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盔掩盖了花白的头发和汗水,这仍旧是一场速度与对抗的较量。上世纪七十年代在什刹海体校冰球班的那帮孩子,已经成了年过六十的北京大爷。
1979年初,开班近十年的什刹海体校冰球班解散,队员们冰球梦破,从此四散。四十年倏忽而过,每个人都奔向各自的人生新赛道,却少有人再碰冰球。
2015年,北京申办冬奥成功,机缘巧合下,当年冰球班中的几人决定重新把大家组织起来。四五年的时间里,二十多名冰球班队员回归,一起组成“北京1979”冰球队。
衰老带来了冰上速度的减退,身体也不再能承受激烈的对抗,但在“北京1979”队员心中,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还有勇气重新上场。”
2022年1月15日晚,奥众冰场,“北京1979”冰球队打了一场比赛。 新京报记者 孙霖婧 摄
少年冰球班
1970年,中国第一座人工室内冰场在首都体育馆落成,冰雪项目得到了更多关注。也是在这一年,北京市业余体育运动学校开办冰球班。
1969年末,冬季的什刹海冰场,教练早已准备好选拔队员。夜晚,大灯打在冰面上,12岁的吴林正在冰上跑,教练走过去,问他愿不愿意打冰球,吴林想着,不用花钱,还发冰球装备,就痛痛快快答应了。
吴林从小看着大院里大孩子们打冰球,风驰电掣的速度和力量对抗是他一直所向往的,他觉得“那是一件非常男子汉的事情”,而现在,他也有机会打冰球了。
除了“海选”,冰球班也接受北京学校的推荐,陆续补进来一批少年队员。一个班二十人左右,上午上课,下午放学后去练冰球。
1972年年底,周云杰加入其中,11岁的他又高又瘦、灵活性好,被教练指定为守门员。他成了队里“挨打”最多的一个人:20多人的球队,分成两组,一个挨一个地射门,他每天要被打七八百下。
李鸿海笑称自己是“被教练捡来”的队员。1974年夏天,12岁的李鸿海在学校门口与同学打闹时,被教练看中对抗性强的特点招来。那时他还不会滑冰,也不知道冰球是什么,但教练跟他保证,只要按照教练教的方法来,保证他冬天就能上冰。
入学后,李鸿海就开始了各种陆地训练,举重练力量、短跑练速度、长跑练耐力,此外,还要练拨球、打门、滑跳等专项训练。
条件艰苦,球杆、护具、冰鞋都是师兄们替换下来的。没有冰的时候,学校就把两个游泳池的水放干,小队员们穿上自制的旱冰鞋,在里面练击球传球。
什刹海体校冰球班的孩子们。 受访者供图
另一条赛道
1974年,这支少年冰球队迎来了第一次赛场的考验。在1974年首届全国青少年冰球联赛上,什刹海体校冰球班试图证明自己,但是面对来自东北的劲敌,这支北京的队伍“被打得惨不忍睹”。
至于失败的原因,队员吴林多年后回忆说,“北京冰期短,我们冰上训练时间不够,冲撞也没有东北队那么强。”1975年开始,冰球班开始吸取教训,赛前提前到吉林集训。
1979年,这支业余冰球队终于迎来了在全国联赛上的光辉时刻,他们战平多支队伍,在不具主场优势的情况下,取得第六名的成绩,让许多人感到震惊。
然而,参加完全国青少年联赛返回北京后不久,什刹海体校突然宣布解散冰球队。
李鸿海印象里,当时没有解散的仪式,少年们并不知道解散的原因,但冰球班的解散,意味着队里大多数人要向冰球告别。
他们开始转向另一个与冰球无关的人生赛场:考大学、当兵入伍、成家、立业、辞职下海……队员中的大部分,也因为通讯限制,断了联系。
这段经历也成了许多人无法提起的隐秘心事。此后三十多年,许多人没再碰过冰球。
周云杰觉得,队伍解散后,许多队友的训练荒废了,他也没再向他人提起自己打冰球的事;吉铫宗的冰鞋跟随他去了很多地方,最后被塞到山东老家的仓库里;而有点赌气的李鸿海,被教练认为身体条件到达极限之后,也没打过比赛。
什刹海体校冰球班的部分少年球员。 受访者供图
重新上场推广冰雪运动
时间来到2014年年底,冰球班最后一任队长梅春晖和外号“团长”的黄毅军,商量着再把大家聚在一起。
李鸿海是第9个归队的,到2021年底,有二十多位队员陆续回归,而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已年过六十。
队员回来了,队名、队服、队徽也确定下来。每周的周三、周六他们会在周云杰的奥众冰场里打上一场冰球。
吉铫宗是最晚归队的队员。2020年秋天,他回到阔别十多年的北京生活。2021年12月初,在送孩子上学的路上,吉铫宗从车载广播里听到“北京1979冰球队”的消息,辗转联系到当年的队友。
大家为他从头到脚凑齐了一身护具,回到“组织”的吉铫宗,没有想过还能有一天再站在冰上、拿起球杆。
2022年1月15日晚,“北京1979”冰球队分为黑白两队进行比赛。 新京报记者 孙霖婧 摄
重新开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吉铫宗膝盖受过伤,每周都要去医院理疗,第一次穿上冰鞋上冰时,他还是摔了一跤,把眉角磕破了。更大的阻碍是心理上的。刚上冰时,李鸿海是害怕的,“心里一点底儿没有,这么多年没上冰,万一滑不了怎么办?”
变老是不可回避的。滑行的速度没有年轻人快了;规则也和当年不太一样了;摔倒后得缓一会儿再爬起来……
周云杰不再是“杰子”,成了老周。周云杰的胸前、胳膊、大腿上,还留着四十年前被疾驰的冰球打出的硬包。叉腿挡球的动作他已经做不出来,但老周还是队里的守门员,他依旧拼尽全力阻挡打过来的球。
离开冰球队的40多年了,周云杰也成了一家公司的老总。他嗅到了发展冰球产业的机会,2017年开始,他将世界顶尖冰球赛事NHL引入中国,建冰场,开俱乐部,办大学生冰球联赛等。
“北京1979”冰球队慢慢被更多人知道。2022年1月25日,“北京1979”冰球队获得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授予的“冰雪推广示范集体”称号,以表彰他们在推广冰雪运动、推进大众参与冰雪等方面做出的贡献。
李鸿海说:“冬奥来了,我们这帮老冰球人也得做点事儿。能再组成冰球队,证明我们起码爱过冰球,而且我们还在坚持。”
2022年1月15日晚,“北京1979”冰球队比赛中,队员席上正在休息的队员们。 新京报记者 孙霖婧 摄
新京报记者 赵敏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