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是指以农、畜、禽、水产品为原料,配以各种辅料,经预加工而成的成品或半成品。预制菜省去了食材采购的烦恼,简化了制作步骤,经过卫生、科学的包装,再通过加热或蒸炒等烹饪方式,能直接作为餐桌上的便捷特色菜品。
2021年4月底,中国预制菜第一股苏州味知香上市。在疫情的催化下,预制菜从后厨走到前端,引起了市场关注。从行业发展的驱动因素来看,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消费升级,以及消费观念的转变。对此,力场君与几位研究员做了一番交流,特将重点信息汇总整理如下。
Q:国外的预制菜行业及代表性企业发展情况如何,以及国内市场的差异化?
A:以日本为例,日本最大的预制菜是神户物产,营收规模在200亿人民币左右,主要产品包括德国香肠、乌冬面等等;还有日冷公司,营收规模在百十亿人民币。中国目前预制菜行业的整体规模超过了国外,但是相关企业比较分散,销售规模基本都不超过10亿。国内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自营,另外一种是加盟店;例如锅圈就是以加盟店为主,但是单店产出率低,两年倒闭的很多。
Q:预制菜消费人群以一线城市为主,是不是有区域性?
A:预制菜在华南和华东最火爆,华东系预制菜采用加盟方式,门店超过1500家,主要是菜市场肉食店和菜店加盟,孵化出了好得睐、味知香等代表性品牌。其中好得睐早于味知香6到7年,但是运营管理方面一直没有突破瓶颈,味知香的创业者比较年轻是90后。目前,味知香营业额7个亿,加盟店以农贸门头加盟店为主,渠道包括流通、团购;在流通以及农贸的群体中,味知香远胜于好得睐。
华南地区主要有厦门绿进、莆田易太、厦门如意三煲,比较有典型性,主要以C端餐饮为主,所有过程为厨师节约时间,没有门店直接放到餐饮端。华南莆田易太代表产品调理牛柳,如意三煲代表产品蒜香排骨,绿进多元化经营。华南预制菜主要是针对酒店研发定制,给大厨节约时间。
总体来看预制菜区域性很强,新希望小酥肉每年销售额10亿,以目前的产能在全国经营1到2个单品可以,如果要运营很多SKU难度就很大。很多企业会找当地品牌方做OEM,未来国联水产(300094)、新希望、三全、海底捞可能会脱颖而出快一点,他们在全国有OEM工厂,经过辅导和品类规划,可以在当地做出来。
Q:预制菜种类多,最看好的品类是什么?
A:目前预制菜根据深加工程度和食用方便性,可分为即食食品、即热食品、即烹食品、即配食品。根据销售经营范围,分为:1、料理包,如盖浇饭的浇头;2、酒店菜,给酒店后厨简单蒸煮或油炸之后就可以上桌的预制菜品,如牛肋骨、牛仔骨、蒜香小排等,代表品牌厦门绿进;3、速冻调理制品,传统意义上的预制菜,如蚝油牛肉,水晶虾仁等,代表品牌味知香;4、生鲜类,一般是商超内的净菜,即洗净切好可以直接烹饪的蔬菜,如蒜苗肉丝;5、烧烤类;6、火锅类;7、小酥肉等等。
目前比较看好如蒜香排骨、小酥肉等肉类和蔬菜类及面制品的浇头,及其他营养丰富的半成品。此外,自嗨锅、自热米饭更适用于高速、景点等临时性场景。
Q:未来市场空间方面,B端和C端更更具前景?
A:从餐饮消费的金字塔机构分析来看,金字塔顶端占比10%,这类家庭有全职太太或者保姆做菜,一般不会采购预制菜;金字塔底端占比50%,这类人群对价格敏感,要求价格低,也不是主要客户;因此,金字塔的中端消费者有一定消费能力,他们普遍对品质有一定要求,追求综合性价比,但是也没有过多时间花在做饭上,这类消费者才是真正需要抓住的客户,占比大约在35%左右。
目前预制菜对于B端客户的问题在于,品类繁杂、口味不统一,难以标准化;在C端推进的主要困难在于品牌塑造很难,对菜品挑剔的人群、对预制菜价格较高的人群、家里有老人的会帮忙做饭的人群,都不会买预制菜,因此未来C端用户主要以95后、在北上广深等城市工作的群体为主。此外,消费者对菜品口味需求变化快,而工厂多样化生产过程无法快速变化。
Q:预制菜产业链哪个环节更容易实现规模化企业?
A:品牌企业优势很大,他们的主要优势在于:1、资金充沛;2、全国布局,未来SKU达到50到60个单品,可以充分借助当地OEM、迅速放量,而区域产品只能在当地有突破,很难在全国标准化生产。
Q:上游企业进军做预制菜的成功率预期如何?
A:上游做预制菜的困难其实会很多。餐饮类企业的区域性很强,若向其他区域拓展,仓储和配送短时间难以来解决。目前普遍看好海底捞等品牌端,海底捞、呷哺呷哺等有自己的员工、品牌运营、定位,易流通和扩张。
当然也面临很多难题。预制菜的行业门槛相对而言比较高,菜品繁杂,对酸度、甜度、咸度、辣度要求高,不像主食易于标准化;预制菜涉及八大菜系,上百个品类,各个菜品在不同地区要求也不一样,打造超级大单品有难度。
此外,C端品牌打造挑战比较大,C端消费还在初级阶段,还没有进入大众生活中;但发展势头很好,今年预计能达到3万亿的市场规模,目前供给端只能做到3千亿。预制菜口味复原难度大,餐饮讲究特色,B端预制菜希望加入自身类型特点,对产品更新迭代要求速度比较快。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基本面力场。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易科物联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