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上海 编辑 刘蕊)讯,上周,在市场纷纷猜测韩国现代汽车将和苹果合作造车时,现代汽车发布了简短声明证实。但在声明发出后不久,现代汽车就立刻重新发布了一份新的声明。在这份声明中,现代很明显刻意回避了提及苹果公司的名称,而是称其正在与“不同的公司”进行关于合作造车的谈判。
不难猜出,现代公司的措辞变化是苹果公司干预下的结果。长期以来,苹果公司都极为注重保密。即使是在普遍注重保密的科技行业,苹果注重保密的程度也尤为罕见。
保持神秘感,已经成为苹果的企业特色之一。有知情人士称,苹果要求其合作伙伴不能在公共场合和媒体上提及苹果,如果合作伙伴泄密,则需要向苹果支付巨额罚金。
苹果的高保密要求夸张到了什么地步呢?
几乎所有业内人士都知道,要和苹果公司打交道,就必须遵从其严格的保密协议,即使是上市公司或苹果的密切合作伙伴也是如此。比如,苹果合作企业的高管几乎不会在公开场合提及苹果的名字。一些硅谷人士用“水果公司”来代指苹果,另一些科技公司会用内部约定的代号来代指苹果。
以苹果的音频芯片供应商Cirrus为例。苹果是Cirrus第一大客户,2020年数据显示,苹果占Cirrus的销售额的超八成。但多年来,Cirrus一直通过各种方式回避提及苹果的名字。
2017年,在Cirrus公司用PPT介绍公司客户时,虽然放上了不少其他客户的商标,但却唯独回避了苹果的商标,而是使用“一号客户(#1 CUSTOMER)”来委婉地指代苹果。
最近的财报会上,Cirrus则直接不具体列出公司客户名称,仅表示公司向“全球前七的智能手机制造商”供货。在随后的问答会前,Cirrus公司CEO更直接声明:“虽然我理解大家对于公司最大客户的强烈兴趣,但根据我们的政策,我们不会讨论有关业务关系的细节。”实际上,这家公司在每次公布财报时都会做出这样的声明。
另一个鲜明的例子是博通公司(Broadcom)。去年6月,博通公司CEO Hock Tan在讨论其无线业务收入计划时暗示,iPhone 12的发布时间可能会晚于往年。但是,他并没有明言提及苹果公司,而是用“我们的北美手机大客户”来指代——尽管此前博通刚和苹果签署了一笔大单,几乎所有市场人士都能猜出他指得是谁。
苹果公司注重保密的特点甚至已经成为硅谷的一个梗。2011年,苹果甚至在其园区礼品店出售了一款T-shirt,自嘲其注重保密的特点。这款T-shirt上面写着:“我参观了苹果园区。但这就是我所能说的全部。”
当然也有例外。比如为iPhone提供玻璃的美国康宁公司(Corning)。自2017年以来,苹果已经向该公司支付了至少4.5亿美元,并且多次主动在自己的新闻稿中强调这一点,以此作为自己支持美国制造业的佐证。
但康宁公司CEO今年早些时候表示,康宁并不太敢主动谈论这一合作关系。
“我必须说,我觉得大声地说出苹果名字的感觉很不对劲。我之前也没这么做过。在公司内部,我们有专门关于苹果的代号,甚至在公司内部会议上我们都不会说‘苹果’这个词。”康宁CEO在去年10月财报电话会上表示,“正如现在,如果你能看到我的脸的话就会发现我的脸正在变红。如果我大声读出他们的名字,我会感觉很不安。”
如果违反了保密协议会如何?
实际上,苹果公司的保密协议条款本身也是保密的。不过,在2014年苹果的合作伙伴GT Advanced Technologies破产时,其提交的文件让人们一窥苹果的保密协议真容。
2013年,GT和苹果公司签署合约,前者向后者提供蓝宝石来制作iPhone屏幕。但随后苹果放弃了使用蓝宝石制造屏幕,GT也因此宣告破产,苹果成为其最大债权人。
在随后的破产程序中,GT提交的一份机密合同中提到GT签署的三份独立的保密协议。合同要求,如果每发生一次泄密事件,GT就必须向苹果支付5000万美元,同时,GT必须对保密协议的条款保密。
在泄密罚款5000万美元的条款被披露后不久,苹果与GT达成了和解协议。和解协议的一个条件是,GT将不允许公开谈论“其与苹果的关系”。
苹果为什么这么注重保密呢?
苹果的这一特点来源于“苹果之父”乔布斯。毫无疑问,乔布斯是一个营销奇才,他总是擅长在新产品发布会上留足悬念,制造惊喜。这样的“惊喜”正是苹果的关键营销策略之一,而“惊喜”和“悬念”就要靠极高的保密性来创造。
在乔布斯逝世后,苹果公司也依旧坚持这样的营销策略。在苹果公司看来,有关未发布产品的细节正是“其最大的资产之一”。
在苹果从2020年10月开始推行的商业行为守则中,苹果特别规定,员工只有在达成保密协议后才可以在向供货商或供应商披露苹果的商业信息,并且披露的信息应该“非常有选择性”。
该手册还要求,供应商遵守苹果的保密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