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 今年一季度,襄阳高新区智能制造装备规上企业实现产值118.6亿元,同比增长21.7%;总投资59亿元的东风股份轻型商用车智能制造和绿色工厂升级项目等11个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链重点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其中,新华泰汽车零部件3D打印及改装制造基地等6个项目将于二季度竣工投产…… 大力实施“机器换人、工艺换智、管理换脑”,推进“企业登云”,加速推动工业经济由“制造”向“智造”转型,近年来,襄阳高新区在实施产业强区战略中,紧盯5G+智能制造领域,抢抓数字经济新机遇,推进企业加速迈向智能制造,逐步打造出高端现代化、发展融合化、流程智能化、深度工业化的产业生态体系,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抓技改投入打造智能标杆工厂
走进湖北新火炬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新火炬公司),只见全自动化轮毂轴承生产线上,机械臂灵活舞动,有序加工、装配……工人则通过电脑进行控制。 “汽车零部件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我们要想抢占发展高地,必须进行智能化革新。”新火炬公司总经理葛海岸介绍到,近年来,公司持续加大技改投入和智能化建设力度,先后投入6亿元,更新生产设备及检测试验设备780台(套),组建了6条智能化生产线、54条全自动化生产线。今年拟投入技改资金5亿元,建厂房、购置数控车床、自动装备线等。“装备技改极大提高了公司的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实现产值年均增长20%。2021年,公司实现产销30.3亿元,同比增长25%。” 像新火炬公司一样,作为传统汽车零部件企业的襄阳汽车轴承集团,近两年也持续推进战略转型,抢抓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机器换人、管理换脑,让小小轴承转动了大世界。“我们的生产线通过技术改造、机器换人,大幅度降低人员配备需求,由原来单班18人缩减到单班5人,降低比例70%;同时还有效缩减人为控制因素,确保了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100%。”该公司战略及项目管理部部长许沛介绍道。同时,该公司还综合运用SAP、OA、PDM等信息化软件使得公司智能化建设覆盖面达到60%,各种技改项目的实施使公司设备自动化覆盖率达到90%以上,公司目前已被评为“湖北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风神襄阳汽车有限公司从几年前就启动智能制造项目,探索传统制造工厂向智慧工厂转型之路,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以智能制造赋能汽车工业高质量发展。通过智能化改造,公司冲压车间的生产能力由以前的130件/小时提升至现在的580件/小时,公司数字化冲压车间还被评为“2021中国汽车行业标杆数字化车间”;襄阳美利信科技有限公司的全自动发动机缸体生产线运用5G网络智能物联技术,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都大大提升,今年将投资5亿元建设全自动检测设备及数字化生产线等;襄阳光瑞今年将投入8000万元,用于新能源汽车高端外饰件总成智能化生产线改造升级项目…… “2022年高新区共谋划亿元以上工业技改项目25个,总投资139亿元。”襄阳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链链长周保汉指出,高新区以龙头企业为重点,加快培育推进“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截至目前,襄阳高新区共有湖北新火炬、襄阳美利信、骆驼新能源汽车等3家企业被评为“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江山重工、襄阳轴承等12家企业获评“湖北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共”;共有包括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机器换人等46家企业获评“襄阳市智能制造示范企业”;东风德纳、湖北回天集团、襄阳欧安等6家企业还入围湖北省上云标杆企业,一大批智能标杆企业成为襄阳高新区经济发展的强引擎。
定制化服务助推智能制造升级
4月6日,中日龙襄阳机电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日龙)生产管理部副部长官平与襄阳广佳汽车饰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佳公司)生产部长方成进行电话联系,询问前期公司定制化服务提供的自动装置运行是否正常。去年底,主营汽车内饰件研发及生产的广佳公司,在为天籁车配套生产中控面板、左右饰条等内饰件时,因投料生产线劳动强度大,一直无法招到满意的工人,情急之下,公司找到专营工业机器人、机械手臂及自动控制系统装置研发与制造的中日龙,希望能为公司投料生产线提供几套自动化装置。接到广佳公司的需求后,中日龙公司立即行动,深入企业现场开展定制化服务,经过多次现场测量、试验,最后为广佳公司定制了三套汽车内饰排档框自动埋入供料装置和六套夹具,不仅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还提高了企业生产率和良品率。“装上这个自动装置后,我们的生产效率提高了20%,而且良品率也由原来的95%提高到98%。”方成说到。无独有偶。位于襄阳高新区数字经济产业园的湖北集萃数字工业创新中心(简称创新中心),致力于打造数字工业“三甲医院”,引入全球最新的数字化创新产品与解决方案,专门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问题,为企业提供技术共享、联合研发等定制化服务,成为襄阳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加速器。今年初,创新中心在走访企业进行“技术问诊”的过程中,了解到东风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在生产中遇到两大难题:如何快速、有效地采集大量生产设备的运行数据,进行设备预防性维护;如何把采集到的数据用于生产提档升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创新中心技术团队多次深入康明斯公司“坐诊”,最终提出解决方案,目前,双方正就这一技术方案进行紧锣密鼓地合作。据悉,创新中心自2021年成立以来,积极开展企业走访调研技术问诊活动,目前已对接了170家企业,走访了近100家企业,并为50家企业出具了技改问诊报告。今年计划完成120家企业技改问诊报告,目前已为湖北东润汽车、湖北航宇嘉泰飞机设备等多家公司提供了数字化定制方案,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高新区依托数字经济产业园,引进更多的工程服务公司,目前已有7家企业入园,这些公司积极参与企业‘机器换人’工作,实施了一批成熟改造方案,提高了生产质量,也激发了更多企业的智能化动力。”襄阳高新区经发局相关负责人说。
招智引强夯实产业底盘
4月15日,襄阳高新区召开招商引资重点项目推进会,就30多个重点项目推进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判,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确保一批重大产业转型升级项目快速落地,形成产业集群。 “近年来,为进一步推动建链、延链、强链、补链,高新区聚焦招智引强,成立智能装备制造产业招商部,加大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招商力度;围绕整机和关键零部件企业,开展定向招商;围绕博亚精工等头部企业,加大智能制造产业链精准招商,进一步夯实了智能制造产业底盘。”襄阳高新招商与国际合作有限公司总经理曾丽丽说。襄阳高新区目前共对接智能制造产业重点招商项目68个,其中已签约项目47个,计划总投资128亿元;正在洽谈项目13个,计划总投资52亿元;正在谋划项目8个。同时,2022年高新区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链重点在建项目共11个,计划总投资109亿元,其中5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共7个。
完善智能制造产业服务体系
4月21日上午,襄阳高新区组织召开2022年全区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链工作推进暨产销银企对接会,为企业与银行搭建平台,听取各企业在智能化项目建设、产业链近地化配套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实际困难,加速智能制造的普及和落地。为加快推进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襄阳高新区在政策扶持上、资金支持上、细化服务上不断发力,助推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链发展壮大。襄阳高新区特制定出台了《高新区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以下简称《行动计划》)、《高新区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链推进机制》等。重点从全面推进智能制造应用示范行动、突破发展机器人产业、做优重大成套设备产业、加快发展智能测控装备产业、做优智能关键零部件产业、培育发展其他特色智能设备及服务产业、实行补链强链延链专项行动等七个方面发力,力争到2023年年底,高新区智能装备产业链总产值达到600亿元。襄阳高新区还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资金、产学研专项资金对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积极推荐智能制造企业申报国家、省、市级专项资金补助项目;对在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领域的科技攻关、平台建设、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强化品牌培育,指导企业积极申报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精特新“小巨人”、隐形冠军、“两化”融合试点示范、绿色制造等项目,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与此同时,聚焦服务提升,优化营商环境,当好金牌“店小二”,作好“五星服务员”。对重大智能项目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推进机制,强化跟踪服务,了解企业诉求,解决企业问题,让襄阳高新区成为产业要素集聚的“磁场”、企业发展的“沃土”。 “近年来,襄阳高新区全力实施产业强区战略,坚持把数字赋能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实施‘机器换人、工艺换智、管理换脑’,深入推进‘企业登云’,推动工业经济由‘制造’向‘智造’转变,力争使襄阳高新区成为体系特色鲜明的全国智能装备制造示范区、技术水平一流的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成为襄阳智能制造的新样板。”襄阳高新区主要负责人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