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要点:
1、绿氢将是未来方向,副产氢是近期理想氢源。到2022年,丙烷脱氢和乙烷裂解项目副产氢气可供约36万辆氢燃料电池车行驶;
2、预计未来 2至3 年氢燃料电池产业链有望完全实现国产化;
3、氢能投资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关键设备和材料;第二阶段是储运和分销市场;
财联社讯,今年以来,在国家“双碳”战略目标下,氢能作为清洁低碳能源受到连续政策的支持,氢能产业正步入发展快车道。《“十四五”规划纲要》将氢能及储能设立为未来产业,将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各地抢抓氢能产业布局,12月17日,《深圳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正式发布,目标到2025年氢能产业规模达500亿。此前,已有包括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四川、山东等 30 余个省市级的氢能发展规划。
目前我国氢能产业链虽然已形成雏形,但由于核心技术的欠缺,部分零部件与关键材料不具备量产能力,需要依赖进口,为国产化提供了空间。12月15日,财政部发布2022年关税调整方案的通知,将燃料电池增压器、循环泵、膜电极、双极板、碳电极片等产品的进口税率从7-10%降至2-5%。此外,首批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也已确定。国盛证券预计,燃料电池产业的快速发展,有望通过刺激下游需求,带动上游制氢、储氢、加氢等环节的加速扩张,到2025年我国氢能行业产值有望达到万亿级别。
绿氢将是未来方向
按生产来源划分,氢气可以分为“灰氢”、“蓝氢”和“绿氢”三类。目前,我国氢气主要来自灰氢。12月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揭示氢能六大发展方向,并凸显对绿氢更加重视。《发展规划》涉及氢能部分,共有六个方面,分别是:加快氢能技术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氢能多元化利用;开展可再生能源电解制氢示范工程;鼓励氢能等替代能源在钢铁、水泥、化工等行业的应用;发展氢燃料燃气轮机、超高压氢气压缩机、高效氢燃料电池等新能源装备;开展绿氢开发利用等新型污染物治理技术装备基础研究;推进绿氢炼化等技术的推广应用。
对此,香橙会研究院氢能行业研究员表示,这可能是“氢能顶层设计”中的一部分。规划明确提出开展可再生能源电解制氢示范工程,可以预计可再生能源电解制氢将迎来大发展;整个规划更加重视绿氢,一般来说,绿氢是方向,灰氢是过渡,但规划显示,绿氢要加快发展,其开发利用将在新型污染物治理技术上发挥更大作用;氢能装备里,将超高压氢气压缩机单独提出来,预计接下来超高压氢气压缩机会引起各方面的关注,不排除燃料电池汽车城市群的“八大件”,会增加“超高压氢气压缩机”;鼓励氢能等替代能源在钢铁、水泥、化工等行业的应用。
平安证券行业分析师指出,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氢气生产国,但是目前氢气主要来自灰氢(化石燃料),但化工过程副产氢成本低、产量大,且与氢能示范城市匹配,是短期最现实的氢源;随着碳市场的推进,绿氢的需求逐步增加,未来大规模光伏发电或风力发电配套电解水生产绿氢将成为趋势。
在平安证券上述人士看来,副产氢是近期理想氢源。“我国氯碱、炼焦以及化工等行业有大量工业副产氢资源,足以满足近期和中期氢气的增量需求。相对来说,丙烷脱氢、乙烷裂解等获取的氢气浓度较高。到2022年,丙烷脱氢和乙烷裂解项目副产氢气每年可供约36万辆氢燃料电池车行驶,工业副产氢几乎可以覆盖京津冀、长三角和广东地区,与氢能示范区域匹配,可以提供相对低成本的氢能。”
但在相关政策扶持下,绿氢将逐步走上前台。业内人士表示:“电解水制氢具有绿色环保、生产灵活、纯度高以及副产高价值氧气等特点,但其单位能耗约在4-5千瓦时/立方氢,电价占到总成本的 70%以上。若采用现有电力生产,制氢成本约为 30-40 元/公斤。一般认为当电价低于 0.3 元/千瓦时具备较好经济性。目前,电解水制氢技术主要有碱性水电解槽(AE)、质子交换膜水电解槽(PEM)和固体氧化物水电解槽(SOE)。其中,碱性电解槽技术最为成熟,生产成本较低。”
民生证券行业分析师则认为,当前氢能产业链处于培育阶段,政策先行。制储运环节中,在“双碳”战略指引下,制氢储氢的顶层设计有望有政策倾斜,绿氢对灰氢替代空间很大。燃料电池车应用环节,“以奖代补”政策下,上海、北京、广东三大城市群第一批申报已通过,未来还有新城市(300778)群加入,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民生证券分析师表示:“绿氢将是未来方向。应用上,当前氢气主要为工业用,未来车用占比有望提升。工艺上,当前化石能源制氢占比较高,未来清洁能源电解水制氢将成为方向。”
氢燃料电池国产化进程提速
中国氢能联盟预计,到2030年中国氢气需求量将达到3500万吨,在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5%,到2050年占比至少达到10%,产业链年产值约12万亿元,氢能产业发展空间巨大。
据了解,氢能源产业链上游是氢气的制备,主要技术方式有传统能源的热化学重整、电解水和光解水等;中游是氢气的储运环节,主要技术方式包括低温液态、高压气态和固体材料储氢;下游是氢气的应用,氢气应用可以渗透到传统能源的各个方面,包括交通运输、工业燃料、发电等,主要技术是直接燃烧和燃料电池技术。
天风证券指出,长期以来,我国氢能产业链虽然已形成雏形,但由于核心技术的欠缺,部分零部件与关键材料不具备量产能力,需要依赖进口,导致产业链缺环、产业建设进展缓慢。同时,高昂的进口价格阻碍了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应用。各省市扶持政策的密集出台为产业发展打开了一扇通向科技创新的大门,使关键部件国产化及规模化成为可能。
近日财政部发布2022年关税调整方案的通知,将燃料电池增压器、循环泵、膜电极、双极板、碳电极片等产品的进口税率从7-10%降至2-5%。此外,首批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已确定。十四五期间燃料电池行业将迎来十倍以上增长,随着规划落地,下游需求有望迎来集中释放,核心零部件进口关税的下调也为行业快速扩容做好了政策上的呵护。国盛证券预计,氢能产业可达万亿规模,燃料电池产业的快速发展,有望通过刺激下游需求,带动上游制氢、储氢、加氢等环节的加速扩张,到2025年我国氢能行业产值有望达到万亿级别。
国联证券分析师表示,2020 年燃料电池系统国产化程度 60-70%,电堆、膜电极、空压机、氢气循环泵等核心部件均可自主控制,而气体扩散层、催化层和质子交换膜等核心材料也在加速研发中,普遍处于送样测试验证阶段。由于产品从送样测试到批量化生产预计需要 2至3 年时间,因此预计未来 2至3 年氢燃料电池产业链有望完全实现国产化供应。
终端氢燃料电池应用方面,银河证券分析师指出,2020-2030年每年系统成本下降14%左右,长期来看,燃料电池汽车仍将是氢能市场的增长主力。
产业链蕴藏丰富投资机会
各地纷纷出台政策支持氢能产业发展,12月17日,《深圳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正式发布。根据规划,到2025年,深圳将形成较为完备的氢能产业发展生态体系,建成氢能产业技术策源地、先进制造集聚高地、多场景应用示范基地,实现氢能商业化应用,氢能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展望2035年,深圳氢能产业规模将达到2000亿元,形成集氢气制、储、运、加、用于一体,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氢能产业体系,氢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占比明显提升,对深圳市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形成有力支撑。
氢能成为“十四五”期间重点产业,《“十四五”规划纲要》将氢能及储能设立为未来产业,将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各地抢抓氢能产业布局,目前已有包括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四川、山东等 30 余个省市级的氢能发展规划相继出台。在“十四五”期间通过加强对氢能相关产业的支持,推动氢能形成规模产业。
国联证券统计各省份提出的燃料电池汽车销量规划及目标发现,到2025年国内燃料电池汽车年销量合计将突破10万辆,加氢站将突破100座,届时氢燃料电池汽车整体达到十万台级规模,产业将逐步由补贴驱动转向市场化驱动。
终端氢燃料电池应用方面,银河证券分析师指出,2020-2030年每年系统成本下降14%左右,长期来看,燃料电池汽车仍将是氢能市场的增长主力。国金证券(600109)分析师则认为,制氢板块最有投资价值,氢气收入利润规模大,投入产出计算也相对比较简单。
对于氢能市场的投资机遇,国信证券(002736)预期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关键设备和材料的市场机遇,第二阶段是中远期万亿元级别的氢气储运及分销市场机遇。其在报告中表示,看好当前从事氢能一体化业务发展的企业,这类企业短期能够充分受益于国家补贴支持下的市场增长红利,长期可以分享氢气销售的庞大市场蛋糕,拥有积极的发展前景。
平安证券分析师认为,氢能产业已成为我国能源战略布局的重要部分。随着氢能产业逐步用于汽车和工业,氢能的利用量将逐步增长,关注丙烷脱氢和乙烷裂解副产氢气的应用,建议关注金能科技(603113)、东华能源(002221),绿氢产业的发展将推动电解槽及新能源装备的需求,新能源运营商也将受益,推荐隆基股份(601012)和三峡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