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的《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2022年工作计划》提出,打造“5G﹢工业互联网”升级版,通过加快5G全连接工厂建设、培育推广“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等,持续深化网络体系强基。从2018年“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随着相关政策密集出台并加速落地,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正扎实稳妥推进。
新基建赋能生产制造体系
5G数字基础设施赋能制造业发展。以5G为代表的新基建是促进各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关键底座,行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的提升将有助于增强生产制造体系应对市场不确定性的能力。5G网络具有高速率、低时延、广覆盖等特性,紧密契合了工业连接设备种类繁多、数据处理实时性要求高、可能需要根据市场形势变化频繁调整生产线等需求,有利于推进企业生产制造体系智能化升级。
5G应用场景使能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uRLLC)、海量机器类通信(mMTC)是国际电信联盟定义的三大5G应用场景。其中,低时延、高可靠和海量物联场景对工业等实体经济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提升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能力,能够有效解决工业有线技术移动性差、组网不灵活等问题,突破现有工业无线技术在可靠性、传输能力等方面的局限,为大规模数据采集、远程控制等工业生产提供坚实底座,为工业互联网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构建互联互通平台以畅通数据流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已经成为关键的生产要素,汇集生产制造体系中的数据,依托互联互通平台畅通市场与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数据流动,并将其转化为数据资源,能够为供应链与上下游信息协同提供有力支撑。
技术“组合拳”打开应用空间
当前,5G技术正在快速成熟。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累计建成并开通5G基站142.5万个,去年全年新建5G基站超过65万个。目前,5G基站总量占全球的60%以上,5G网络已覆盖所有地级市城区、超过98%的县城城区和80%的乡镇镇区。广覆盖的5G技术带来了通信性能的提升,其与边缘计算、AI、AR(增强现实)等一系列技术的交叉融合,将为全面创新应用场景提供宽广舞台。
以5G技术为引领,与其他数字技术的融合协同极大丰富了移动通信的应用场景,有利于拓展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业态,为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新动能。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持续快速发展,“5G﹢机器视觉”正在走入企业车间,机器视觉可以简单理解为用机器代替人眼完成测量、检测和控制等工作。视觉机器人、摄像头等摇身一变成为车间管理“人员”,依托大带宽、低时延的5G网络,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相关图像的采集、传输、分析等任务,为检测环节的效率提升提供了重要引擎。在零部件质检方面,“5G﹢机器视觉”能够针对缺陷位置不固定、有时与背景接近等检验难点,通过大量基础数据自动学习相关特征并进行自动判断标注,从而大幅提升产品质检质量和效率。
此外,“5G﹢AR”为制造业远程协助以及员工培训等提供了重要途径。高速率、低时延的5G网络,使AR远程协助从梦想照进现实,能够避免因现场技术专家有限导致设备故障无法及时被修复的问题。“5G﹢AR”能够帮助一线操作人员及时连线专家,通过远程互动解决棘手的操作问题,一方面能够及时解决设备问题从而降低企业损失,另一方面为企业节省了请专家来现场指导的差旅费用。
赋智工业装备优化升级
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促进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是加快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举措。工业互联网概念由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在2012年提出,“工业互联网就是把人、数据和机器连接起来”。如今,互联网已经从人与人连接的时代快步走进万物互联时代,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持续深化融合,人、数据和机器设备的互联也不断开创发展新局面。
我国工业具有完整的产业链、多元的行业生态、广阔的市场纵深,行业智能化突破和融合技术创新将有力推进工业装备、工业自动化系统等智能化升级,促进企业在技术能力、标准掌控、产业实力等方面不断进步,从而加速推进工业网络产业链优化升级。此外,传统产业企业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也将不断拓展5G应用场景,发挥5G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
利用5G低时延、高可靠优势,结合边缘计算在降低网络传输负担、处理实时业务等方面的优势,能够实现人、机器、物料、环境远程联网并实时回传现场高清图像,使操控者远程操作的灵敏度和可靠性得到保证,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参与危险性工作的人员,从而提高在矿山、化工等高风险、高污染行业的安全生产水平。
当前,新技术发展日新月异,5G与工业互联网加速融合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2022年工作计划》提出打造10个5G全连接工厂标杆、推动5G由生产外围环节向内部环节拓展等具体目标,5G与工业互联网的融合创新将为传统产业企业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进程按下“快进键”,为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