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 从0和1的二进制出发,催生了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同时也开启了数字时代。2021年,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是数字化打通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新通道”。
时至今日,发展数字经济不是“选择题”,而是关乎经济社会发展的“必修课”。
去年,围绕加快推进“数字青海”建设,全省上下统一思想、奋发有为,数字化让青海发生了巨大变化,电子商务、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模式不断涌现,大数据产业呈现集聚发展态势,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和治理数字化进程全面提档加速。
从0到1,从1到N,今天的青海数字经济发展,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信用青海、千兆城市、互联网医院、企业上云、青松办、政务云等新应用新模式层出不穷。
青海,正在用自己的独特“算法”走实具有高原特色的数字化进程。
夯实基础,实现从0到1
夏季的青海,天高云淡,满目苍翠。2021年7月,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油菜花竞相开放,远处的岗什卡雪峰闪着银光,游客们拿出5G手机,现场直播银色雪山与金色花海交相辉映的盛景。
来自广东的王先生,站在岗什卡雪峰峰顶拿着手机喘着粗气说:“雪山很壮观,我通过5G网络已经把攀登过程传出去了。没想到人都有高原反应,而手机网络居然没有‘高反’。”
青海移动负责人介绍,为了打牢青海新基建基础,同时给游客和登山者提供网络支撑和通信服务,2021年夏季, 企业克服万难,在岗什卡雪峰4800米的C1营地建成开通5G基站,实现了海拔5000多米峰顶的5G覆盖。
行走青海,不论在戈壁还是深山,不论在草原还是沟谷,各运营商都在千方百计保证通讯信号覆盖。5G基站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加快建设,打通了青海沟通世界的云端“快速路”,筑牢了产业转型升级的“地基”。
据统计,截至2021年9月底,全省移动电话基站总数达5.83万个,其中4G基站3.79万个,5G基站4679个,全省区县主城区实现5G网络全覆盖。互联网省际出口带宽达到9.35Tbps;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达到445.75万个,光纤接入端口达到436.55万个;互联网固定宽带接入用户达200.76万户,百兆以上宽带用户比例达到97.94%。
从0至1,从无到有,从弱变强,青海正在根据自身特质,夯实新基建基础,让数字化发展之路走宽走实。
在发展数字产业的道路上,青海有着独特优势:气候干燥、清洁能源丰富。这为大数据产业发展创造了绝佳契机。为此,我省积极引进发展大数据、区块链等高载能产业,加速构建大数据中心、电子商务等数字产业链。目前,中国电信(国家)数字青海新型大数据中心启动建设,海南藏族自治州大数据产业园初具规模,全省已建成各类大数据中心机架9千余个,在建超1万个。
除此之外,青海还持续优化骨干网、城域网、接入网IPv6网络质量,完成4GLTE网络、云计算中心及国际互联网专用通道IPv6升级改造,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内外网改造提供丰富的互联网地址资源。
青海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随着西宁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上线运行,根镜像服务器启用以及西宁市入选全国首批“千兆城市”等一批新基建建设成果显现,盐湖和新能源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逐步完善,我省数字化转型服务能力实现稳步提升。
数字服务,实现从虚到实
2021年10月,新冠肺炎疫情再次卷土重来。这一次青海早有防备,从物资,到防控,再到救治,稳妥安排、有效推进。而这其中,数字技术再次发挥了关键作用。
信用青海,实现了健康码、疫苗接种信息、核酸检测的及时响应;
青松办,实现政务服务足不出户在线申报、在线预约、在线咨询、在线办理;
数字教育,实现重点封闭区中小院校停课不停学的线上教学;
互联网医院,实现信康码平台与省免疫规划接种平台、核酸检测登记系统的数据对接,部署上线大规模人群核酸检测系统,疫情防控工作效率全面提升;
线上物资配送,实现蔬菜、粮食、瓜果及日常用品、药品的高效率上门配送;
……
一年来,数字技术给青海带来巨大变革,广大群众在生产、生活的点滴间可知可感,成为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今天,随着青海数字化服务的“一键启动”,青海数字化进程加快,经济社会全方位各领域不断发生变革。
目前,省科技厅完善青海省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利用数字技术多形式开展科技助农服务。省教育厅推动教育数字化发展,全省学校互联网接入率达100%,带宽100M以上学校(含教学点)达到99%。其中,西宁市城中区和城东区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省卫健委加快推进互联网医院建设,省人民医院等5家医院获批互联网医院,填补我省空白。另外,省内银行基本实现智能服务全覆盖,电子社保卡覆盖率稳步提升。生态、公安、交通等领域数字化服务能力全面增强。
而我省的数字治理能力也在走深走实。目前已完成省市县乡村五级联运政务服务体系建设,青松办省级政务服务事项可办率达到80%;税务部门实现87%以上涉税服务事项网上办理,发票不见面服务比例提升至92%;工业运行监测平台建成运行,有效提升全省工业经济及重点中小微企业运行监测能力。
据青海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以来,我省各地各部门发挥职能作用,结合工作实际,加快数字技术与政务服务深度融合,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缩小数字鸿沟,加速提升发展效能。
两化融合,实现质效相融
随着春节将至,奶制品又到了销售旺季。近日,地处湟源县大华镇工业园区的青海迅立塑胶包装有限公司厂房内机器轰鸣,6条生产线同时运作。一个塑料酸奶碗从塑形到贴封膜再到成品全部由机器人作业,全程只需0.75秒,质量效率大幅提升。
硕大的厂房内只有机器的轰鸣声,看不到一个工作人员。“我们6条全自动生产线一天生产酸奶碗一百万个,总共只需要3名工人。”企业负责人韩瑞斌安排企业全线开工,抓紧生产备货。
另一边,作为我省工业“老大哥”的西宁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一场“数字革命”正在深入推进。落后技术、剩余产能全部退出,这场企业自己发动的革命可谓力度空前。而随之上马的是销售、采购、财务、成本、生产、质量、设备以及自动化控制、数据采集应用等核心业务的在线运行,数字技术不断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赋能助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持续、显著提升。
今天,不论是中小微企业还是“老字号”国有大型企业,不论是市场倒逼还是政策引导,数字化都是争相发展的主攻方向。
据青海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省加大工业企业两化融合支持力度,出台《推动企业上云用云行动方案》,支持企业上云用数赋智。17户企业通过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认定,198家企业接入工业互联网安全态势感知平台。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综合型二级节点(青海)建成上线运行。”
站在数字化转型发展的风口,面对新一轮工业变革,我省正加速实施重点行业绿色化、智能化、数字化改造,提升盐湖化工、有色冶金、建材等传统产业层次,提高新能源、新材料、绿色食品、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发展质量。打造综合性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持龙头企业建设面向行业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以数字技术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将是青海工业今后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