化金融服务,是金融科技企业在现实条件下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当下要把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科技用到特定业务、特定场景。科技和业务的深度融合,才能使金融机构产生新的差异化能力。同时,在服务中小微信贷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四方面问题:其一,解决业务对象预判风控;其二,降低运营成本,实现自动化智能决策;其三,充分有效利用授权的内外部数据资源建立信用模型;其四,提升全业务流程的监控能力,控制不良率。”
结合同盾科技过去的行业经验和技术积累,同盾相关专家进一步表示:
首先要做到智能反欺诈。近年来,黑产金融欺诈现象屡见不鲜,普惠金融业务是易受攻击的类型之一。银行做线上业务和线下业务完全不一样,整个线上业务的黑产攻防对抗性非常高,且现在整个黑产呈现团伙化、职业化特征,这就要求银行的反欺诈风控体系要匹配全行业务模式的变化。
同盾应用人工智能、生物识别、机器学习等前沿科技,准确识别欺诈风险,并提供专业化应对策略,帮助金融机构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的端到端风控闭环。同盾在这一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能够有效过滤“干扰者,欺诈者,冒失者”。
同时是智能化分析决策。以中小微信贷风控为例,过去客户需要到银行网点提交申请,并填写一大堆材料,然后等待银行工作人员将信息录入系统,再经过后台审批才可以得知最终的结果,整个流程非常冗长。
但在客户不断习惯线上化的便利之后,线上申请、审批有助于银行“留存和拉新”,这必然需要通过发挥数据智能,打造一个智能信贷风控闭环,覆盖贷前、贷中、贷后等全生命周期的信贷风险管理体系。
“这一过程是实现小微信贷能够走通的重要步骤。”小微企业虽然自身数字化程度普遍不高,但是他们的经营活动留下了大量的数字痕迹,很多数据沉淀到了政府主管部门的公共数据资源中心,充分利用好这些数据资源,可以推动发展小微企业普惠金融服务。同盾作为第三方科技力量为此做出了很多努力。
去年疫情期间,唐山市为落实“六稳”“六保”工作任务,开展了“春雨金服”惠企行动。由唐山市政府、唐山市金融局等单位主导建设,同盾提供技术支持的唐山中小企业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该平台通过对银行、政府机构内外部数据进行融合、加工、挖掘、建模和关联性分析,架起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中小微企业等多方沟通的桥梁,让企业需求和金融供给“无缝对接”。
2020年11月,唐山“春雨金服”行动被国务院作为“第七次大督查发现的43项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典型经验之一”,予以通报表扬。
截至2021年7月6日,数据显示该平台已入驻金融机构62家,注册企业超过1.3万家,累计发布融资需求超过879亿元,成功投放超过615亿元。
同盾相关专家认为,这一模式创新的成功归结于三点因素:政府发挥引领作用,强化顶层设计;银行聚焦金融本源,提高服务质效;科技企业深度赋能,推动数智发展。
此外在浙江杭州,同盾科技与杭州银行合作的“基于人工智能的辅助风控产品”,项目基于风险评估模型构建辅助风控产品,辅助杭州银行实时识别企业贷款申请中的信用风险及欺诈风险,提升杭州银行风险识别能力,为中小企业提供更为专业化的贷款服务,纾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增加企业金融服务可获得性。
该项目通过采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深挖科技创新在信贷信息获取、信用评价、风险防控等方面的潜力,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重构小微企业信贷服务体系,项目入选杭州市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监管沙盒”第二批创新应用。
作为专业的科技公司,同盾深知实现科技与金融的更深度融合,对于金融机构也是不小挑战。看似简单的技术应用,却需要金融机构从人员、技术、产品、机制等各方面,都与金融客户的需求相匹配,实现科技与业务的深度融合。
从创立之初起,同盾的核心发展思路始终以降低客户风险、降本增效为目标,不断衍生出基于不同场景的解决方案。在金融领域,同盾借助多元产品+纵深服务,帮助金融机构管控风险,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对于助力金融机构提升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同盾将继续以创新科技为基础,不断探索新技术、新路径,为金融更好的支持实体经济贡献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