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商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网络 » 科技 » 正文

欧洲动力电池产业链完全落后了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6-06 18:24:19
导读

过去四年,一直在跟踪和观察欧洲动力电池产业链的发展动态。因此,基于一些行业大事件,写了不少关于欧洲动力电池产业相关的评论性文章。有些朋友在文章后面留言,表现出对欧洲动力电池产业发展不屑一顾的态度。近期也有看到知乎上一些文章也呈现出类似的论调,好像就是说全球动力电池产业当前以及长期来看都是中日韩三家分

过去四年,一直在跟踪和观察欧洲动力电池产业链的发展动态。因此,基于一些行业大事件,写了不少关于欧洲动力电池产业相关的评论性文章。

有些朋友在文章后面留言,表现出对欧洲动力电池产业发展不屑一顾的态度。

近期也有看到知乎上一些文章也呈现出类似的论调,好像就是说全球动力电池产业当前以及长期来看都是中日韩三家分天下,尤其是对国内过去5年动力电池产业迅猛发展的良好事态,有了一种天朝上国的腔调了。

那欧洲动力电池产业链完全落后中日韩了吗?作为一名长期跟踪和观察欧洲动力电池产业链发展的行业人员认为:目前下这个结论为时尚早。

当然,首先承认过去十年,我们动力电池产业通过国家政策层面扶持,下游多元化需求拉动,以及上游行业公司的良性竞争下,涌现出了很多开拓性的新技术和新产品,从而形成了优质性的供给。

比如从铁锂到三元,从低镍到高镍,从多晶高镍到单晶高镍,从普通铁锂到磷酸锰铁锂,从石墨负极到碳硅负极,从普通方壳到长刀片,从CMP到CTP和CTC等等,这一系列演进,给终端整车带来的收益是:续航里程的提升,安全性的提升,充电效率的提升,以及被终端消费者认可的综合用车成本大幅降低和用户体验感的提升。

▲电池价格和能量密度的变化曲线

但我们有没有想过,我们今天动力电池产业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也是经历过了“骗补”事件的一地鸡毛,也是得益于当时“封杀”日韩动力电池后一段闭关自给自足的发展,也是得益于曾经一段时间内国家放开造车牌照的政策。

在全球能源变革,交通工具全面电动化的大时代背景下,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是参与方,且都不可或缺。那站在当前时点,我们以何种视角,来客观看待欧洲动力电池产业链的发展?

▲动力电池产业链

以下从欧洲政策层面,技术路线层面,产业链上下游层面,行业公司发展层面,来剖析当前欧洲动力电池产业链的实际状态。

1)欧洲政策层面

如之前的文章《欧洲严苛汽车碳排放标准的背后》所述,欧洲通过严苛的汽车碳排放政策,从终端一直在倒逼了欧洲动力电池产业链的发展。

如之前的文章《欧洲电池联盟下属的三大行动组织》所述,欧洲这一轮的动力电池产业发展是在欧盟委员会下属的EBA250领导下,整个欧洲一盘棋,有组织有分工地进行。

同时,如之前的文章《欧洲电池联盟高级别行业会议联合声明-短评》所述,除了有组织有分工之外,对于动力电池产业链发展也设定了中长期目标,并对目标定期的进行动态调整。

2)技术路线层面

很早欧盟委员会下属的JRC就定义了如下的欧洲动力电池技术路线发展Roadmap。事实上,从目前来看,欧洲本土电芯企业,无论是Northvolt,Britshvolt,Freyr等公司发布的电芯技术路线主流还是在三元,封装形式以方壳为主,与下图所述基本吻合。

▲欧洲动力电池技术Roadmap

但是我有看到,随着中日韩这边动力电池技术的快速演进,欧洲人对自己的技术路线也呈开放的心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以响应追赶的节奏。

比如电芯企业Morrow正在开发锂硫电池,比如大众通过收购24M 25%的股权,以获取半固态技术,比如近期,Britshvolt 收购Monbat旗下的EAS,以获取46xx电芯技术等。

3)产业链上下游层面

欧洲一直在试图打造一个具有韧性的,循环的动力电池产业链经济。尤其是今年的俄乌战争,让欧洲认为打造本土动力电池产业链更加有必要。通过下表对对于本土产业链目标值的调整, 可以看到欧洲人的自信和决心。

欧洲基于三元的发展路线,电芯上游的锂盐产业布局基本上都集中在氢氧化锂。通过长期跟踪,整理欧洲氢氧化锂产能数据如下:

我们看到氢氧化锂的投产都集中在2025年前后。截至2026年,欧洲本土氢氧化锂产能达到17.9万吨,如果按照电芯1度电,需要0.81kg碳酸锂当量,每辆整车在60度电的需求情况下进行计算,欧洲本土的氢氧化锂产能在2026年可以满足342万辆整车的需求。

▲欧洲本土氢氧化锂产能规划

电芯中游四大材料的制造都与化工行业相关,而欧洲人的自信来自于大化工行业就是欧洲人的传统强项,欧洲有大量全球知名的化工巨头。比如BASF正在扛起欧洲本土正极材料的大旗,在负极领域,欧洲有Elkem,在电芯回收领域,欧洲有Umicore等。

在电芯下游设备端,目前欧洲本土电芯企业,比如Northvolt,Morrow等企业都采用了德国本土电芯设备企业MANZ的叠片设备。

4)行业公司发展层面

欧洲本土电芯产业链过去两年强势发展,个人认为是欧洲传统老牌汽车集团达成电动化转型共识之后造就的结果。宝马,大众,戴姆勒,沃尔沃,雷诺,Stellantis等汽车集团过去几年陆续发布了自己的电动化和电池战略规划。

他们通过直接成立电芯企业,入股或者投资电芯企业,与欧洲本土电芯企业成立合资公司,比如大众除了自己建电芯公司,还与Northvolt成立合资公司,比如雷诺入股法国电芯企业Verkor,Stellantis和道达尔以及奔驰成立了电芯企业ACC。

OEM除了投资下游的电芯公司之外,还直接与海外的镍矿,钴矿企业成立合资公司。比如Britshvolt与印尼的镍矿公司VKTR合资建厂。

在循环经济终端是电芯的回收。大众是自己成立回收公司,而ACC则是与Umicore签订了长期的回收协议。

可以看到,无论是电芯企业和欧洲本土OEM都是通过产业链的上下游垂直整合,相互持股和长协,通过规模化,来降低自身的产品成本,并来保证供应链的安全。

总体来讲,可以看到欧洲本土电芯产业链正处于快速的发展进程中。

无论是上层的政策层面,技术路线的指引,上下游公司之间的协同,单个公司的发展路径和商业模式,中日韩发达的电芯产业链都已经给欧洲打了一个样板。欧洲也处于学习中日韩路径中。

完整的产品验证阶段是锂电产业发展成熟不可或缺的一点,比如欧洲本土的电芯上游材料在电芯性能上的验证,欧洲本土目前规划的几百GWh的电芯需要在整车上的验证。

而这个全球共振的能源变革时代,赋予了欧洲人上述验证的机会,最终赋予了欧洲人在动力电池领域追赶的机会。依靠稳健的政策制度层面,开放的心态,能源转型的决心,传统的化工优势,以及逐渐完善的上下游产业链,欧洲人并没有落后太多,反而在电芯领域的崛起,与中日韩鼎立,相信不会太遥远。

原文标题:欧洲动力电池产业链完全落后了吗?

欧洲动力电池电池产业链电芯氢氧化锂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本文欧洲动力电池产业链完全落后了吗?链接:http://www.esxun.cn/internet/63567.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Copyright © www.esxun.cn 易商讯ALL Right Reserved


冀ICP备202303816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