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将至,回望2021年,伴随着一次次重大事件,整个互联网行业,不论是监管政策,还是市场环境,都与去年全然不同。那些风光无限的巨头们遭遇重挫,稳中求变;而新的挑战者们则虎视眈眈,寻求破局。一个互联网行业的旧时代似乎正在宣告结束。
反垄断:阿里天价罚单
赢者通吃,败者退场,在互联网行业尤为常见。
先发者通过数据、资金等优势,构筑壁垒,排挤竞争对手,但利用垄断地位侵害公众利益的问题时也有发生,由此,监管部门在今年频频出手,对于“二选一”“ 经营者集中”“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等行为进行处罚。
4月10日,经过四个月的调查,市场监管总局对阿里巴巴集团的处罚尘埃落定。
根据处罚决定书,自2015年以来,阿里巴巴集团滥用该市场支配地位,对平台内商家提出“二选一”要求,禁止平台内商家在其他竞争性平台开店或参加促销活动,并借助市场力量、平台规则和数据、算法等技术手段,采取多种奖惩措施保障“二选一”要求执行,维持、增强自身市场力量,获取不正当竞争优势。
市场监管总局责令阿里巴巴集团停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并处以罚款182.28亿元,并要求其进行全面整改,并连续三年提交自查合规报告。
因为这份创纪录的天价罚单,今年第一季度,阿里出现了上市以来的首次季度亏损,亏损金额达54.79亿元。
彼时,阿里巴巴首席执行官张勇表示,对于该处罚公司诚恳接受,坚决服从,此次罚款使得阿里巴巴能够更深刻审视平台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更加坚定地认识到阿里作为一个平台型企业的社会责任和担当。
据记者统计,截至12月10日,今年市场监管总局共发布118次行政处罚,包括腾讯、美团在内的互联网巨头均榜上有名,其中7月24日,因腾讯收购中国音乐集团涉嫌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被罚50万元,并被要求取消独家版权协议;10月8日,美团因在外卖平台服务市场的垄断,被罚款34.42亿元,并退还独家合作保证金12.89亿元。
相比之下,去年全年的处罚仅有34起,反垄断的力度显著加强,从实施的对象来看,也从传统行业逐渐转向更容易形成垄断的互联网行业。
在阿里被罚之后,人民日报发文称,唯有在鼓励创新的同时进行有效监管,才能以良法善治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同时,反垄断监管也在一定程度上助力互联网新锐诞生和成长,并为整个行业带来强劲活力。
数据安全:滴滴赴美上市
互联网,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人与数据的连接。
自互联网行业诞生之初,用户将数据提供给企业,企业为其提供服务,这套规则便行之有效。然而由于数据的急速膨胀,交换的过程愈发复杂,如何保护个人隐私,维护信息安全已渐渐成为互联网平台们的新难题。
在2021年,这一关切,随着滴滴的赴美上市被再次放大。
没有敲钟仪式,没有高管讲话,6月30日晚,滴滴在纽交所低调上市,当日股价一度大涨超20%,但收盘时涨幅仅剩下1%。
尽管市场表现平平,这却是滴滴今年以来为数不多的“高光时刻”。
仅隔两日,国家网信办发布公告称,为防范国家数据安全风险,维护国家安全,保障公共利益,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按照《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对“滴滴出行”实施网络安全审查。
7月5日,国家网信办还对“运满满”“货车帮”“BOSS直聘”实施审查,原因也同样是数据安全风险。
据2020年发布的《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采购网络产品和服务,影响或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应当按照本办法进行网络安全审查。
平安证券的研报认为,这些公司受到审查,可能原因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公司已经被定义国家关键基础设施运营商;二是公司在采购的网络产品和服务,可能存在威胁到国家安全的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滴滴遭到审查后,国家办网信办会同有关部门对《网络安全审查办法》进行了修订。
修订稿中明确提出掌握超过100万用户个人信息的运营者赴国外上市,必须向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申报网络安全审查;并且在需要考虑的风险因素中提及国外上市后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核心数据、重要数据或大量个人信息被国外政府影响、控制、恶意利用的风险。
此外,《数据安全法》与《个人信息保护法》也分别于9月1日、11月1日相继施行,为各行各业的数据安全提供监管依据,也为个人的信息安全保驾护航。
至今对于滴滴的审查仍未结束,而滴滴作出了另一个重要决定。12月3日,滴滴宣布从纽交所退市,并启动赴港上市的准备工作。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生活服务电商分析师陈礼腾表示,这体现监管严肃性的同时也体现出监管的包容性,监管并没有将滴滴持续彻底否决,而是通过督促整改的方式,允许滴滴正常发展。此外,滴滴出行如果能挺过这次国家监管部门的“锤炼”重新上线,平台合规性将进一步完善与成熟。
互联互通:腾讯开放外链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数据的流动也十分重要,不同行业、不同平台、不同个体之间的数据交换,都将有可能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不过如今来看,掌握庞大数据的科技巨头如同独立王国,“国度之间”的交流并非易事,有的“差别对待”, 有的干脆“闭门谢客”。
对于屏蔽网址链接,工信部部新闻发言人、信息通信管理局局长赵志国曾表示,网址屏蔽是重点整治的问题之一。保障合法的网址正常访问,是互联网发展的基本要求,无正当理由进行限制,严重影响了用户的体验,损害了用户的权益,扰乱了市场秩序。用户反映强烈,投诉也比较多。
据相关媒体报道,9月9日,工信部召开“屏蔽网址链接问题行政指导会”。会上,工信部提出有关即时通信软件的合规标准,要求限期内各平台必须按标准解除屏蔽,否则将依法采取处置措施。与会的互联网企业包括阿里巴巴、腾讯、字节跳动、百度、网易等。
“即时通信软件”将矛头直接指向了坐拥“国民级应用”微信的腾讯。资料显示,第三季度,微信和WeChat的合并月活跃账户数为12.63亿。
此前,包括抖音、淘宝的链接均无法直接通过微信分享,在点击之后,会显示“如需游览,请长按网址复制后使用浏览器访问。”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京东的商品链接、快手的短视频却能够直接打开,这两家公司腾讯均有参与投资。
工信部多次表态之后,腾讯对外回应称:我们坚决拥护工信部的决策,在以安全为底线的前提下,分阶段分步骤地实施。
9月17日,腾讯宣布,在监管部门的指导下,微信的外链管理措施将分阶段分步骤实施,但仍存在部分限制。11月29日,微信进一步开放,在个人聊天场景中可以直接访问外部链接,并且在群聊场景下试行开放电商类外部链接直接访问功能。
借助微信强大的流量漫灌,阿里、字节有望突破自身的增长瓶颈。对于腾讯来说,淘宝系电商和抖音短视频的进驻,势必会对其身后的拼多多、京东和近两年大力提携的视频号造成巨大冲击。
不过要想获取腾讯的流量入口,阿里、抖音也并非没有代价,以阿里为例,旗下多款App已支持微信支付,若未来引入淘宝和天猫,支付宝也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认为,对于消费者来说,屏蔽外链可以打破原来跨软件之间的隔阂,改善原有受限的体验,也能减少对设备、系统资源的浪费;对于企业而言,虽然短期可能因为解除屏蔽,导致流量外溢,但是长期来看,解除屏蔽牺牲的流量,将转化成用户对平台的粘性,更有利于企业开发其他增值服务;涉及金融支付的互联互通,由于牵扯更多后台系统的整合,还需要在技术上进一步融合协通后,才好更安全的打通。
冬天已至,春天不远
外部环境巨震,互联网企业自身业务似乎也遇到了瓶颈。
从第三季度财报来看,尽管互联网头部公司的营收均保持增长,但净利略显低迷。美团、京东、百度三家公司较去年同期均由盈转亏,其中百度第三季度的亏损更是超过了160亿元。游戏业务受到影响的腾讯、网易增长迟缓,阿里巴巴则大幅缩减。
除了上述上市公司之外,据媒体报道,字节跳动上半年的国内广告收入停止增长,而广告正是字节跳动的主要收入来源,在2020年的总收入中占比达到77%。
此外,互联网企业的股价也整体步入了下行通道。从年初至11月30日,在头部互联网企业中,仅有网易保持增长,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跌,其中快手、拼多多的跌幅超过60%;腾讯下跌18.31%,市值蒸发近一万亿港元,阿里巴巴下跌45.27%,市值蒸发超两万亿港元。同一期间,追踪港股头部科技企业的恒生科技指数跌幅达28.45%。
业务增长的停滞、资本市场的冷遇,最终传导到了“大厂”的普通员工。今年,有关各大互联网公司裁员的传言从未停止,10月的字节跳动,12月的爱奇艺和快手,动不动便是成千上万的规模。此前有字节跳动内部人士告诉银柿财经,“公司的人员调整包括裁员和转岗,末位淘汰是一种,还有的业务不是调整,而是整个业务关停。”
亏损、下跌、裁员,三个词让整个行业蒙上了阴影,但互联网“大厂们”显然不会就这样驶向终局,而是通过人事变动、业务调整,研发投资等手段,在“冬天”让企业保持活力。
3月17日,拼多多创始人黄峥宣布退休,“卸甲归田”后将投身生命科学。5月20日,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发布内部全员信,宣布卸任CEO一职,梁汝波将接任。9月6日,京东发布公告称,徐雷升任京东集团总裁,刘强东则将把更多时间投入到长期战略设计,年轻人才培养和乡村振兴事业中。12月6日,阿里巴巴也进行结构调整,任命戴珊和蒋凡分别负责新设立的“中国数字商业”和“海外数字商业”两大板块。
与此同时,企业也在各自新的赛道持续加码。阿里的阿里云、百度的自动驾驶、拼多多的农业,都已注入诸多资金与研发力量,以求长期回报。
从“无序生长”到“厚积薄发”,2021年,这个原本争分夺秒的行业,少了些许激进与冒险,多了几分沉淀与谨慎,大家都在冬天静默等待,期待着下一个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