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17 日消息,随着“扫码点餐”的普及,点餐还需“强制关注公众号”等问题曾备受诟病。今年 1 月,腾讯平台曾对“扫码点餐强制关注公众号”问题进行核查,违规的公众号将被限制二维码打开公众号能力。
不过,“点餐过度索权”问题仍有发生。据央视网报道,有店家要求用餐者关注餐厅公众号、注册会员或者授权提供个人信息后,才能扫码点餐、获得打折优惠券。
对此,有网友感叹:“我就吃个饭,要我身份证号干啥?”央视网指出,个人信息的索取和使用不能没有边界。
去餐馆吃饭,店家专注口味、卫生和服务就好了,没有必要收集“来自哪里的谁在点餐”。这是一个以点餐为流量入口的过度索权的行为,超出了合法性、必要性和正当性的范畴。
“信息被提供软件服务的第三方平台获取后,经过大数据处理,可以轻松形成的用户画像。”央视网评论称,“在数据即资产的时代,个人信息成商家的私域流量后,被滥用的风险极大。”
去年 4 月,上海市消保委已经多次呼吁“餐厅应该不收集或者尽可能少收集消费者的信息”。去年 3 月,中国消费者协会表示,“扫码点餐”不应成为“单选题”,警惕“消费便利”变成“消费烦恼”。中消协指出,仅提供“扫码点餐”涉嫌过度收集消费者个人信息,侵害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不提供现场菜单有损消费者的知情权,新技术应用不应成为特殊消费群体的消费阻碍。
今年 2 月 22 日,上海首个《餐饮行业“扫码点餐”规范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正式发布,引导经营者对相关行为进行规范。《指引》明确餐饮服务经营者收集消费者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在提供扫码点餐服务时,应当限于实现处理目的的最小范围,不得强制要求消费者对手机号、微信号等个人信息进行注册或授权,不得过度收集消费者信息。
《指引》提到,餐饮服务经营者通过折扣或优惠的方式吸引消费者注册或授权的,应当单独取得消费者同意,不得与扫码点餐服务捆绑。连锁餐饮服务行业各门店之间共享消费者个人信息的,应当向消费者告知共享范围并明确取得消费者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