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 日前,一份“2021年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清单”在网上多家媒体间广泛流传。从该清单来看,共有15家企业入围。巧合的是,该清单与2020年工信部公布的15家双跨平台清单并无名单变化,只是在所谓前后排名上略有调整。因此,这份清单一经网络传播,便引发了多家企业对于排名顺序变化的争议,可谓几家欢喜几家愁。
那么,作为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实力担当,这份清单是否有顺序排名?或者说有无必要进行顺序排名呢?
要回答上述问题,还要看下为何国家要评选双跨平台。对此,我们不妨从2019年和2020年官方已公布的两批次名单宣传口径来寻找端倪。
首先来看2019年公布名单时的措辞: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加快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组织申报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的通知》(工信厅信软函〔2018〕139号),经企业自主申报、地方推荐、材料审查、专家评审,形成了2019年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清单。
再来看2020年公布名单时的措辞: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加快培育一批实力强、服务广的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促进平台动态调整与迭代优化,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2020年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工信厅信发函〔2020〕240号)的工作部署,经企业申报、地方推荐、专家评审等环节,形成了2020年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清单。
从两年措辞来看,初衷肯定不变,仍然是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加快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略有变化的是2020年增加了“促进平台动态调整与迭代优化”,也正是在这一年,名单由2019年的10家增加到了2020年的15家,新晋入围的5家企业分别为:深圳腾讯、重庆忽米、上海宝信、浙江蓝卓、苏州紫光云。
再来看有关是否排名顺序的问题。2019年工信部官网所公布的10家名单中,只是用表格以上下顺序进行了排列,并未标注代表排名的序号,也未备注“以上排名不分先后”。从本次名单公布后社会媒体的报道情况来看,绝大多数的媒体报道相对客观,并未出现涉及排名先后的情况。入围企业也相对保守,宣传口径上也只是强调自身入围,并未对其进行排名。
然而,这种情况并没有持续多久。随着2020年双跨名单的申请,一些2019年已经入围的企业开始在不同场合强调顺序排名,意欲在工业互联网产业界彰显自身“软实力”。不知道是否再一次巧合,工信部在公布2020年双跨名单时,在入围企业表格下面赫然添加了备注:“以上排名不分先后”。
最后再来看目前网上热传的“2021年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清单”。该清单目前并未在工信部官网或者“工信微报”等官方渠道进行发布,早期是由个别入围企业所发布的新闻稿中出现。由此可以推测,官方已经将2021年入围双跨名单的结果告知了部分入围企业,只是没有将正式文件在官方渠道进行发布。
作为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标准,能否入围在一定程度上的确影响着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在产业界的影响力。那么,入围榜单到底需要哪些决定因素呢?
以2020年评选原则为例:按照优胜劣汰、动态调整的原则,从资源管理、应用服务、基础支撑、可持续发展四个维度进行系统评价,择优遴选10-15家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树立标杆示范,带动平台发展迈上新台阶。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培育基于平台的行业系统解决方案,重点行业工业企业产品和设备上云取得显著突破。中德双方互学互鉴与合作共赢进一步深化,探索形成中德智能制造合作新模式。
而在申报程序上,则是由工信部相关司局、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中央企业集团推荐。2020年的试点示范内容包括4类12项,每个申报主体(含中央企业集团)只能申报一个项目,每个申报项目所涉及的试点示范方向不超过2类。部机关相关司局推荐的试点示范项目数量一般不超过5项。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推荐的试点示范项目数量一般不超过10项。各中央企业集团推荐的试点示范项目数量不超过3项。相关方向已获得试点示范的项目不得重复申报,中德智能制造合作方向不接收仅购买产品但未进行技术转化吸收的项目。
由此可见,尽管我国目前已经有600多家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但是能够入围国家级双跨名单的仍属凤毛麟角。核心参考维度仍然为:资源管理、应用服务、基础支撑、可持续发展四个方向。前不久,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发布了“工业互联网平台白皮书2021(平台价值篇)”,从白皮书具体内容来看,也基本符合上述四个方向标准。
除此之外,年前工信部也正式对外发布了《工业互联网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1)版》,从该重磅行业标准建设指南来看,涉及平台类的标准共有95项,在具体细分上,除了个别标准已经正式发布外,90%以上平台标准多为待制定或者制定中。由此来看,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的未来竞争才刚刚开始,过早的对现有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进行高低排名毫无意义,创造真正服务于社会的价值才是王道。可以预见,未来更多参与标准制定的平台企业将无疑占据上风,这也为没有入围的潜力平台提供了“上位”机会。
综合来看,由于我国工业门类辐射范围广泛,各家工业互联网平台优势各有不同,行业覆盖情况与领域覆盖情况也各有千秋,加之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仍属于产业初期,过早的进行排名、定性似乎有失偏颇。不过,工业互联网平台未来发展空间巨大,短则三五年,长则十来年,平台类中定然会有相对固定的格局出现,彼时,市场也会给出产业心中真正的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