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丨倪雨晴
编 辑丨张伟贤
图 源丨新华社
深圳南山区的热门商圈内,华为、荣耀、小米、OPPO等门店一字排开,2021年开始高端品牌之战迭起,折叠屏成为柜台主角。
一位手机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华为新机上市后不久,白色款要加1000元才有货,金色要加4000元。更早的时候,华为前一代折叠屏手机新出阶段,有人愿意加价20000多,我当时高价卖出6台。”
在折叠屏手机基数尚小的情况下,“一机难求”、“预售已满”成为销售前端的普遍现状。尽管在全球手机销量中占比不到1%,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折叠屏手机作为高端手机物种,正迅速进入人群。
群智咨询副总经理兼首席分析师陈军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根据群智咨询最新调查数据,2021年全球可折叠智能手机出货规模约为721万部,同比增长约171.9%,预计2022年全球可折叠智能手机出货规模约达1440万部,同比上涨约99.6%,预计2025年将突破7000万部。
千万量级的出货数量门槛已经近在眼前,并且市场还在高速增长。从去年下半年至今,各家密集推出折叠屏新品,更是将2022年推向规模化的关键时刻,不少业内人士认为,2022年有机会迎来折叠屏手机的转折点。
眼下,不论是头部品牌还是核心供应链,都在折叠屏上继续加大投资。
TCL华星先行产品开发处副总监李先杰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谈道:“2022年各手机厂商,包括联想、OPPO、vivo、荣耀等都会继续积极布局折叠产品,2022年底OPPO可能会推出首款Slidable滑卷产品,三星规划最快在2023年推出滑卷产品和三折产品,短期内左右和上下单折仍是折叠产品主流,TCL华星也在同步开发多形态折叠产品。预测2023-2024年苹果折叠手机会面世,有望掀起浪潮,引起折叠屏的更广泛普及。”
虽然折叠屏手机的体验上仍有瑕疵,销量能否实现快速上升、产品线能否得到持续支撑,也有待考量。但是,随着整体供应链的成熟、成本的下降,折叠屏的生态也将进入2.0版本,进一步走向大众。
争夺折叠屏C位
在刚过去的MWC上,折叠屏手机仍是巨头们的重要竞技场,华为、三星、OPPO、荣耀等品牌均展示了最新发布的产品。今年,折叠屏的争霸赛将愈演愈烈,谁夺得C位,也意味着高端形象的进阶。
从目前的出货量来看,全球市场上,三星和华为占据着折叠屏市场的主要份额。根据群智咨询的统计,2021年三星折叠屏手机出货量为580万部,市占率为81%;华为出货量为100万部,占比13.9%;小米出货量为20万部,占比2.7%。
而随着荣耀、OPPO等国产厂商的入局,2022年的格局还将发生变化,在接下来的2-3年内,苹果的抉择也会成为风向标和重要变量。
陈军告诉记者:“苹果确实在评估及研究折叠产品,不过由于苹果对折叠产品的技术工艺有特别诉求,目前产业链仍需要时间进一步升级改良,基于此,群智咨询认为,苹果发布折叠产品的时间大概在2025年左右,首款产品目前仍然未确定,具体是手机或者笔电均在测试预研中。”
如果说两年前,手机品牌商对于折叠屏的态度还有所分歧,如今,对折叠屏手机的投入已经成为共同的方向。近期,荣耀CEO赵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折叠屏将是一个新的增长领域,荣耀必须为未来投资,“普通手机和折叠屏都会成为智能手机的主流。发布荣耀Magic V时也宣布了我们的战略,就是要让折叠屏成为主力机。一直到今天Magic V都是处于卖断货的状态,必须要等15到30天才能拿到它。我们看到了用户的潜在痛点,那就是我们需要把折叠屏做得更轻、更薄、电池寿命更长等等。”
对于品牌而言,折叠屏已经成为高端的必备要素,短期内无法盈利,也必须展现技术和产品实力,在高端化、规模化中寻得新增长点。
一方面,从手机产业的趋势来看,高端化已经成为手机市场的新动力(310328)。3月3日,GFK的最新报告指出,质量好、反应快、功能强大的机型已成为想购买新智能手机的消费者的首选,这一趋势导致去年智能手机的均价上涨至368美元。受高端化效应的影响,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销售额保持了增长态势,并且这种趋势还在持续。在2021年10月至12月期间,智能手机的均价再度上升,达到392美元,与2021年相比高出了6.5%。
另一方面,多位业内人士向记者指出,折叠屏技术是安卓和iOS阵营在高端市场上的新竞争点,也有助于国内厂商和苹果的直接竞争。折叠屏手机作为新的品类,既是机械结构的升级,也强化了手机的生产力工具属性。除了硬件层面的创新,在应用生态的重构上,安卓智能手机厂商们也有本地化的机遇。
在陈军看来,2022年折叠屏手机依旧处于上升期,折叠机的产业链仍然处于快速成长阶段,各家发布的折叠屏手机还定位于超旗舰机型,市场定价普遍偏高,同时产品的应用场景还处于前期的探索尝鲜阶段。不过随着厂商加速布局,折叠屏手机的定位会逐步从旗舰走向主流市场。
供应链摩拳擦掌
李先杰向记者表示:“国内外多家高端品牌客户陆续推出折叠屏手机,丰富了品牌手机产品类型,有利于折叠屏软/硬件生态逐渐完善。随着众多品牌进入折叠机市场,2022年折叠机的量会进一步增加,但基于目前折叠产品的成本较高和技术不完善,不少消费者仍然处于观望状态。”
当前,产业链还处在合力培育折叠市场、做大蛋糕的阶段,技术和产业化都等待成熟。其中,屏幕技术、铰链技术、UTG盖板技术是被提及最多的关键技术,也占据了主要成本。
比如,“影响形态创新的核心技术难点主要在两方面,一是屏幕,二是机械结构设计。折叠形态的拓展依赖屏幕的可靠性和盖板技术的升级;铰链等机械结构影响折叠屏手机的开合及折痕控制。”陈军介绍道。
从OLED屏幕来看,柔性、可折叠一直是产业期待的趋势,而目前中小屏OLED产能处于过剩状态,面板厂商们也需要更多的出海口,折叠屏被视为重要方向,京东方、TCL华星、维信诺(002387)等国内厂商都在加速创新。
李先杰介绍道,TCL华星重点打造无折痕等技术,“我们上下内折产品,折叠平展之后是没有折痕的,也是业界首次采用无折痕的技术。另外搭配折叠屏,我们还去掉偏光片,还有LTPO的低频省功耗的技术。在手机端,折叠屏对功耗也是重要的考量点,所以我们针对无折痕和省功耗的技术会进一步布局。”
近期,京东方发布了f-OLED柔性“N”形折叠显示技术,支持在一块屏幕上既能实现内折,又能实现外折。可见,各家都在屏幕痛点和外形上做更多探索,但是目前折叠屏的良率仍然较低,也导致成本较高,屏幕厂商们也在和上下游产业链做更多打通。
“折叠屏手机要降价,作为整机上成本最高的硬件,折叠屏首当其冲要进行成本管控。目前折叠屏结构复杂、材料成本居高不下、产品良率仍有上升空间,”李先杰说道,“近年来,TCL华星在折叠类产品上保持高强度投入,在控制成本上,主要做了三个方面深耕。第一是产品结构创新,第二是在产品工艺和设计上突破技术难点,并通过产线优化,进一步提升良率;第三是加大与国内供应商合作,材料国产化率得到显著提升,使得原材价格继续下探。”
除了屏幕国产化程度提高,铰链和UTG等供应链的国产能力也在加强,折叠屏手机的上量已经带动了柔性产业链上游材料、工艺的演进。陈军向记者表示,目前铰链的主流海外供应商包括安费诺、凯赫威、奇鋐科技等。UTG海外供应商主要围绕三星的韩系厂商为主,包括国内的凯胜科技、赛德半导体等新兴公司目前成长较快,预计很快能形成品牌交付。
随着国内供应链的进阶,折叠屏手机成本将进一步下探,促进产品普及。除了折叠手机之外,折叠类的PC产品也将逐步推出,在可折叠的趋势下,各类终端产品也将持续进化。
本期编辑 刘雪莹 实习生 詹惠楠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21世纪经济报道。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易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