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周刊 记者 | 何艳
苹果造车是大势所趋,就像特斯拉造手机一样,两者最后必将短兵相接。苹果造车现在迟迟不落地,可能是因为其没有找到跟目前市面上其他电动车不一样的竞争点。
本月以来,苹果股价上涨6.6%,截至12月23日,苹果最新市值2.89万亿美元,最近,苹果市值一度上探至2.94万亿美元,若无意外,苹果市值突破3万亿美元只是时间问题,届时,苹果有望成为史上首个市值突破3万亿美元的上市公司。
事实上,苹果股价今年以来一直持续创新高,年内上涨33.67%,11月以来则大涨近20%。苹果股价持续表现,少不了iPhone热卖加持,苹果造车蓄势等等。但也有机构表示,苹果公司股价本月“无视一切万有引力定律”,市值向着3万亿美元进发,短期主要得益于强大的散户力量和大规模的回购计划的加持。
各方面发散 点燃市场预期
散户、回购或推动市值进军3万亿美元
权威调研机构Canalys数据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苹果手机出货量再次重返全球第二的位置。另据多家调查机构公布的数据,今年10月份,苹果以22%的市场份额夺得了我国的销量冠军。近期,韩国零组件业界传出消息,苹果决定将2022年上半年iPhone出货目标定为1.7亿部,比今年的1.3亿部高出30%,挑战年出货量超过3亿台的目标。iPhone持续热卖及出货量目标提高被视为苹果股价大涨的主要原因。
“苹果股价持续上涨,我认为主要原因还是华为被打压以后,在高端手机上苹果没有竞争对手,这也是支撑iphone13持续热销的原因。另外,苹果在智能汽车、元宇宙等各领域的全面发散,也给了市场一定的预期。如果iPhone出货量提升30%,那么对业绩的贡献几乎是毋庸置疑的,而且,苹果近几年以环保的名义缩减了耳机、充电器等配件,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手机的成本,这对毛利率及业绩提升都是有帮助的。”中国通信工业协会智能网联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林示对《红周刊》记者表示。
不过,业内认为,考虑到供应链方面的限制,出货量提高30%的目标可能具有一定挑战性。同时,苹果股价本轮大涨或许也不完全来自手机销量的提振。近期,独立研究公司Vanda Research即表示,苹果公司市值向着3万亿美元进发,主要得益于强大的散户力量和大规模的回购计划。该机构统计了全球最具代表性的科技股ETF:Invesco QQQ Trust中所有成分股的资金流动情况,发现自11月底以来,流入QQQ成分股的所有散户资金,有约30%流向了苹果。相比之下,FAMG这四家科技巨头仅获得了11%左右的资金。
除了散户的疯狂涌入,苹果公司900亿美元的股票回购计划也是推升股价的原因之一。据统计,2015年至2019年,苹果利润增长陷入停滞,净利润仅仅从534亿美元增长至553亿美元,但这一时期苹果通过回购使流通股减少了25%,每股收益上涨近29%,进而推动股价持续走高。
对此,中国企业资产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对《红周刊》记者表示,“未来,散户的‘狂热追捧’和苹果公司的股票回购计划是无法支撑苹果股价持续和长期走高的。苹果股价持续上涨的内驱力需要体现在技术创新与产品创新所赋予苹果的强大与可持续市场获取能力上。”
虚拟现实、智能汽车
正重塑苹果估值体系
然而,从苹果最新的业绩表现上看,则略显乏力。苹果2021年第四财季数据显示,2021年第四财季苹果实现总营收833.6亿美元,同比增长28.8%,4年来首次低于市场预期。自2021年第二财季后同比增速连续两个季度放缓,主要是供应链紧张和疫情影响了本财季iPhone、iPad等价值60亿美元的硬件出货。富途证券认为,虽然需求保持强劲,但预计2022年第一财季的供应不足的影响将扩大,损失或超60亿美元。
虽然传统硬件短暂受困,但苹果还在其他领域持续发力。比如,苹果计划最早可能在明年发布其MR(混合现实)头戴设备,但上架时间未知。市场盛传,该新品售价可能高达3000美元左右,是目前已知的售价最高的消费级MR设备,同时也是苹果有史以来最贵的穿戴装置。
摩根士丹利Katy L.Huberty团队在12月7日发布的最新研报中表示,站在当下这个时间节点,智能汽车以及与“元宇宙”相关的AR/VR设备看起来最具想象空间。Huberty团队特别强调了AR/VR业务将在未来成为推动苹果业绩增长的重要引擎。该团队认为,保守估计,苹果的AR/VR产品在2026年将为苹果创造290亿美元的营收。
“我对此是持乐观态度的,因为苹果具有创新基因和把产品作到最好的底层结构支撑。万物互联时代,智能汽车、AR/VR产品对苹果估值的提升空间应该有较大的帮助,因为公司与股票的价值是对未来与前景的估值,而苹果能够给予市场对于未来的信心。”柏文喜表示。
事实上,华尔街在过去几周开始就已经将两种尚未公布的新产品类别,即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耳机以及自动驾驶汽车纳入苹果的财务和估值模型。“投资者看好苹果的主要原因在于,至少在当前的互联网时代,手机依然是所有互联网的入口,而且目前还没有找到一个可替代手机的入口,作为入口,其价值是可以无限延伸的,如论是手机的APP的预装收费能力,还是今后在智能汽车、在VR时代的接入性方面,手机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来看,智能汽车、AR/VR产品对苹果估值的支撑是显而易见的,但长期来看,还是要看它们的销量。产品落地之时实实在在的销量有多少,才是最重要的。如果销量不好,也可能打破此前的概念神话。”林示如是表示。
造车短期遇困不改长期趋势
苹果汽车或成为电动汽车终结者
苹果造车向来备受市场关注,从2014年至今,近7年的时间,苹果官方宣布的有关造车的消息相对较少。最近,苹果造车业务再现波澜。近日,据彭博社报道,该业务再失三员大将。雷达系统总工程师、电池团队工程经理和硬件工程经理均离职。此前,从今年9月到12月初,苹果汽车项目负责人、苹果全球电池主管、汽车工程总监也先后离开苹果。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苹果汽车项目已经流失了至少9名重要成员。这引发了市场对于其造车业务的担忧。
“核心人员流失对苹果造车计划的推进会有一定的影响,但不会有决定性影响,因为苹果这样的成熟公司更多依靠的是制度体系与平台而非个人。造车至今似乎并无实质性进展,应该与苹果对于创新与产品的高要求有关,因此以苹果的创新基因与供应链整合能力而言,我们应当对苹果造车的潜力抱以信心。接下来苹果造车的故事还应该沿着技术革命性创新以及产品使用感的极致路线去讲。股票的估值是对公司前景的评估,因此苹果造车对苹果公司估值的影响无疑始终是正面的,只不过真正落地需要假以时日而已。”柏文喜表示。
“我并不认为人员离职会对苹果造车造成很大的影响,可能只不过是苹果内部一直在评估,到底造车短期内能不能挣到钱,也可能苹果自身认为,这个时机并不适合发布新车,或者还没找到更好的产品方向等等,在这种犹豫过程中,核心人员感觉不受重视,造成人员流失,这属于正常现象。苹果造车是大势所趋,就像特斯拉造手机一样,两者最后必将短兵相接。苹果造车现在迟迟不落地,可能是因为其没有找到跟目前市面上其他电动车不一样的竞争点,如果找不到,只是做出很普通的苹果汽车,影响是很大的,毕竟汽车前期投入是非常大的,无论是人员还是制造基地、工资等等,如果找不到这个平衡点,那么苹果还不如慢慢去成就。”林示如此对记者分析。
不过,即便如此,关于苹果造车相关的专利的消息还是不断。据川财证券统计,2019年苹果汽车申请了30多项专利,2020年拿下了接近40项专利。苹果目前在造车上的专利集中在三大方面,即自动驾驶系统、汽车设计、人机交互;环境交互等方面;充电技术和电控技术。据维科网分析称,苹果造车带来的最大期望以及最有优势的方面在于汽车设计和人机交互上,包括AR、各种触控(在座椅及各种内饰表面)等在内的智能座舱。
投行Loup Ventures分析师吉恩·蒙斯特近期表示,苹果可能会用其在人工智能和硬件方面的专长,在自动驾驶汽车领域赶超特斯拉。摩根士丹利此前预测苹果将成为增强现实领域的“游戏规则改变者”。该机构分析师亚当·乔纳斯(Adam Jonas)认为,苹果汽车也将出现同样的情况,但速度会慢一些。他认为苹果涉足电动汽车领域“显然会对汽车行业的其他企业带来负面影响”。摩根士丹利还表示,即将推出的苹果汽车将成为“电动汽车行业的终结者”,会影响有竞争关系的汽车公司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