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复杂国内外形势,市统计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加快改革创新,建设智慧统计平台,实施业务流程再造,围绕经济发展,对6万多家企业单位开展调查287次;听民声汇民智开展社情民意调查36项;坚持要情信达、资政为民,为各部门和社会各界提供无差错数据45万笔,有效发挥了统计基础作用,努力服务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核算误差基本为“零”误差
坚持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思维,实施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准确反映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深入探讨协同机制,推进工作方式转变,促进高质量发展。
构建涵盖44个行业、100项指标的新核算体系,核算模式由分级核算改为统一核算、下算一级,组织方式更加严密,核算数据更加科学,效益核算更加凸显,实现了生产总值总量、增速基本衔接的改革目标。市与区市生产总值核算误差基本为“零”误差,增速误差缩小到0.2个百分点以内,核算结果反映发展更符合实际。
建立33项派生产业监测制度
紧盯企业经营,第一时间对5000家重点企业、1380家中小企业开展复工复产、惠企政策调查55次,提出30多条重要建议;紧盯经济运行,细化月度动态监测分析,16次在市委市政府重要会议上汇报建议,力促经济实现“V”型回升;紧盯长远发展,开展新业态对消费的影响、企业生命周期等重大问题研究,7项获决策批示。
创新建立33项派生产业监测制度,跟踪反映发展亮点、成效。建立新旧动能转换监测制度,形成70项指标监测体系,为新经济发展号脉开方;建立涵盖76项指标体系的重点功能区统计监测制度,为体制机制改革精准画像;建立13条产业链统计监测制度;建立7个重点攻势统计监测制度,跟进反映作战成果。
建立精准投资统计体系
严格落实投资青岛就是投资国家战略、精准投资就要“稳”和“精”的要求,促进高质量发展。利用项目审批和联网调查平台,建立精准投资统计体系,多角度、多层次反映投资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精准项目纳统,创新建立新开工项目旬报制度;精准项目分类,建立月度分区市、分行业、分领域及重点攻势和13条产业链投资监测制度;精准项目管理,对所有纳统项目全面建立“一项目一档案”。
数据质量居全省前列
依托12340民意调查云平台,开展教育、医疗、文体、环境、治安等重点民生领域群众满意度调查5次,倾听群众声音,征集意见建议3623条,为改善民生“把脉”,让老百姓(603883,股吧)感到“舒心”。
创新运用互联网云技术、云服务和云应用,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完成5万多个普查小区划分,140多万个建筑物标绘等工作,数据质量位居全省前列。青岛财经日报/青岛财经网(博客,微博)记者 宋鑫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