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像娱乐原创
文丨梁嘉烈
编辑丨张风屹
近日,2021TMEA盛典“年度十大热歌”获奖歌单出炉,这十首歌分别为《云与海》《白月光与朱砂痣》《浪子闲话》《醒不来的梦》《踏山河》《千千万万》《沦陷》《可可托海的牧羊人》《清空》《执迷不悟》。
“十大热歌”奖项一出,“华语乐坛要完了”、“这也配获奖”等论调悉数袭来。
有人认为这些歌太“Low”,将它们视作妖魔鬼怪;有人认为这些歌获奖是在毁灭华语乐坛;还有人因为这十首歌在短视频平台都有极高的热度,称“十大热歌”是颁发给抖音的奖项。
十首歌、一个奖项便能摧毁华语乐坛?未免过于危言耸听。
热歌,顾名思义就是拥有庞大听众群体和广泛传唱度的歌曲,换言之,就是大众喜闻乐见的歌曲。“热”不等同于“Low”,也不代表没有价值所在。存在即合理,无论何种歌曲,都是多元音乐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况且,音乐本身没有高下之分,为“热歌”扣上“神曲”帽子、断言“热歌毁灭华语乐坛”的人,几乎都在以自我审美来衡量大众审美,以自我认知看待华语乐坛的发展,也对当下短视频平台在音乐传播中发挥的作用认识不够清晰。
事实上,华语乐坛并没有体现出任何“要完了”的迹象,当下的华语乐坛,或许确实不如乐迷们怀念的那个“黄金十年”璀璨辉煌,但它一直在前行,在发展。对这个努力上行的市场来说,无谓的争议不会产生任何价值。
“热歌”约等于“神曲”?
一般来说,热歌几乎人人都会哼上几句,可是,不是人人都看得起它们。
“十大热歌”奖项被群起而攻之,核心原因只有一个:一部分人认为这些歌不配,他们简单粗暴地将这些歌划分到了“神曲”的行列。
“神曲”一词由来已久,最初,它通常指一些曲风易上口、旋律易于传播、节奏简单鲜明的歌曲,这些歌往往能令人产生类似“洗脑”的效果,也能在网络上引发病毒式传播。但如今,“神曲”一词已带着强烈的贬义色彩,也成为了音乐市场鄙视链的象征。
近年来,被打入“神曲”行列的,除了TMEA评出的“十大热歌”,还有《芒种》《桥边姑娘》《野狼disco》《少年》等多首高热度歌曲。若再往前回溯,凤凰传奇的《最炫民族风》《自由飞翔》也曾被冠上“神曲”的名号。
从“十大热歌”的舆论争议中不难看出部分人对“神曲”的定义:土、低俗、Low。此前凤凰传奇参加综艺《为歌而赞》时,翻唱的歌曲《海底》获得全场最低分,有位年轻乐评人给出的打低分理由便是“凤凰传奇的歌太土了”。
热度高就约等于“神曲”吗?热度高就意味着又土又Low吗?自然不是,音乐是一种审美私人化的艺术,任何听众都无权指责一首歌或一类音乐土、低俗。
在有些人眼中,TMEA选出的“十大热歌”代表的或许只是“又土又低俗的神曲”,但还有一部分人,真正切切地在这些歌中找到了共鸣。在《云与海》歌曲的评论区,不少听众基于歌曲探讨“爱与自由”这一话题,也分享着自己的恋爱故事;而由真实故事改编的《可可托海的牧羊人》出圈后,牧羊人与养蜂女“相爱不能相守”的故事也令听众们叹息。
但在这场争议中,这些歌都被定义为了毫无价值的“神曲”。但它们真的毫无价值吗?
我们可以再来看看另外一些被列入“神曲”名单的歌曲,比如《野狼disco》和《少年》,这两首歌出圈后,都曾被数次翻唱或改编,其中不乏官方力量,如“国家电网版”、“检察院版”、“海军版”《野狼disco》,此前,光明日报发布的建党百年主题MV则是改编版的《少年》。
在这些歌曲中,有人看到的仅是“洗脑的旋律”,但也有人感受到了故事,亦或是感受到了力量。
退一步讲,确实也有一部分热歌歌词较为“口水”、缺乏深度,但它们也有自己的“功能性”。首先,流行的本质就是大众娱乐的偏好所在,其次,有人把音乐当解药,也有人把音乐当消遣;有人注重音乐的艺术性,有人只在乎音乐的娱乐性,大众聆听音乐的需求本就各不相同。
千百年来,音乐一直有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之分,中国传统音乐里就有两大重要分支,即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宫廷音乐往往音律中正和平,歌词典雅纯正,而民间音乐则更为活泛,在历史的发展中融合了山歌、小调、戏曲、小令、口技等传统技艺。
不同的群体,聆听的一直都是不同的音乐,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没有高低之分,如今的“热歌”和其它音乐作品亦没有高低之分。一个健全的音乐市场应该百花齐放,需要照顾所有听众的需求,也应该给予所有听众自由选择的权利。
任何一种艺术都应该自由、多元的发展。就如在电影市场,文艺片和商业片是两大常见的类型,文艺片往往曲高和寡,商业片更受大众喜闻乐见,虽然票房体量不同,但它们都有自己的受众群体和市场空间,音乐市场同样如此。
欲加之罪
TMEA“十大热歌”奖项发布后,部分人大呼“华语乐坛要完了”,那么,这些热歌真的在毁灭华语乐坛吗?
“华语乐坛要完了”、“华语乐坛在衰落”等论调,过去多年早已屡见不鲜。很多人喜欢将如今的乐坛与千禧年后的“黄金十年”对比,感慨这已不是那个周杰伦、梁静茹、孙燕姿、五月天等热门歌手云集的黄金年代,感慨《七里香》《绿光》《隐形的翅膀》这种国民爆款歌曲将再难降临。
诚然,周杰伦、梁静茹、孙燕姿、五月天等都是一代人的青春和记忆,如今,他们很多人也不再高产,但是,这真的代表着华语乐坛在无限走下坡路吗?
非也,且事实恰恰相反。过去几年,华语乐坛其实是在稳步发展与前行的。从行业大环境来看,在线音乐平台以及短视频平台都在扶持音乐人的发展,音乐人“生存难”的现状逐渐改善,此外,综艺市场对小众音乐的聚焦,推动民谣、说唱、摇滚等音乐类型走向破圈,自此,以流行音乐为主流的华语乐坛,市场构成愈发多元化。
在此期间,华语乐坛也诞生了诸如《消愁》《吴春芳》《夜游神》《世界上那么多人》等广受好评的歌曲,它们的风格与气质或许与“黄金十年”的作品不同,但都是能反映一个时代情绪的佳作。
或许,这些歌确实很难如“黄金十年”诞生的歌曲一般,实现街知巷闻的传播力,但这更多是受时代发展的影响。唱片时代,媒介是集中的,听众自然也是集中的,数字音乐时代,乐迷分众化、圈层化已成大趋势,歌曲自然很难实现全民传唱度。事实上,除了周杰伦之外,如今孙燕姿、梁静茹等歌手的新歌,也已经很难走向“全民爆款”了。
因为一个奖项便大呼“华语乐坛要完了”的人,不仅对华语乐坛的发展没有建立清晰的认知,也是在以1%的人的审美,去衡量99%的国民的爱好,去替他们发言。
曾经,网易云音乐刚问世时以小众歌曲云集著称,这也吸引了众多个性化的年轻人,之后网易云音乐逐渐出圈,吸纳了越来越多的用户,一些初始用户便感慨“主流了就没意思了”。这种论调何其眼熟,民谣、说唱出圈时,也有一些人直言:“它们只有小众时是美好的、纯粹的,大众了就俗了。”
从这些言论不难看出,在当代,音乐已不止是音乐,它正在成为一部分人标新立异、彰显个性的“工具”,这些人以自己的音乐审美为标尺,大力认可一些小众音乐,于是,站在小众对立面的“大众音乐”,即那些“谁都能哼唱几句”的热歌,便在他们的傲慢与偏见下变成了“神曲”。
这些人的声音在网络上占据高地,掀起争议与风浪,但他们的声音未必是主流的声音,因为当代互联网是年轻一代的主战场。
在知乎“如何看待TMEA十大热歌”的问题下,有位回答如此写道:“在我打下这段文字的时候。我爷爷的手机里正在传出《白月光与朱砂痣》。我是看了这个TMEA的十大热歌,才知道这歌原来叫这个名字。”
那些聆听热歌的人,或许并没有身处互联网舆论场中,他们有可能是无暇参与网络论战的中年人,也有可能是对智能互联网稍显陌生的老年人,这些“沉默的大多数”未能发言,于是,少数意见领袖才能将“热歌毁了华语乐坛”这一论调炒热。
说唱圈有个词:Respect,有时意指“即便自己和别人做的歌曲或理念不太一样,但同样理解别人的作品与理念”,或许,当代听众在鉴赏音乐时,也更需要“Respect”这一精神。
存在即合理
在“十大热歌”奖项掀起的争论战中,TMEA和抖音都被推到了风口浪尖。有人抨击TMEA的奖项没有公信力,有人吐槽“TMEA十大热歌”是颁发给短视频平台抖音的奖项。
但理性而论,这两大平台都不是“过错方”。
TME旗下的音乐平台囊括QQ音乐、酷狗音乐、酷我音乐,这三大平台上留存着国内绝大部分的音乐听众,仅以QQ音乐上的数据来看,“十大热歌”中《云与海》《白月光与朱砂痣》《浪子闲话》等作品的点赞量皆高达上百万,这是实实在在的人气,也是实打实的流量,将“十大热歌”奖项颁发给这些作品,并无不妥。
热歌,本就是以流量和热度为衡量标准,“十大热歌”奖项,不过是站在纯数据维度陈述了大多数人的喜好。
可能,很多人只看到了TMEA颁发的“十大热歌”奖项,而忽视了与该奖项一道颁发的“十大金曲”奖项。“十大金曲”奖项中,包括了赵英俊的《送你一朵小红花》、莫文蔚的《这世界那么多人》、吴青峰的《如果声音不记得》等作品,这些歌无一不具有含金量。“热歌”与“金曲”,本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讲完TMEA,再来看看被一些人称为本次“十大热歌”最大赢家的抖音。
抖音成为国民性平台后,逐渐被和“神曲”一词捆绑在一起,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诸如《芒种》《桥边姑娘》《野狼disco》《云与海》《白月光与朱砂痣》等热歌几乎都是从抖音平台出圈的,在这些歌火爆的时期,抖音上的十段短视频里,或许就有一两段是以这些歌曲为BGM。
抛开这些歌曲确实容易引起传唱外,它们能在抖音引发病毒式传播,也在于作为BGM的确“很好用”,就如《踏山河》,它既可以搭配一些宏大叙事的剪辑视频,也可以搭配整活视频、汉服变装视频等等。
但是,如果因此就将抖音与“神曲”捆绑,并不客观。首先,我们上文已经说过,“热歌”不等于“神曲”,其次,过去几年抖音上走红的不仅是这些节奏感强、旋律上头的热歌,还有很多过往的金曲和当下的小众歌曲,比如张学友的《烦恼歌》、飞儿乐队的《月牙湾》、林俊杰的《醉赤壁》,以及买辣椒也用券的《起风了》、告五人的《爱人错过》。
任何歌曲在短视频平台的走红,都不是平台本身决定的,而是平台上一个个用户决定的。说到底,短视频只是一个媒介,一个让大众接触音乐的桥梁,平台上的用户审美和偏好各不相同,于是,各种各样的音乐都能在短视频平台流动起来,而并非仅有热歌才能在短视频平台走红。
几乎所有的热歌都从抖音出圈,其实也只是时代的选择而已。
每个时代的音乐都有自己流行的渠道,在此前的唱片时代,音乐流动的主要渠道是广播电视及MP3等,在当下的数字音乐时代及短视频时代,音乐流动的主要渠道变为了在线音乐平台和短视频平台,大众喜闻乐见的音乐自然自此发酵、自此流行。
对音乐市场来说,短视频平台上流动的热歌、翻红的经典歌曲、出圈的小众歌曲,都是整个市场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背景下,短视频平台并不是什么“盛产神曲”、“毁灭乐坛”的帮凶,而是当下华语音乐不可或缺的推广渠道,从林俊杰、邓紫棋、陈奕迅等歌手皆将短视频平台视作音乐宣发的阵地,也能看出其在音乐推广上发挥的价值。
此次争论终将淡去,不过,在不久的将来,“华语乐坛将被毁灭”的论断或许仍会甚嚣尘上,并引来众声附和。但无论何时,华语乐坛的发展都不会因为这些极端言论而停滞,那些存在即合理,也被大众喜爱着的热歌,也将与音乐市场一并前行。
镜像娱乐原创文章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镜像娱乐。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易科物联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