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商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网络 » 科技 » 正文

核酸企业扎堆IPO迷思--看不透的商业模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11-19 14:48:58
导读

商业的本质,是追求利润。所以,怎么赚钱,很重要。用更具学术的话说,就是商业模式。什么是好的商业模式?说起来就两点。第一,能够稳定、持续地赚钱;第二,赚的钱越来越多。如果不符合这两点,谈不上好的商业模式,没有好的商业模式,投资价值就更加无从谈起。在资本时代,很多公司都能够交出不错的财务报表,哪怕只是粉

商业的本质,是追求利润。

所以,怎么赚钱,很重要。用更具学术的话说,就是商业模式。

什么是好的商业模式?

说起来就两点。

第一,能够稳定、持续地赚钱;

第二,赚的钱越来越多。

如果不符合这两点,谈不上好的商业模式,没有好的商业模式,投资价值就更加无从谈起。

在资本时代,很多公司都能够交出不错的财务报表,哪怕只是粉饰出来的,然后登上大雅之堂,敲钟上市,但是如果套用这两点,估计不少都原形毕露,丑态百出。

比如核酸检测公司。

01 可持续性在哪里?

今年,不少核酸检测机构提交了上市申请,也有企业顺利登陆科创板,这本是一件正常的事情,毕竟每年都那么多公司申请IPO。

而且,单看核酸检测机构的财务数据,那真的是吊打众多看似高大上的上市公司。特别是今年这么困难的环境下面,很多上市公司都步履维艰,唯独核酸检测公司,赚钱冲出了天际,不是说商业的本质是赚钱吗?你还能挑不出什么毛病来?

确实,看到它们的利润,我是哑口无言,只配蹦出一个字:服!

这些我们在11月14日的文章《核酸企业扎堆IPO,何来的底气?》有详细的论述和分析。

今天,我们就不再纠结那些光鲜亮丽的财务数据,也不纠结那些令人匪夷所思,把大家智商拉到下限的“第一大股东是27岁大学生,第五大股东是17岁高中生”的把戏,而是真正去聊一聊,这种看似赚到盘满钵满的生意,能存活下去吗?

其实就是可持续性的问题,这也是商业模式很重要的一个考量因素,如果一家企业,今年赚大钱,吊打几乎所有的上市公司,但明年就没生意了,营收为0,那投资价值何在?

根本就没有投资价值,好不好!

在财务上,这叫啥?

非经常性损益,或者一次性损益,这种损益的处理,跟它的名字一样,做一次,就没第二次了,这种东西拿到资本市场,那得叫人多么崩溃!

大家不要忘了,股市所代表的是什么?

是未来现金流的折现,理论上还是永续经营的,如果一个业务干一年没一年的,说得再明白一点,吃了上顿没下顿,你这日子能过下去吗?

不管你信不信,我反正是不信的。

回到核酸检测这个话题,这几年确实需求很大,尤其是今年,奥密克戎的传染度太高,在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大规模核酸检测是迫不得已,也是非常有必要。

都说不要浪费任何一场危机,老板们自然明白其中的道理,也嗅到了其中的商机。

核酸检测其实不是什么高门槛的活儿,无非就是采样、送检、出结果,检测过程中也很简单,试剂、设备都已经很完善,做就是了,而且成本上不贵,因为大部分是政府买单,价格也不可能太高,谅谁也不敢狮子大开口去赚政府钱。

但是,中国这么大的人口基数,大规模核酸这个生意,胜在数量,规模效应这个事,用脚趾头都能想明白,那该有多赚钱。

只是,这个生意能够持续,必须依靠一个简单的前提,就是大规模核酸一直进行下去,换句话说,就是疫情一直存在,医学界一直研发不出有效的药物搞定新冠病毒,我们的医疗资源一直都不足以应付这个病毒,等等。

听出点什么来了么?

其实就是希望国家一直处在“灾难”状态,典型的发国难财。以前说国家的不幸,时代的磨难,是文人的大幸,没想到,也是某一类商人的大幸。

从商业上来讲,似乎也没什么可以说的,毕竟这个事,不是核酸检测机构造成的,人家也只是顺应形势的需求,而且,要不是这些核酸检测机构的存在,大规模检测也无法实现,这会给国家在防疫造成很大困难。

但问题在于,疫情一直存在这个事,在人类社会还真的没有发生过,哪怕1908年的西班牙大流感、中世纪的黑死病,在给人类造成很大破坏之后,最终也会结束,新冠疫情也一样。

我毫不怀疑,新冠疫情终有一天会结束,要么是人类机体具备了免疫能力,要么是疫苗起作用,还有就是研制出特效药,再有是医疗资源足以应付。

不管怎么样,新冠疫情都不可能伴随人类到永久。

而如果这一天到来,那核酸检测这门生意,该如何进行下去?

02 增长在哪里?

一门可持续性都成问题的生意,说稳定一听就有点扯,要说增长,那更是天方夜谈了。

目前虽然疫情还在反复,在一些城市仍然需要不时启动大规模核酸检测,这门生意看起来还可以赚钱,但问题在于,很多核酸检测机构除去检测业务之外,基本没有什么值得多看一眼的业务。

如那家整出学生做大股东的达科为,在疫情之前,只是一家试剂代理销售企业(2019年代理业务占89%),干的是中间商赚差价的生意,那是妥妥的苦差事。

2020年新冠爆发,公司火速研发核酸检测产品,包括病毒采样管以及病毒保存液。当年,卖采样管就卖了5200多万元;去年全年,4828万元;今年才半年,卖出2145万支,创造4190万元营收。

没错,凭借一个小小的核酸采样管,2年半,1.42个亿营收,增速是杠杆的。

要知道,达科为的采样管业务虽然占营收的比例不超过10%,但贡献了最大的利润增量。在疫情之前,主营销售代理业务,虽然毛利率有40%左右,但刨除各项费用外,也就赚一个辛苦钱。2016-2019年,净利率分别为1.07%、1.46%、3.42%、3.18%。而疫情之后,净利率暴力提升至双位数,2020年更是达到13.44%。

看看,这妥妥的,人间有多疾苦,达科为就有多赚钱。

无独有偶,已经登陆资本市场的康为世纪,2018年至今的毛利率变化,没有很大,但净利润率,那真的是炸裂,明显搭上了疫情顺风车。

还有致善生物,同样是毛利率变化不大,但净利润率从2019年的8.98%,飙升到2020年的31.16%,到2021年依然高达23.98%;菲鹏生物的净利润率从2018年的11.12%,飙升至2020年的59.31%,到2021年则进一步升到64.45%。

菲鹏生物当年还“混过”新三板,其后退市,这回凭借新冠疫情,申请到了创业板上市,还获得了通过。

只能说,命运就是如此出人意料,当年在新三板没得到的东西,现在反而在更高阶的创业板得到了。

但如果没了新冠带来的生意,那这些公司的业绩,不得崩塌,一夜回到解放前?净利率从接近14%,跌回到3%,那得是多惨烈的场面?

几乎可以断定,以后的业绩,别说增长了,跌的景象不要太难看,就当赢了。

这还真不是危言耸听,前车之鉴,一抓一大把。

就拿英科医疗来说,2019年毛利率为25%,2020年飙升到69.03%,2021年还有61.51%,今年前三季度直接跌到了14.28%;净利率2019年是8.56%,2020年、2021年为50.62%、45.96%,今前三季度跌回了12.14%。

先涨几倍,再跌去7、8成,这韭菜割得,你不得不服!

要知道,英科医疗可是妥妥的疫情受益股,同时也是产品技术含量不高的公司,跟核酸检测很类似。说白了,要不是疫情红利,做口罩、防护服、轮椅、拐杖这些,赚点小钱可以,赚大钱,基本没机会,行业本身早已处于饱和状态,更谈不上什么高增长了。

所以,这些核酸检测机构的明天会如何演绎,看看英科医疗就可以了。

03 结语

一个好的商业模式,是决定投资价值最核心的因素之一。

稳定的、可持续的盈利能力,配上增长前景,就是非常好的商业模式,就应该享受鲜花和掌声。

不过,很可惜,真正有这样的能力的公司,并不多,甚至屈指可数,反倒是利用短暂的盈利高光,登陆资本市场,割韭菜,然后挥一挥衣袖,带走大量财富的公司,很多。

这一类公司在资本市场也见怪不怪了,企业逐利,资本更加逐利,趁着千载难逢的机遇,催熟业绩,然后登陆资本市场,完成“收割”,那是太常见的套路了。

毕竟,一旦登陆资本市场,财富的增值速度,是多少年做实业才能得到的,哪个老板会不眼红?

所以,你能够明白为什么这些核酸检测机构现在扎堆IPO了吧?

苏州过后无艇搭。

都知道这些公司要技术没技术,要业绩没业绩,如果还凭原来那些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业务,要实现财富指数级别的增长,难啊。

如果错过这个机会,也就没有机会了。

我们都能想明白,核酸检测公司的老板那么精明,会不明白?

只是,不知道这些因为踩中新冠疫情的红利,而兴冲冲登陆资本市场的公司,未来会有什么样的表现,是出道即巅峰,还是真的拿出成就去证明自己,去回馈投资者?

从商业的角度,我们无法揶揄这些核酸检测机构,毕竟有需求就有生意,而且人家赚钱,并没有违反法律法规;但从商业伦理上,这些公司明知道这门生意的科稳定性、可持续性有问题,依然选择在高峰期推向资本市场,还让一个17岁的高中生做大股东,这样的价值取向,就不能说没问题了。

如果最终的结局,是一场超级韭菜收割,那我们不得不说:

这种操作,真的是太没有下限了!

 
(文/格隆汇)
免责声明
• 
本文核酸企业扎堆IPO迷思--看不透的商业模式链接:http://www.esxun.cn/internet/84156.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Copyright © www.esxun.cn 易商讯ALL Right Reserved


冀ICP备202303816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