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机交互过程中人,情感计算的作用不容忽视。日前,由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等共同牵头制定的“信息技术-情感计算用户界面-模型”国际标准正式发布,对于解决人机交互领域情感描述方式、情感方式获取等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人机交互主要是指人与计算机之间使用某种对话语言,以一定的交互方式,为完成确定任务的人与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交换过程。用户通过人机交互界面与系统交流(如情感交互),并进行操作。人机交互功能要靠可输入输出的外部设备和相应的软件来完成,如键盘显示、鼠标、各种模式识别设备等。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操作命令也越来越多,功能也越来越强。随着模式识别,如语音识别、汉字识别等输入设备的应用,操作员和计算机在类似于自然语言或受限制的自然语言这一级上进行交互成为可能。此外,通过图形进行人机交互也吸引着人们去进行研究。
人机交互过程中人的情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智能人机交互领域中,情感计算主要是机器通过各种传感器获取由人的情感所引起的表情和生理变化信号,再利用“情感模型”对这些信号进行识别和分析,从而理解人的情感并做出适当响应。
据了解,2017年,信息技术-情感计算用户界面-模型”国际标准批准立项。日前,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等共同牵头制定的“信息技术-情感计算用户界面-模型”国际标准发布,这有助于解决人机交互领域情感描述方式、情感方式获取和处理标准不统一等问题。
“信息技术-情感计算用户界面-模型”国际标准是对建立背景、推进过程、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内容上是有关情感计算相关基本术语和情感交互模型,包括情感交互过程、情感交互框架等规范性描述,重点分析情感计算用户界面的模型,阐述模型中情感识别、情感决策等特性。
该标准可以使计算机系统分析识别情感、实现情感反馈表达的过程和方法规范化,并让用户和计算机对情感的理解和表示达到一致,将推进国内外情感计算用户界面标准的研究进展,并提高我国在智能人机交互领域的影响力。而情感计算用户界面系列标准的研制也将为人工智能产业的健康、有序地发展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