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将有序推进5G网络建设及应用,加快主要城市5G覆盖,推进共建共享,新建5G基站60万个以上。
2020年,我国的5G规模化建设进入“快车道”,目前已经拥有全球最大规模5G商用网络,年底将累计建成70余座5G基站,并且全面启动了SA网络覆盖。
2020年12月24日,工信部新闻发言人闻库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2020年5G用户数量增长非常快,5G的终端连接数已经超过2亿,截至目前,5G手机出货量1.44亿部。2020年新增58万个5G基站,其中,共建共享基站33万,所有地市都有5G网络覆盖。
回顾5G商用的这一年,C端产品迅速增长,用户不断攀升,B端产业试点也更深入;同时政策面红利不断,也推动着产业前行,2020年12月2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600050,股吧)召开5G频率使用座谈会,并向三家基础电信运营企业颁发5G中低频段频率使用许可证。
但是5G的大幕才开启,产业的变革是缓慢而持久的。一位通信行业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5G依然是一个基础设施,而不像4G那样带来业务升级,4G是对3G通信的直接提升,但5G是另一个概念。4G是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刚好有很多设施成熟,给日常生活带来肉眼可见的变化,但是5G发展不同,要让5G给生活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短时间内并不能发生,更重要的是从各垂直产业里看5G应用的发展。”
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中国5G发展和经济社会影响白皮书(2020)》(以下简称《白皮书》)就指出,未来2~3年5G产业发展将进入关键期,这一时期既是5G应用生态的培育期,也是各厂商积蓄实力加速转型成长的重要窗口期。
城市攻坚5G基站
从硬件基站建设来看,当前5G基站建设可谓“大干快上”,各大城市关于5G第一城的竞争日趋激烈。据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5G基站累计数量上,上海和深圳位于前列,根据已公布的数据,深圳已建成5G基站约4.6万个,并且实现了5G独立组网全覆盖;上海5G室外基站超2.5万个,5G室内小站超3.1万个,未来三年计划新建3.4万个室外5G基站;广州已建成约2.5万个5G基站,计划到2022年累计建成8万个5G基站。
上述《白皮书》数据显示,从国内基站建设的分布区域来看,呈现出东部沿海领先于内陆地区、南方领先于北方的特点,广东、江苏、浙江、河南、山东、上海、北京、四川、重庆等省市的5G基站建设数量超2万个。
各地的相关支持政策还在陆续出台,2020年12月22日,深圳市发改委印发《关于大力促进5G创新应用发展的若干措施》,该文件针对5G应用领域核心技术攻关、5G应用领域创新载体建设、5G核心产品产业化发展、5G模组及芯片规模化应用等方面都进行了支持和鼓励。比如,针对5G在垂直行业应用中的无线技术、网络与业务、关键零部件、测试与仪器仪表等“卡脖子”环节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围绕5G通信中高频器件、阵列天线、光通信芯片、超高清图像传感的研发制造,布局一批重大装备及关键零部件研制项目,按不超过项目总投资40%给予资助,最高3亿元。
在强政策的背景下,各个城市继续制定相关计划来推动5G落地,同时运营商们也加速部署,但是商用网络的完善还需要较长周期。
“从3G、4G发展经验看,这一阶段从开始商用到进入深度覆盖期,一般需要3~4年。2020年11月20日,中国移动宣布将加大5G投入,2021年实现全国市县城区及部分重点乡镇良好覆盖,预计2020年运营商将逐步停止4G网络大规模建设,将建设重心完全放在5G网络,”《白皮书》表示,“从组网方式来看,我国基础电信企业5G网络建设仍然以独立组网为目标加快推进,预计2021年独立组网将实现全面规模商用,从建设策略上来看,未来2~3年,运营商将以发展垂直行业市场为契机,进一步拓展行业应用市场。采取面向消费者和面向行业的网络建设并重的策略,对于有需求的行业将进行重点覆盖。”
2020年12月28日,工信部部长肖亚庆在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表示,2021年将有序推进5G网络建设及应用,加快主要城市5G覆盖,推进共建共享,新建5G基站60万个以上。肖亚庆表示,要以5G建设为牵引,统筹部署数据中心和算力设施。同时聚焦10个重点行业,形成20大典型工业应用场景,开展工业5G专网试点,并适时发布部分频段5G毫米波频率规划。
成本、应用领域如何破局?
在5G基建适当超前建设铺设的同时,高成本和应用不足仍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前述通信行业人士就谈道:“一方面关键性成本还没有降低到临界点,另一方面,围绕关键性成本配套的产业依然在各自爬坡,为什么2G、3G的时候苹果不行,那是因为它没准备好,安卓、网络、触摸屏也没准备好,历史的巧合就是在那么一两年的时间里,要素都齐备了,从此迅速发展。现在5G部分成本已经降低了,但是关键性成本还没有降下来,比如大规模基站部署、耗能耗电等。”
此前就有通信从业者向记者表示,有的区域为了省电,就在晚上关闭5G基站,但事实上夜晚用户的通信需求才是最旺盛的。
同时,B端应用看似百花齐放,但是真正在行业场景中有的放矢、解决痛点的领域有限,制造业、工业互联网等是被看好的方向,但实现大规模应用仍然任重道远。5G并非“即插即用”,通过5G技术来改造数字化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这与企业数字化基础、是否有资金投入、管理层的意愿都息息相关,同时5G时代需要寻找新的商业闭环,为产业链发展带来新动力(310328)。
一方面,《白皮书》提到,尽管网络建设和用户数发展迅速,但5G网络仍处于规模覆盖初期,用户渗透率刚刚超过10%。5G消费级应用仍处于导入初期,创新型应用尚在培育业务,仍以增强4G业务应用体验为主,各方都在积极探索基于增强移动宽带的视频类应用。比如电信运营商积极推进5G加视频娱乐类应用,互联网公司开展消费级应用布局,包括AR/VR直播等。
另一方面,其他配套的人工智能、自动驾驶、产业物联网,各自都在产能爬坡,5G是和它们一起并驾齐驱的一部分,需要共同发展。
华为公司高级副总裁、中国区总裁鲁勇在实践中发现,不论是远程操控、图像识别,还是无人机器类等场景应用,依靠单纯的5G联接能力是无法实现的,5G只有与智能终端、行业终端、云计算、AI等其他能力协同,并且结合行业信息化系统,才能产生聚变效应,而5G的价值,也才能得以实现。
“在山东、山西的矿区,基于5G实现的远程操控,使得很多工人不必再下井进行几百米深的地下作业。未来‘三高’(高风险、高重复、高精度)类的工作,将随着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创新,更多由机器来完成。”鲁勇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说道。
相比于在B端广撒网,目前华为更加聚焦,尤其深入发展矿山、电网、港口、钢铁等领域;中兴通讯(000063,股吧)则在南京滨江智慧工厂已经实现用“5G制造5G”、天津港(600717,股吧)智慧港口则用5G实现了岸桥远程控制等,将继续在工业、教育、医疗、媒体、交通等15个行业领域布局。
接下来,5G将更深入地融入到产业互联网中,比如,5G行业终端和模组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根据ABI Research数据,2023年全球物联网蜂窝通信模组出货量将增长到12.50亿片,并在2024年超过4G模组。同时,《白皮书》预计,具有5G特性的消费级创新应用可能在2022-2023年规模增长,5G行业应用规模增长期预计将在2023年后出现,2021年-2023年仍将是5G行业应用的导入期,行业应用将分批次逐步落地商用。
(作者:倪雨晴 编辑:李清宇)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