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帆软产品已在近70000个企业信息化项目上得到成功实施和应用,累计合作客户总量超过18000家,其中包括众多500强企业,覆盖了几乎全部的细分行业。
而为了适应快速增长的客户需求,帆软除了无锡总部之外,还在海内外已设置了15个分支机构,在国内其服务网点全国省份覆盖率100%,从而可以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不得不说,在商业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的细分领域,帆软的成绩显得非常耀眼,也在一步步地实现它的愿景。
全新升级,大赛“更名”的背后深意
笔者了解到,今年的“数据分析大赛”在往届叫“数据可视化挑战赛”,而为什么改名,帆软有着自己的考虑。
首先,通过图表完成的可视化分析功能只是帆软BI作为数据化软件的核心功能之一,随着市场的发展,帆软决策层希望将自己业务的聚焦点从简单的可视化延伸到整个数据分析领域,所以大赛的名字也必须要求能够承载更大的涵义。
其次,根据国家十四五规划,“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了由工业经济向数字经济大踏步迈进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成为大势所趋,数据上升为新的生产要素。大数据将被应用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企业也极需擅长大数据相关技术的核心人才。
数据是新时代重要的生产要素,是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这已成为全球共识。最近两年的疫情也让全民更加直接地领略到了大数据无所不在的威力。
随着国家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工作逐步深化,一个尖锐的问题开始摆在了人们面前——目前我国大数据人才缺口较大。
相关研究报告显示,当前我国大数据领域人才缺口高达150万,到2025年或将达到200万。今年在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的大数据岗位招聘中,60%以上都在招大数据人才。
帆软作为大数据细分行业的领跑者,借助“数据分析大赛”这一形式,力邀全国范围内对大数据感兴趣的企业或个人团队参与活动,共同探讨大数据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推动大数据行业+发展及人才建设,这也与帆软此前设定的“让数据成为生产力”的愿景高度吻合。
“于公于私”,帆软年度大赛的更名成为必然之举。
“2022帆软BI数据分析大赛”的评审规则
与其他TOB企业不同,帆软的生态体系涉及伙伴生态、用户生态、客户生态、交付生态这四个模块,而每个模块又根据出发点不同而自成体系。
以用户生态为例,帆软目前的四个平台一共积累了数十万用户,光一个社区平台就积累了超过100万铁粉。同时,生态体系还支持用户利用帮助文档和在线讲堂学习各种技术问题,用户学成后还可以去考帆软认证的工程师证书,并利用证书去获得帆软配套提供的工作机会。
一位朋友曾经告诉陈炎,帆软其实真正的竞争力是“亲民”。直到半年过后,陈炎才猛然悟出,这位朋友提及“亲民”的真正含义是帆软在坚持研发最亲民、最接地气的产品,这使得大量的客户后期主动地帮帆软完善产品和推广产品,帮帆软成长。
就此,陈炎坚定地认为,坚持做好产品,才是一家优秀公司所更应该关注的事情。“一家很牛的公司赚的钱再多,其实也只有商业价值,而如果做出真正优秀的产品,服务好用户,这样才能形成强大的用户价值,最终客户会主动帮你完成销售行为。”
“2022帆软BI数据分析大赛”便是一尊可以用来很好覆盖用户,并最终深深打动用户的市场“法器”。
“商业智能更像是一种解决方案,它可以将企业中的现有数据转化为知识,目的是使企业的各级决策者获得知识或提高洞察力,从而帮助企业做出最佳决策。”陈炎认为,帆软的每一个产品线的目标不要求功能很多,但是每个版本发布的产品体验要足够好,用户体验永远是第一优先级。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在他的《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一书中曾经犀利地写道:产品或服务的“品质”并不是生产商赋予的,而是由客户所发掘并愿意为之付钱购买的东西。
生产商通常认为,一件产品的“品质”是由为其生产的难易程度以及成本的高低所决定的,其实不然,客户只会给对他们有用、为他们带来价值的产品买单。除此之外,再没有其他因素可以构成产品的“品质”。
陈炎对产品体验的看重与德鲁克大师的“品质论”观点不谋而合。
帆软十多年来一直专注于BI赛道,持续聚焦,将一件事做到极致已然成为了帆软人的行事风格。
正如陈帆曾经站在帆软智数大会的高台上说过的那句话:“企业必须在自己选择的主赛道上,像阿甘一样奔跑。”(曾宪勇)
(注:本文中“周凯”为被访者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