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商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网络 » 科技 » 正文

浅论紫光公司与智路建广的不同管理模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12-17 10:21:32
导读

最近紫光集团重组以及健坤集团声明让沉寂已久的健坤集团又浮出水面,让半导体圈内看得眼花缭乱,之前刚刚搞清楚智路建广是谁,现在又冒出来健坤集团,笔者也非常感兴趣。健坤集团更深层次的背景无法探究,但健坤集团其实也是一家资产管理公司,今天给大家简单对比一下健坤集团和智路建广的资产管理模式。健坤集团是一家赵伟

最近紫光集团重组以及健坤集团声明让沉寂已久的健坤集团又浮出水面,让半导体圈内看得眼花缭乱,之前刚刚搞清楚智路建广是谁,现在又冒出来健坤集团,笔者也非常感兴趣。健坤集团更深层次的背景无法探究,但健坤集团其实也是一家资产管理公司,今天给大家简单对比一下健坤集团和智路建广的资产管理模式。

健坤集团是一家赵伟国控股的公司,工商资料大家可以自行查询,这里就不贴出了。健坤集团通过控制紫光集团管理资产超过2000亿,智路建广通过股权投资基金这种国内外通用的基金模式管理资产超过1000亿。

基金模式是一个成熟的商业模式,有人愿意投入其基金,说明对其管理能力的认可。智路建广联合体管理公司注册资金不大,但以基金管理模式已投项目出资逾千亿元人民币,因为其投资回报高,所以投资人们愿意继续投入,通过这种模式管理了1000多亿的资产。紫光集团自有资金也不大(注册资本6亿人民币),实际是通过借债也快速成长,并管理了2000多亿的资产。基金和借债两者都是以小的自有资金控制大的资产。只不过,智路建广以股权融资来并购资产,而紫光之前是以债权融资做收购,两者的做法是类似的。这里面企业实际业绩、经营与盈利能力才是关键,是真正的硬实力。

之前紫光集团举债融资进行收购,还是买回来了一些比较有价值和战略意义的资产,所以有多家机构来参加竞购,在这一点上赵伟国是有贡献的。但现状是经营管理不善,企业业绩下滑,导致经营性现金流连支付利息都相差很远,归还本金更没有可能了。而紫光形成2000多亿资产,真正的出资人实际上是银行等债权人,现在债权人对紫光集团和赵伟国不再信任,不得不起诉紫光集团,进而采取司法上破产重整这种方式来保护自身利益不受损害。

智路建广是用基金股权融资的模式来收购高科技资产,之前投资的半导体产业链上下游近二十家企业盈利能力都有较大提升或稳定增长,为投资人和其自身管理公司赚到了钱,其投资和管理能力得到了之前投资人的认可,所以有国资平台和其他金融机构给智路建广的基金出资来收购紫光,其半导体行业的运营和整合经验也得到管理人和债权人的认可,所以中标了紫光重整项目。

健坤集团通过持有49%的紫光集团股权获取了管理权及包括董事长在内的董事会的决策权,以此为基础控制紫光集团主体。以清华大学、紫光品牌及无形资产强背书为主和少量固定资产抵押为辅进行债权融资。之前紫光集团(健坤集团控制)以其债务数量承担有限责任,而经营业绩带来的偿债能力及偿付利息能力是债权人评判管理者的标准,因为债权人承担了大部分风险、而收益中债权人也仅仅是获取固定的利息,所以债权人对本金安全比较注重,当然这也是对之前紫光集团中赵伟国等管理团队的最低要求,只要你能够偿还利息并且能够在未来偿还本金就可以不去追究,当经营出现问题并无法偿付利息及债务时,债权人就会采取措施保全自己的债权资产。

而智路建广是通过承担无限责任,作为管理人出一部分资金、通过有限合伙的方式组织基金来进行产业投资,过往经营业绩是基金股东选择基金管理人的一个标准,团队的管理能力和经营业绩是评价基金管理人的标准,不仅仅是偿付利息,通过经营,业绩中的一小部分会奖励给管理人,同时,基金出资人股东将获取大部分收益。这对基金管理能力要求很高,要求所投资企业的经营指标是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从过往业绩上看,智路建广投资并经营的企业资产增值非常高,没有出现过财务预警的情形。想必这也是本次重组债权人选择智路建广的主要原因,看中的是智路建广的经营能力。

比较之前紫光集团举债融资和现在智路建广股权融资的方式,前者更注重资产规模和持续的借旧债还新债、对经营绩效重视程度不高、因为只要能够偿付利息,这种举债并购模式就能进行下去,优势是用债权人的资金来运作,如果成功了,收益比较大而且是自己的。劣势是不成功的话损失也比较大,而且债权人会像现在这样追责导致破产。而后者智路建广的股权融资方式,经营绩效决定股东的收益、也是智路建广的主要收益来源,而且经营绩效有些是以月度、季度、半年度的周期被股东及投资人关注,优势是没有那么大的偿债压力且风险更小,劣势是有了收益大部分要给投资人,基金管理公司拿到小部分收益。是一个风险共担和收益共享模式。

而智路建广联合体中更多的投资者,包括长城资产、珠海华发、河北产投、湖北科投等四大国有资产管理平台选择与智路建广一起搭建收购平台投入紫光,即投资人和债权人选择智路建广而放弃原来掌控紫光的赵伟国和健坤集团,两边都是既有国资成分,又有民营成分,相当于市场的优胜劣汰的法则,其实没有什么感情色彩或国资流失风险上的变化。

从并购角度看这两家机构,紫光一向以出价高、行动快著称。前面几个如展讯、锐迪科、新华三等收购过程中击败竞争对手,快速拿下资产应该还是比较成功的,问题就是后面的投后管理没做好,产业协同没发挥,导致现在功亏一篑的结果。智路建广方面则做事更加审慎,很少宣传所以知名度较低,但出手稳、准,成功率高,所以完成控股型收购的项目数量上远远超过包括紫光在内的其他中资机构,智路建广所做的产业并购投资的大项目安世半导体、安谱隆、UTAC、日月光收购等也都是百亿级的项目,与紫光不同的是其投后管理和企业赋能都做得很成功。以前智路建广做了很多超过百亿的项目,所以可以初步判断,紫光重组600亿项目是在在智路建广联合体的能力范围内,而且这个联合体里还有一些大的国资和上市公司,现在管理人已经通过通过公开招募战投的方式,经过几轮遴选选择了智路建广联合体,最后是不是最终能够正式的选定智路建广来操作,是依法看债权人的投票和还有法院裁定,如果选定了,那就是合法合规的。

而智路建广是不是有能力进行履约呢?这是由管理人、债权人和重整法院三方面机构独立进行判断,而不是任何个人主观臆断。智路建广资产管理规模合计远大于500亿,是符合这个这个要求的。在中国的半导体并购运营领域,智路建广经验丰富,所投资企业盈利状况大都很好,所以更多人看好智路建广可以把紫光集团做好。另外,智路建广联合体中的四个大的国资平台,这些的资产总和已经超过了几千亿,客观上看履约和后续管理还是有保障的。

那紫光集团破产重整了,是不是原来赵伟国带领的健坤团队就一无是处呢?显然不是,前文说到,赵伟国在紫光集团的布局还是有眼光的,收购的大部分资产是有价值的,只是可能有些买贵了,有些没有经营好。而新的战投进入是对原债权人更好的选择,之前由于无法清偿其债券价格已经大打折扣甚至低于原值的40%,公开资料显示现在战投可以给予本金95%以上的清偿。对于原股东清华大学和健坤集团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因为重组不成进行破产拍卖,债权人只能拿回40-60%本金。势必继续追究清华大学和健坤集团的担保和各种连带责任,到时候原股东不但从紫光集团的资产拿不到收益,自身的其他资产和信用还会连带受损。

所以,我们一方面了解了健坤集团与智路建广的资产管理模式的不同,普及了资产管理方面的知识,了解了紫光模式和智路建广模式各自的优劣势,另一方面顺便能够了解一下为什么债权人放弃原紫光集团团队而选择智路建广联合体重组紫光集团背后的真实原因吧!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本文浅论紫光公司与智路建广的不同管理模式链接:http://www.esxun.cn/internet/36885.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Copyright © www.esxun.cn 易商讯ALL Right Reserved


冀ICP备202303816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