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敢吃辣条吗?公开你不知道的辣条真相。”在湖南长沙黄兴广场步行街,中国首个辣条博物馆前,一句这样的标语,让川流不息的人群自发排成“长龙”。
辣条在线下引流无数,线上也是异常火爆。今年,辣条搭上阿里巴巴新型近场电商模式,通过“线上下单+线下服务”,让源头工厂的产品,以最优的链路连接小店。
一根辣条,靠什么成为网红?记者来到“中国辣条之乡”——湖南省平江县探访。
辩证“减与增”:油、盐、糖“三减”,带来味、质、效“三增”
酱干是平江的传统特色小吃。1998年因洪水导致酱干原料大豆减产而价格飙升,无奈之下,三位制作酱干的老板试着用面粉代替豆粉,采用单螺杆挤压机械加工制作条状坯体,结合麻辣酱干的麻辣风味特点,加入辛香料,创新发明了辣条。
辣条诞生后,在市场大受欢迎,平江90%的酱干作坊顺势改为辣条厂。
辣条兴起之初,准入门槛不高,不少产品出自小作坊,加工设备简单,多油、多糖、多盐,被贴上“垃圾食品”的标签。
“辣条行业不规范,迟早要完蛋。”作为合规辣条生产者的张玉东和其他从业者开始呼吁并推动制定行业首个地方标准《湘味面粉熟食》,后几经修订,改为《挤压糕点》。
2013年,尽管当时辣条基本实现了标准化生产,但“不健康”的老标签仍难以摆脱,偶有问题产品被爆出,整个行业都要为此埋单。
2014年,张玉东创办的湖南玉峰食品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元成立辣条行业首家健康辣条研发中心,建设了10万级的GMP洁净车间,用制药标准生产辣条。同时,他还取消了厂里销售最火爆的“一块钱辣条”,坚决实现辣条升级。
2019年12月,有关部门明确对“辣条”类食品统一按照“方便食品(调味面制品)”生产许可类别进行管理。
顺应这一变化,张玉东的企业在2020年全新推出520麻辣王子辣条,使用非油炸工艺,走上了“减油、减糖、减盐”的路子。
张玉东告诉记者,“三减”不仅没减掉消费者对辣条的喜爱,还带来了“三增”,增加了面筋的原汁原味、增加了辣条的品质,引导了消费需求,给企业增效。
打通“远”与“近”:借助新平台,远产品实现近消费
“平江是位于湘鄂赣边界的山区县,交通不够便捷,辣条‘走出去’并不容易。”平江县食品行业协会会长徐望辉说,辣条能够爆红,离不开电商,其最大的消费群体是年轻人,他们也正是网购的主力军。辣条与电商,可以说是同步成长。
正是捕捉到了这一点,平江县对电商高度重视。2014年,平江成立了湖南省第一家县级电商协会。2016年起,平江与阿里巴巴合作,去年,平江的休闲食品类商品的线上交易额突破了10个亿。
洞察到全国消费者对辣条的需求,今年5月15日,湖南平江县与阿里巴巴盒马集市签订合作协议,借助“近场电商”这一新模式,协助平江辣条打造品牌,拓展销售渠道,通过盒马集市,平江辣条直供全国百万社区小店。
相比于传统线下销售,近场电商拉近了消费端和生产端的距离,减少中间流通环节;和传统网购相比,盒马集市大大缩短了物流时间,消费者能很快拿到货;和社区团购相比,盒马集市拥有固定的“小店”和“店员”,能够实现面对面的优质服务。
此外,小店接入阿里提供的数字感知设备,能聚拢规模化的社区需求,从而具备反哺生产端的可能性,实现“以销优产”。“消费者喜欢什么,我们就去挖掘什么。”盒马集市商品部经理陈龙说。
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余家燕食品经营店,一栏货柜上整齐摆放着一袋袋写着姓名、等待居民上门提取的货品。
今年年初,考虑到方便邻里,增加收入,本来就经营食品店老板余家燕选择加盟盒马集市。每天早上9点前,新鲜蔬菜和日杂百货会按照社区居民的定购直接配送到店里,邻居们再从店里把货品领回家。通过这样的小店,居民在家门口就可以买到盒马集市提供的好产品,平江辣条就是邻居们回购率很高的一款产品。
谋变“短与长”:原料链缩短,产业链拉长
由于平江并不生产小麦粉,平江人把辣条加工厂开始拓展到北方的小麦产区河南等地。如今,辣条版图越来越大,平江人笑称,“只要有天气预报的地方,就有平江人生产辣条。”
随着辣条持续走红,市场潜力仍然巨大。平江县委常委、副县长杨宇分析,从横向看,全国辣条行业产值1000多个亿,90%以上是平江人做的,但平江本地产值只占到200多个亿,辣条从富民产业到强县产业还有一段路要走。
“从纵向看,整个平江辣条产业,就好比一个哑铃形状,原料端和销售端都在外,加工端虽然有却不够强。”杨宇形象地描述道,除了面粉本地不产,其他原料如辣椒、花椒、食用油平江都可以产。
以辣椒为例,平江农民家家户户都有种植辣椒的传统,但随着辣条产业壮大,辣椒产业却没有相应成长,目前基本只能供应辣条产业1/10的辣椒,其他都靠外调。
“辣条产业上游可带动花椒、辣椒、油菜等农副产品种植生产,中游可驱动食品工业、包装印刷、机械制造等,下游可拉动电商、物流运输。一个这么好的产业,不能只盯着局部,就像吃鱼只吃一段,鱼头、鱼尾都扔掉就太可惜了。”杨宇说。
“我们要建链补链延链,把‘哑铃状’变成‘蘑菇状’。”杨宇说,蘑菇的“根”(菌丝索)就好比原料端,县里正因地制宜地让辛香料等扎根平江,使原料供应链缩短,产业链延长;蘑菇的菌柄好比加工,平江准备让更多散落在外的平江辣条老板回乡创业,带动更多附属产业强起来;蘑菇的菌伞就是销售端,平江要通过线上、线下等各种渠道把“伞”撑大,让辣条销售更广更远、走向世界。
目前,平江县“辣条小镇”三市镇原本3000亩荒山通过“治三荒”变成了沟渠相通、田陌相连的花椒种植基地。平江也请来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校长邹学校。这位“辣椒院士”团队,正在为平江辣条量身培育新的辣椒品种,成功后将在平江规模种植,专门供应辣条产业。包装印刷、机械制造、物流运输等产业也将在平江全面开花……
“你还敢吃辣条吗?公开你不知道的辣条真相。”在湖南长沙黄兴广场步行街,中国首个辣条博物馆前,一句这样的标语,让川流不息的人群自发排成“长龙”。
辣条在线下引流无数,线上也是异常火爆。今年,辣条搭上阿里巴巴新型近场电商模式,通过“线上下单+线下服务”,让源头工厂的产品,以最优的链路连接小店。
一根辣条,靠什么成为网红?记者来到“中国辣条之乡”——湖南省平江县探访。
辩证“减与增”:油、盐、糖“三减”,带来味、质、效“三增”
酱干是平江的传统特色小吃。1998年因洪水导致酱干原料大豆减产而价格飙升,无奈之下,三位制作酱干的老板试着用面粉代替豆粉,采用单螺杆挤压机械加工制作条状坯体,结合麻辣酱干的麻辣风味特点,加入辛香料,创新发明了辣条。
辣条诞生后,在市场大受欢迎,平江90%的酱干作坊顺势改为辣条厂。
辣条兴起之初,准入门槛不高,不少产品出自小作坊,加工设备简单,多油、多糖、多盐,被贴上“垃圾食品”的标签。
“辣条行业不规范,迟早要完蛋。”作为合规辣条生产者的张玉东和其他从业者开始呼吁并推动制定行业首个地方标准《湘味面粉熟食》,后几经修订,改为《挤压糕点》。
2013年,尽管当时辣条基本实现了标准化生产,但“不健康”的老标签仍难以摆脱,偶有问题产品被爆出,整个行业都要为此埋单。
2014年,张玉东创办的湖南玉峰食品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元成立辣条行业首家健康辣条研发中心,建设了10万级的GMP洁净车间,用制药标准生产辣条。同时,他还取消了厂里销售最火爆的“一块钱辣条”,坚决实现辣条升级。
2019年12月,有关部门明确对“辣条”类食品统一按照“方便食品(调味面制品)”生产许可类别进行管理。
顺应这一变化,张玉东的企业在2020年全新推出520麻辣王子辣条,使用非油炸工艺,走上了“减油、减糖、减盐”的路子。
张玉东告诉记者,“三减”不仅没减掉消费者对辣条的喜爱,还带来了“三增”,增加了面筋的原汁原味、增加了辣条的品质,引导了消费需求,给企业增效。
打通“远”与“近”:借助新平台,远产品实现近消费
“平江是位于湘鄂赣边界的山区县,交通不够便捷,辣条‘走出去’并不容易。”平江县食品行业协会会长徐望辉说,辣条能够爆红,离不开电商,其最大的消费群体是年轻人,他们也正是网购的主力军。辣条与电商,可以说是同步成长。
正是捕捉到了这一点,平江县对电商高度重视。2014年,平江成立了湖南省第一家县级电商协会。2016年起,平江与阿里巴巴合作,去年,平江的休闲食品类商品的线上交易额突破了10个亿。
洞察到全国消费者对辣条的需求,今年5月15日,湖南平江县与阿里巴巴盒马集市签订合作协议,借助“近场电商”这一新模式,协助平江辣条打造品牌,拓展销售渠道,通过盒马集市,平江辣条直供全国百万社区小店。
相比于传统线下销售,近场电商拉近了消费端和生产端的距离,减少中间流通环节;和传统网购相比,盒马集市大大缩短了物流时间,消费者能很快拿到货;和社区团购相比,盒马集市拥有固定的“小店”和“店员”,能够实现面对面的优质服务。
此外,小店接入阿里提供的数字感知设备,能聚拢规模化的社区需求,从而具备反哺生产端的可能性,实现“以销优产”。“消费者喜欢什么,我们就去挖掘什么。”盒马集市商品部经理陈龙说。
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余家燕食品经营店,一栏货柜上整齐摆放着一袋袋写着姓名、等待居民上门提取的货品。
今年年初,考虑到方便邻里,增加收入,本来就经营食品店老板余家燕选择加盟盒马集市。每天早上9点前,新鲜蔬菜和日杂百货会按照社区居民的定购直接配送到店里,邻居们再从店里把货品领回家。通过这样的小店,居民在家门口就可以买到盒马集市提供的好产品,平江辣条就是邻居们回购率很高的一款产品。
谋变“短与长”:原料链缩短,产业链拉长
由于平江并不生产小麦粉,平江人把辣条加工厂开始拓展到北方的小麦产区河南等地。如今,辣条版图越来越大,平江人笑称,“只要有天气预报的地方,就有平江人生产辣条。”
随着辣条持续走红,市场潜力仍然巨大。平江县委常委、副县长杨宇分析,从横向看,全国辣条行业产值1000多个亿,90%以上是平江人做的,但平江本地产值只占到200多个亿,辣条从富民产业到强县产业还有一段路要走。
“从纵向看,整个平江辣条产业,就好比一个哑铃形状,原料端和销售端都在外,加工端虽然有却不够强。”杨宇形象地描述道,除了面粉本地不产,其他原料如辣椒、花椒、食用油平江都可以产。
以辣椒为例,平江农民家家户户都有种植辣椒的传统,但随着辣条产业壮大,辣椒产业却没有相应成长,目前基本只能供应辣条产业1/10的辣椒,其他都靠外调。
“辣条产业上游可带动花椒、辣椒、油菜等农副产品种植生产,中游可驱动食品工业、包装印刷、机械制造等,下游可拉动电商、物流运输。一个这么好的产业,不能只盯着局部,就像吃鱼只吃一段,鱼头、鱼尾都扔掉就太可惜了。”杨宇说。
“我们要建链补链延链,把‘哑铃状’变成‘蘑菇状’。”杨宇说,蘑菇的“根”(菌丝索)就好比原料端,县里正因地制宜地让辛香料等扎根平江,使原料供应链缩短,产业链延长;蘑菇的菌柄好比加工,平江准备让更多散落在外的平江辣条老板回乡创业,带动更多附属产业强起来;蘑菇的菌伞就是销售端,平江要通过线上、线下等各种渠道把“伞”撑大,让辣条销售更广更远、走向世界。
目前,平江县“辣条小镇”三市镇原本3000亩荒山通过“治三荒”变成了沟渠相通、田陌相连的花椒种植基地。平江也请来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校长邹学校。这位“辣椒院士”团队,正在为平江辣条量身培育新的辣椒品种,成功后将在平江规模种植,专门供应辣条产业。包装印刷、机械制造、物流运输等产业也将在平江全面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