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图来自Canva可画
上市募资扩张、整合重组让强者越强,头部共享充电宝企业上市、合并、扩张一系列动作加速了市场的洗牌。
2021年的共享充电宝行业很热闹,怪兽充电成功上市、小电科技二战港股、街电与搜电合二为一,头部市场格局从“三电一兽”变成由怪兽充电、竹芒科技(街电与搜电母公司)以及小电科技组成“小竹兽”。
共享经济退潮趋势下,共享衣橱、共享雨伞一改往期高增长姿态走起了下坡路。虽然共享充电宝企业顽强的活了下来,但共享充电宝赛道依然面临着很多问题,共享充电宝企业之间的战争也还未到终局。
退潮
风来之时,共享充电宝企业沉浸于资本游戏的狂欢之中;风过之后,不少共享充电宝企业又迷失于“钱途”之中。
彼时,共享经济风口越卷越大,在用户需求和资本的双助力下,共享经济市场规模也顺势实现了爆发式的增长。越来越多的创业者涌入共享充电宝赛道,催生了怪兽充电、小电科技、竹芒科技等行业小独角兽。
如今,共享经济风口落下、流量红利消散,进入存量市场的共享充电宝企业比拼起资产、规模、产品、价格和服务,头部平台加快吞噬尾部平台市场份额,行业形成了多强格局,但企业之间的较量、厮杀还在继续。
需要注意的是,共享充电宝企业的疯狂扩张伴随着口碑的崩塌,未来的路必然更加泥泞难行。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小电科技的投诉量达到了20770条,怪兽充电的投诉量已经达到10111条,并且投诉量日益增长,主要的投诉原因包括机器故障、乱收费、客服不作为、好借难还等等。
与此同时,伴随着长期增利不增收,共享充电宝企业纷纷选择提价,而涨价结果是价格超用户心理预期。
网络公开数据显示,共享充电从最初的1元/小时涨到后来的2-3元/小时,另外一二线城市普遍高至3-6元/小时,分场景特殊提价,部分景区每小时的价格甚至高达8-10元。经市场调整,目前各品牌平均价格为2.2~3.3元/小时,标价在每小时3元及以下的机柜占比69%~96%。
内部问题:涨价被吐槽,不涨价资金压力大,共享充电宝企业靠融资扩张何时是个头?
外部问题:“一哥”的位置格外抢手,比点位、拼资本、争盈利,“小竹兽”三巨头的战火延伸至方方面面,共享充电宝市场战歌悠长。
拼资本
说共享充电宝市场风口是资本用金钱堆砌出来的一点也不为过。
共享经济诞生初期,共享充电宝是最火的投资风口之一,红杉、腾讯、IDG、金沙江创投、高瓴资本等知名机构相继入局。此外,共享充电宝曾是诸多创业者心仪的行业,巅峰时期全国涌现出上百家共享充电宝企业。
以融资数额为界,怪兽充电无疑是站在顶端的一位。
2017年成立以来,怪兽充电先后获得6轮融资,总金额高达25.56亿元人民币,远超其他充电宝品牌,而且投资方包括小米集团、高瓴资本、雷军旗下的顺为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获数轮融资让充电怪兽具备了扩张的资本。
小电、街电和来电紧随其后。网络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至今小电、街电和来电分别获得融资5.6亿、4亿和1.32亿元,均排名前五。
在烧钱抢市场的阶段,融资数额的多少几乎决定了企业的市场份额。据天风证券统计,2020年怪兽充电以34.4%的市场份额位列共享充电行业第一,街电与小电分别以22.2%,17.0%的市场占有率排第二、第三。
多轮融资后上市成为必然选择,怪兽成功登录纳斯达克成为“共享经济第一股”,小电科技创业板上市未果改道赴港。而今融资之争落下帷幕,怪兽充电凭借阵营强大的“投资天团”和数额庞大的资金拿下了行业第一,占上风。
比点位
在借资本之力扩张的路上,街电走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2021年4月,街电与搜电宣布合并母公司命名为“竹芒科技”并组建起充电宝事业群。街电与搜电,一个市场份额仅次于怪兽充电,另一个是第二梯队的佼佼者,两者合并后商户点位数量加倍。
商户点位的地点和规模是共享充电宝营收的关键,人流量多的点位获取的租赁费用越高,而点位越多、覆盖规模越广,带来收益的可能性则越大。换句话说,盈利模式单一、毫无技术壁垒的共享充电宝只能靠规模取胜。
在点位规模上怪兽充电和小电落了下风。
网络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9月30日,怪兽充电的服务覆盖82.0万个POI(点位),“搜电充电”和“街电”背后的竹芒科技在线商铺点位(POI)合计突破百万。此外,从商户点位角度而言,2021年上半年前三排名为竹芒科技、怪兽充电和小电科技。
一来,街电直营、搜电代理,两种模式并行有利于短时间内快速扩张和多元模式创收。直营模式下企业需要负责生产、选点、维护前期成本较高而且自负点位盈亏,代理模式下企业仅是将设备销售给代理商,靠收取平台服务费获益。
二来,虽然怪兽、小电也开始走“直营+代理”道路,但美团入局后市场竞争加剧,它们与竹芒科技的商铺点位数仍存在差距。据《共享充电宝洞察报告》显示,2021年上半年怪兽、小电、美团等纷纷转型加码代理模式。
总之,竹芒科技、怪兽充电和小电科技的“点位之争”,竹芒科技取得阶段性胜利。未来,共享充电宝品牌增加铺设点位数量和丰富一二线乃至三四线城市覆盖场景类型,可有效触达更多用户促进业绩的增长。
争盈利
共享充电宝市场环境日殊月异,烧钱大战后如何留住用户?提高用户付费率实现持续盈利?依旧是一大考验。
怪兽充电是为数不多实现连续五季度盈利的共享充电宝品牌。其营收来源包括共享充电服务、充电宝销售服务、其他业务(主要包括广告服务),共享充电服务营收占大头。
怪兽充电2021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共享充电服务依然占据了96.2%的营收,而充电宝销售服务营收2740万元,占比仅为2.9%,同比增长14.0%;其他业务收入(主要包括广告服务)营收达720万元,占比为0.7%,同比增长47.5%。
只不过,怪兽充电的盈利“神话”已被中止。怪兽充电2021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怪兽充电三季度营业收入为9.3亿元,同比增长0.6%;三季度净亏损7940万元(合1230万美元),二季度净利润为1720万元,环比下降561%。
怪兽充电官方表示,盈转亏的原因是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国内其他地区各场景的人流量也有显著的下降,对于共享充电的需求也随之减少。
事实上,怪兽充电近几年的净利润率呈下滑趋势,盈转亏早有预示。据网络数据显示,2019年其净利润率为8.2%,而2020这个数字是2.7%,到2021年上半年,净利润率仅有1.28%,本季度则为-8.5%。
共享充电宝市场竞争加剧、品牌成本压力增加,小电科技的情况也不乐观。小电科技招股书显示,共享充电宝业务近三年来分别贡献了营收的97.8%、98.8%以及97.3%,而2019年尚且盈利1.37亿,到2020年就亏了1.04亿,盈利能力不稳定。
街电未与搜电合并前就公布了盈利的消息但具体数额并未透露,竹芒科技也并未透露更多的盈利情况消息。
在共享经济走下坡路的阶段,竹芒科技、怪兽充电和小电科技都过得艰难。一是共享充电宝依靠押金的利息、充电宝租金、广告来创收,盈利模式较为单一,共享充电宝企业还未开拓有效的新的盈利增长途径;是共享充电宝企业大打“价格战”消费者习惯低价消费,长久以往企业失去了市场定价权,还背负了巨额成本。
企业的经营规模一定程度上决定营收数额,而在经营规模上竹芒科技与怪兽充电已经占据先机。小电科技可操作的变量是通过精细化运营降低成本、提高毛利,在存量竞争阶段获取更大利润。
蜕变
竞争没有终局,共享充电宝头部企业比点位、拼资本、争盈利之后,战火延伸至新业态。
不出意外的话,竹芒科技未来会成为一家智能硬件企业。此前竹芒科技宣布,计划未来三年还将在共享充电宝之外,打造至少三款智能硬件主打产品。竹芒科技COO伍艳华也透露:“竹芒已在部分区域试点口罩机、无人零售、AED体外除颤仪一体机等智能硬件产品。”
以拥有百万商铺点位的共享充电宝业态为根基,发展智能硬件产品确实是一条可行之路,但是生产智能硬件产品既考验技术、资金,也考验供应链,还要面临科技大厂的竞争,竹芒科技的宏伟蓝图并不容易实现。
小电科技计划通过提供to B数字营销服务的模式,挖掘已合作商户的潜力。
招股书显示,小电要与短视频公司进行战略合作,为点位的合作伙伴及其他商家提供短视频及直播营销解决方案,包括组织内容创作者制作短视频及直播广告;提供短视频上传及直播发布工具;向点位合作伙伴提供实时销售咨询服务。
和竹芒科技追求的重资产行业相比,小电科技为合作商户短视频提供解决方案的业务,成本低、门槛低、见效快但收入天花板也低,长期来看小电科技to B数字营销服务的增长空间有限。
让人意外的是怪兽充电做起了与互联网服务毫不相关的白酒生意。2021年怪兽充电推出白酒“开欢”并利用线下点位资源和用户资源进行推广,但目前其白酒业务成效并不明显,新财报中也并未透露白酒业务数据。
可以发现,“小竹兽”在主营的共享充电宝业态的基础上,无限扩充吃喝玩乐等各类生活场景,进一步开拓智能硬件、TOB营销服务等业务边界,构建互联网服务生态圈。也就是说依托共享经济崛起的共享充电宝企业将逐渐摘下共享经济的帽子,逃离共享圈、拓展新业态化身覆盖诸多生活服务的大型平台。
充电宝共享经济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