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 万众瞩目的北京冬奥会终于拉开帷幕,随着比赛的开启,智慧冬奥的魅力逐步显现,一项项高科技领先技术,谱写了数智时代的新篇章。
智能机器人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基于5G技术与人工智能系统,北京冬奥会媒体餐厅实现高度智能化,在这个5000多平米的大型“黑科技”智能中央厨房里,从里到外全自动的做饭设备以及高智能的点餐科技,让人眼前一亮。一排排智能机器人代替厨师进行烹饪。餐点样式丰富,汉堡、牛排、披萨等样样都有。
餐点制作完成后,云轨系统会将做好的饭菜从吊在顶面上的轨道传递到客人的餐桌上,客人无需排队,只要站在桌前就能领到自己的饭菜,在疫情期间,这些智能化设备的运作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在主新闻中心这一人流高度密集区域内人与人直接接触的概率,降低疫情传播的风险。
此外,一些不同用途不同类型的智能机器人,不仅充当着服务人员、厨师,甚至还可以帮助进行防疫、巡视、消毒杀菌等工作,还可以精准识别出忘记佩戴口罩的人员,并主动上前提醒戴上口罩。它们成为冬奥会期间一道亮丽的风景。
智慧医疗保障保障救治黄金窗口期
医疗保障是体育赛事成功举办的重要一环。冬奥会一些比赛项目速度快、救援难度大,运动员如果意外受伤,如何快速实现急救至关重要。
为更好地进行冬奥会医疗保障工作,2022年北京冬奥定点急救转运机构北京急救中心携手中国联通,将普通急救车升级改造成了5G智慧急救车,充分发挥了5G网络的移动优势,赋能冬奥会场一线的急救现场。急救车上的医护人员可通过车内5G急救网关,基于5G网络将车内相关数据和信息实时回传至急救中心,实现数据互通和共享。医院专家医生可通过超高清音视频“直面”患者判断病情,进行远程急救、远程会诊和远程指导,为生命救助节省宝贵时间。
此外,由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专项研究成果智能移动方舱,这是国内首个基于人工智能的冻伤及颌面创伤移动式智能化诊疗平台。北京冬奥会期间,它在冬奥场馆,为运动员保驾护航,担当冰雪赛场上的“应急大夫”。
在智能方舱里,对运动员进行CT检查后,人工智能诊疗平台自CT影像导入至生成诊断报告,整个过程仅需30秒,保障运动员在救治黄金窗口期得到有效治疗。
智能睡眠舱里的“小世界”
在北京冬奥会主媒体中心,如果工作累了想躺下来休息怎么办?如果想处理些事情怎么办?别担心,智能睡眠舱可以解决这方面的困扰。
在主媒体中心地下二层配备了20个高科技的休息舱。睡眠休息舱内安装有床、办公桌等用品,满足记者休息、办公等多种需求。只要简单扫码,并选择时长后,舱门就会自动打开。睡眠舱的床正是智能床,不仅有零重力模式,还可以设置“叫醒”服务,到点后,平铺的床铺会缓缓升起!
为了保证防疫安全,睡眠休息舱内还安装了空气净化器,并在上方进行了镂空设计,以保证空气流通。
无人混合采访技术再填安全保障
中国联通提供的“无人混合采访技术”,利用“5G+超高清视听处理+AI+云计算”的模式,构建了一种云环境下的虚实结合视频互动空间,实现转播设备云端化和人员服务远程化专业级的转播服务。
在赛后采访环节,记者和运动员分处不同的楼层和区域,利用屏幕和5G网络,记者便可完成对运动员的采访。在疫情防控背景下,这既能满足新闻发布需要,又能规避新闻发布者和记者之间的“亲密接触”。
大型体育赛事一直是领先科技亮相的绝佳秀场,冬奥会上的系列硬核科技,展示了我国在5G通信、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方面日新月异的发展,用最先进的数字科技向全世界展现了一场体育竞技与科技创新的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