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 作为稳增长的重要发力方向,今年以来,围绕数字基建,从中央到地方形成政策举措“同频共振”,谋划出一批打基础、利长远、支撑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项目。有数据预计,5G、AI(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数字基建投资拉动乘数效应达6倍左右,到2025年,数字基建将给我国信息消费创造8.3万亿元的产业规模。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张云明在2022年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大会上指出,短期看,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减弱“三重压力”叠加新冠肺炎疫情等“超预期”突发因素,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经济下行压力不容忽视,迫切需要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扩大有效投资、稳定经济增长。
各国争相加快数字基建
联合国把数字经济分成以ICT为核心的数字基础设施、以平台为核心的新兴数字经济产业和数字化转型驱动的传统行业转型三部分,其中数字基础设施是推动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融合的核心力量,决定数字经济发展的潜能和竞争力。全球主要国家纷纷出台相关战略,构建数字经济时代国家竞争发展的新优势。
目前欧洲仍有42%的成年人缺乏基本数字技能,只有12%的欧洲中小企业使用数据分析。而疫情又愈加凸显出欧洲的“数字贫困”问题,已经充分适应了数字环境的企业与尚未完全数字化的企业之间出现了“数字鸿沟”。
欧盟在2021年开始实施“数字欧洲”数字基建战略,向该项目拨款92亿欧元,希望通过投资超级计算、AI、网络安全等领域,创造400万个就业机会,确保欧洲拥有应对各种数字挑战所需的技能和基础设施,提升欧盟的国际竞争力。2021年3月,欧盟委员会发布了《2030数字罗盘:欧盟数字十年战略》,强化数字基础设施投资,形成一个数字主权“国家”,计划到2030年,令所有欧洲家庭实现千兆网络覆盖,人口稠密地区实现5G覆盖。在欧洲部署1万个边缘节点,确保企业能以低时延访问数据服务。
美国数字基建规模化扩张注重发挥民营企业的作用。2018年,美国推出的《重建基础设施立法纲要》中提出发展自动驾驶、新轨道运输技术、无人机等数字基建,而投资大部分是源于私营企业投资和债券,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制造业回流、促进新兴产业发展。2021年6月,美国政府发布万亿级“重建更美好未来”基础设施计划,以推动5G、AI等数字基建落地。据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教授迈克尔·曼德尔测算,全面部署5G网络后,美国生产力将提高11%。美国电力研究所预计,数字动态定价和智能电网有望为美国带来310亿至500亿美元的年平均经济收益。
日韩两国也早已展开了数字基建计划。韩国作为全球第一个商用5G的国家,每用户平均收入(ARPU)值比4G增加了37%,这意味着凭借5G新用户的增长带动了韩国运营商收入和净利润增长。2020年5月,韩国政府宣布以资金支持包括大数据、5G、AI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以复苏韩国在新冠肺炎疫情后的经济,创造就业机会。
日本政府于2021年11月提出“数字田园都市国家构想”,旨在利用数字技术带来新业态、新服务,刺激日本的“老龄化经济”。由于数字技术需要高速大容量的通信基础设施,日本总务省又于近日发布“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涉及完善5G、光纤网络建设等内容,并将2023年底5G人口覆盖率目标从过去的90%上调至95%。
我国适度超前布局数字基建
北京冬奥会核心系统100%上云,所有场馆及连接道路实现5G网络全覆盖;“一码通行”为我国全力打好防疫攻坚战提供有力支撑;目前我国在线办公用户规模达4.69亿……自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提新基建以来,我国数字基建综合能力实现跨越式提升,成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的样板。
得益于数字基础设施的适度超前布局,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二,2021年达到45.8万亿元,在经济下行压力下有效发挥了稳增长主力军的作用。
2021年,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经济依然实现了8.1%的高速增长,为“十四五”开了个好头,同时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经济强大的韧性与活力。
今年我国经济工作定调“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各部门密集出台指导政策,统筹在相关领域加力布局适度超前的数字基建,为技术创新汲取动力,为转型升级添活力。
今年2月,四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同月,国家发改委等12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若干政策》明确,要加快新型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引导电信运营商加快5G建设进度。4月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要求加快不同地区之间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标准的统一以及信息化嵌入,推进国家新型智慧城市、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同月,工信部发布的《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2022年工作计划》,要求从网络体系强基行动、标识解析增强行动、平台体系壮大行动等方面夯实基础设施。
一揽子针对性强的政策文件,彰显出国家对数字基建“对冲”今年经济下行压力、实现经济平稳增长的决心和力度。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范若滢指出,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布局,是2022年扩大有效投资、拉动内需的重要发力点。同时,我国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阶段,通过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将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基础,为数字经济、绿色发展带来支撑。
有数据预计,到2025年,数字基建将给我国信息消费创造8.3万亿元产业规模。据中国信通院测算,2021年—2025年我国政府及民间对数字基建的投资额合计将达到10.6万亿元,约占到全国基础设施投资的10%。
疫情冲击下,数字化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彰显出强大韧性,发展情况普遍好于传统行业。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好于全部工业。1—4月份,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2%,好于全部投资;数字产业快速发展,4月份,计算机、通信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9%,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长10.3%。1—4月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5.2%。绿色智能产品较快增长,4月份,新能源汽车、移动通信基站设备、太阳能电池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2.2%、21.6%、20.8%。
各地纷纷上马数字基建项目
“东数西算”是今年以来国家层面最重要的数字基建项目之一,相关地区已经根据整体规划展开火热的投资建设。
在贵州清水河大桥上,工人们正在桥面上架设贵阳至武汉的省际直连光缆线路。作为“东数西算”八大算力枢纽节点之一,贵州今年上半年将建成17条直连网络,届时,全国17个省份与贵州之间的数据读取调用将实现极低的网络时延;在江苏汾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长三角规模最大的数据中心二期工程已经完成施工建设,3月份投入实际运营……
“东数西算”工程全面开启,预计每年将带动社会投资超过4000亿元。数据中心建设涉及IT设备制造、信息通信、基础软件等长产业链条,带动效应巨大。有专家估算,“东数西算”工程对相关产业拉动作用会达到1∶8。
为创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集群,江西南昌自去年8月获工信部批复以来投入2.8亿元,已经于4月完成了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系统联调并投入试运行;另外两个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也于近日在山东济南、青岛开通,开通后将极大提升网间通信速度和质量,为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新基建”发展奠定坚实网络基础。
信息高速路的打通,是为了让更多数字化应用跑起来,畅通数字经济的“大动脉”。2022年,多地不约而同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写入首要发展任务,一幅全新的智慧中国图景也全面铺开。
湖南围绕精细治理、惠民服务、基础支撑等多个领域,计划在今年投资52.5亿元,4月已启动了长沙市新型智慧城市多达193个场景的建设;四川成都围绕城市数据大脑、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公共服务一网通享等五项具体任务,加速构筑超大城市治理体系现代化。
通过上云、上平台实现数字化转型成为各地产业发展“必答题”。河北为实现“2025年全省上云企业10万家、培育各类工业互联网平台200个、基本建成全省‘1+21’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的目标,引进一批国内知名云服务商建设云基础设施,布局“云上生态”;江西除了正在实施“万企上云上平台”,还扎实推进智能制造“万千百十”工程,计划建设“数字化车间”1332个,创建智能制造基地12家,让两化融合不断提速。
企业是数字基建主要力量
在比亚迪总装工厂中,5G、AI等技术让这座老旧工厂实现蜕变,精益化生产和柔性制造,让生产效率提升了25%;在深圳西部的妈湾港,搭上5G专网快车,无人集卡解放了80%的货车司机……数字基础设施正在加速释放红利,已经有一批企业尝到了实实在在的“降本增效”甜头。
企业是发展数字经济的主要力量,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构建世界一流的数字基础设施关键也在于企业。
5G商用三年以来,从非独立组网到独立组网,电信运营商不断持续提升网络覆盖的深度和广度,同时开发自适应业务的关断、休眠等功能,降低运行功耗。截至2021年年底,中国移动5G总投资达2400亿元,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的5G建设通过共建共享的方式,合计开支1615亿元。目前,电信运营商已在我国建成5G基站近160万个,5G垂直行业应用案例累计超过2万个。
中国的5G建设之所以走进了“无人区”,除了运营商的付出之外,还在一定程度上归功于对垂直行业开发和ICT运营了如指掌的解决方案提供商——华为公司。华为有着丰富的ICT产品线,从无线到有线、从服务器到芯片、从云到AI都有自己完整的产品服务体系,是我国不可或缺的数字基建主导企业之一。仅从云基础设施投入来看,华为目前已在全国打造了150+政务云基地和140+产业云基地,面向城市、行业、企业研发、生产、供应销售、经营服务等领域,提供智能升级赋能。
同样作为我国一流云计算厂商的阿里云,凭借前所未有的数字化水平,在北京冬奥会等全球重大技术考验时展现出我国数字基建的风采。据阿里云基础设施数据中心研究员曲海峰介绍,承接北京冬奥会任务的阿里云张北数据中心,是国内首个采用三点式布局的数据中心集群,该区域由3个相距20公里的数据中心园区组成,将定制处理器、存储、服务器三者区分,让北京冬奥会核心系统100%上云、为全球十几亿观众带来云转播成为可能。
作为国内最早进入云计算领域的厂商之一,阿里云在“东数西算”京津冀、内蒙古等枢纽节点均有数据中心,除张北外,还在河源、杭州、南通和乌兰察布规划建设了4座超级数据中心,为我国贡献了最大的数据中心集群。
早在2020年5月,腾讯公司就宣布投入5000亿元用于数字基建的进一步布局。作为这项巨额投资的重要部分——目前全国单体规模最大的长三角人工智能超算中心,已于去年6月落户上海松江,并将旗下具有一流网络安全和AI水平的科恩、优图实验室引入园区。
长三角人工智能超算中心建成后,一方面将带来直接的经济收益。据松江区科协副主席肖扬介绍,超算中心全面建成后预计年营业额超过20亿元,每年可上缴税收约3亿元。另一方面将显著优化该地区产业链水平。“目前上海松江已形成从核心零部件制造,到本体制造,再到系统集成服务的完整AI产业链。超算中心的落成,有望在未来2~3年内吸引100多家AI大中小企业落户。”上海松江区科委主任赵宏卫说。
中国信通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副总工程师韦柳融指出,适度超前的数字基建,不仅帮助企业构建数据驱动的创新体系和新型生产范式,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力;同时也适应了国际竞争的需要,助力我国掌握数字基础设施发展的国际主动权。
自动驾驶等前沿技术已成为全球技术竞争焦点。在北京这座率先启动建设全球首个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的城市,汇聚了一批顶尖技术企业,共同打造智能网联汽车基础设施。四维图新、高德等企业围绕高精度地图,提供高精度地图与导航服务;大唐电信、华为公司等企业制定C-V2X技术规范;云控智行等企业提供了高级别自动驾驶车辆数据接入云控平台所需的智能车载终端产品;百度萝卜快跑、小马智行的自动驾驶出租车已经开展常态化载人服务。
百度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开通自动驾驶载人服务的初始阶段,低估了民众对于自动驾驶车的需求。开放大众出行的早高峰运营时段后,每天单车订单量大幅增加,这代表萝卜快跑满足了一些短途出行的需求,未来将逐步开放在更多时段运营。
在我国庞大的数字基建项目中,也不乏外资企业的身影。2020年以来,宝马、奔驰和大众等外资车企纷纷与国内企业加强合作,布局充电桩;欧洲知名软件公司SAP将智能制造创新赋能产业园项目落地山东莱芜;西门子公司就智能制造与新疆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共建中欧数字化工业新基建创新基地……
国务院研究室党组成员孙国君指出,我国的新基建面对所有市场主体开放,给外资企业带来同等发展机遇。西门子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赫尔曼表示:“数字基建投资为外资企业带来新一轮市场机遇。我们将继续扎根中国,希望能以可持续的方式参与到中国创新发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