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之前,“十四五规划”当中又一次着重提到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意义。
从3月份明确提出“新基建”体系到如今,这项国家行动的热度非但没有下降,还不断被上升到新的高度,“新基建”的价值可以说是今年各地方、各行业的核心关注点。而在过去的8个月中,产业界对新基建的认识也不断由粗放走向集约,由简单走向深刻,从概念认知走向落地实践。
我们用农业来做比喻的话,如果说新基建开始时大家关注的是“种什么”,那么现在各地方、各行业,以及社会大众关注的是新基建应该“如何种”,如何多打粮食,如何为数字经济与社会民生带来价值最大化。
这让我想起了几天前的一个消息,袁隆平院士团队的杂交水稻研究迎来了新的里程碑,实现了双季亩产突破1500公斤的惊人成果。如果说新基建是一片新时代的水稻田,那么产业各界不仅需要让新基建被“种植”,还需要关注如何让它的亩产节节攀升,不断惠及社会民生。
想要了解新基建的土壤、种子、亩产,就必须真正到“农田”中去看看——在广西,我们找到了这样一个机会。
11月5日,广西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动员大会暨首批重大项目开竣工仪式在南宁召开。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和华为联合发布了《新基建蓝皮书——数字经济时代智能升级实践》,基于双方对新基建的研究理解和业界经验,为政府和企业借助新基建进行智能升级提供参考和建议。
在新基建与地方产业经济的结合中,广西可以说具有鲜明的代表性。广西借助“一带一路”与“中国-东盟”经济带,处在基础设施高速更新阶段,释放了巨大的社会发展能量。同时,广西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兴起了大批高质量的数字产业与代表企业;同时广西的产业集群具有明晰的数字化潜质,产业智能化能够为广西提供鲜明的新动力(310328)。
交织了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需求的广西,在新基建领域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在起跑线上处于领跑者态势。并且华为还为广西的新基建建设带来了一份关键礼物:智能体。
或许可以这样理解:新基建是一片全新的土地,我们希望在其中收获新的果实;但收获的开启是耕种,智能体就是这份全新的种子。二者结合,新基建的政策布局、产业投资、技术创新可以有效转化成经济增长与行业发展的真实动力。
而耕种的方式,就蕴藏在《新基建蓝皮书》中。
从百越大地到神州遍野,正在迎来一场新基建之春。想要享受这个春天,要从读懂新基建的土壤养分开始。
新基建的土壤养分解析
当我们面对新基建时,首先必然会关注横向的认知,比如新基建包含的技术种类、投资金额、项目数量;同时也不可避免缺乏一些纵向上的解读,比如长期产业建设逻辑、价值转化方式,以及各地方各行业如何在新基建的规模化复制与个性化需求中达成平衡。
如果把新基建想象成土地的话,我们会首先观察土地的面积,却容易忽视土壤的养分分析。而信通院与华为发布的《新基建蓝皮书》,可以说就是首次解读新基建的土地养分与肥力,从纵向的角度重新审视了新基建的内在逻辑。
在目前这个阶段,《蓝皮书》有清晰的产业意义。新基建行动的开端,每个地区、各个行业、每家企业对新基建的理解都会不同,并且对新基建的需求会有动态调整。只有体系化梳理新基建的价值转化方式,才能尽可能达成地方、行业、企业的价值目标统一,实现新基建的合力效应。
为了满足这个需求,《新基建蓝皮书》从产业和学术界的双重角度解读新基建,以大量案例实践为基础,真实解答了新基建如何规划、产业如何建设、传统基础设施和行业如何智能升级等等核心问题。
比如《蓝皮书》指出,新基建是数字经济的新动能,而数字经济的双重核心是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在这一目标下,“新基建”包含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的建设,推动 5G、人工智能、云计算、数据中心、工业物联网、物联网等数字产业落地,实现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和智能化升级,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丰富行业智慧应用,加快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
而在其中,5G、云和AI是新基建的三要素。华为云与计算Marketing部总裁石冀琳表示:“5G是数字高速公路;云对数据进行计算和存储,让计算无处不在;AI对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和决策,是智能升级的核心,让智能无所不及。5G、云、AI是新基建面向产业发展的动力源(600405,股吧)泉,这三要素的融合将催生新基建智能精细化的生产要素配置方式,驱动更多数字化应用场景走向现实,释放新基建产业新价值。”
再向下一层,《蓝皮书》为新基建规划提供了详细的参考框架。包括新基建需要从建设原则、建设路线和保障措施等 3 个大项、16 个小项落实规划。
《蓝皮书》指出,新基建在建设中不仅需要夯实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同时需要发展创新型的融合基础设施,推动传统意义上的社会基础设施向智能化转型,实现传统基础设施与新基建深度融合,从整体提升基础设施服务能力、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
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融合基础上,新基建可以与各行业深度融合,实现产业的提质增效。与5G、云、AI为代表的新基建,正在加快与社会各行业的融合,通过场景化的智能落地,逐步建设全场景智慧。
《蓝皮书》所搭建的逻辑谱系,从新基建的定义、目标,以及核心技术出发,层层推进一步步展示出新基建的产业价值实现方式,以及相适配的建设思路与方案。搭配大量实践案例,《蓝皮书》构成了一套对新基建这片土壤的完整营养分析,帮助政企决策者与社会各行业透视新基建的纵向全貌,以最终价值为导向推动新基建。
可以说,从《蓝皮书》读懂新基建的土壤养分是个开始;下一步是要为这片土地找到合适的种子。
一颗名为智能体的种子。
新基建需要新种子:读懂城市智能体
新基建是创造价值的背景和工具,而不是价值本身。这就像在一片肥沃土地种出高产作物,同时还需要适合这片土地的种子。这颗种子将在新基建的土壤与产业经济的果实之间搭建桥梁。这就是智能体的意义。
在今年华为全联接大会期间,华为发布了政企智能升级的参考架构“智能体”,其包含智能交互、智能联接、智能中枢和智慧应用四层。智能体以云为基础,以AI为核心,构建一个立体感知、全域协同、精确判断和持续进化、开放的智能系统,为城市治理、企业生产、居民生活带来全场景智慧体验。
当智能体的多元化价值,遇到城市经济的新基建需求,就产生了城市智能体。石冀琳认为,城市是新基建的关键,城市智能体是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新的顶层设计和规划框架,把城市打造成一体化智能协同体系,让城市可感知、会思考、能进化和有温度。城市智能体是新基建成果协同应用的框架,将促进5G、云、AI、计算、行业应用等多技术协同创新,牵引本地数字化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智能升级,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整体而言,城市智能体为城市经济的新基建建设,提供了有目标、有方法、有技术含量的价值实现方式,兼顾了新基建的规模化、模块化共性因素,以及地方、行业的个性化需求。作为一颗全新的新基建种子,城市智能体可以为城市本身带来三层显著价值:
1、搭建协同化的技术解决方案体系,让新基建的技术投资组成可协同、能联动、会生长的体系,让城市活用新基建布局。
2、基于5G、云、AI为代表的技术融合效应,让大量新技术成果高效转化为城市发展动能,避免重新发明轮子,解决技术间的兼容与协调难题。
3、城市智能体直接适配本地需求,保证了新基建建设与本地经济需求、地方各行业应用之间的强联接,从而让新基建布局适配区位经济发展的需求和优势。
整体而言,如果你从《蓝皮书》读懂了新基建的土壤养分;那么城市智能体就是基于新基建的营养,把建设思路、技术方案与实践经验凝结成一颗种子。
而这颗种子,已经花开结果,满眼风华。
花开百越,硕果倾城
在科技产业中,一个新生态的上升一般要符合两项特征:横向来看,它需要具备可复制、可推广的价值,能够满足充足的产业需求;纵向上看,新生态需要能够深层满足一个需求项以下的众多具体需求,带来深度融合的价值必要性。
在推出之后的短短两个月时间里,我们已经可以看到智能体具备横向快速推广,纵向满足深层产业需求的两大特质。
比如说,我们以一座座城市作为横向坐标轴,会发现城市智能体的落地速度非常惊人。在HC大会期间,深圳市政府和华为就共同发布了鹏城智能体。鹏城智能体将以“数据”为基础,融合5G、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数基、数网、数纽、数脑、数体”系列工程,打造数据驱动的、具有深度学习能力的城市级一体化智能协同体系。
随后不到一个月,在9月29日成都高新区管委会与华为签署了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项目合作协议,宣布共建蓉城智能体。在这项合作将结合成都市的新基建以及智慧城市建设规划,发挥华为在5G、云、AI、计算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帮助成都市建设成都智慧城市数字底座和城市智能中枢。
截至目前,华为已经联合深圳、成都、福州、南昌宣布共建鹏城智能体、蓉城智能体、榕城智能体、洪城智能体,携手伙伴在超过600个项目中探索和实践智能体,广泛应用于政府与公共事业、交通、工业、能源、金融、医疗、科研等行业。
硕果倾城的城市智能体,用极短的时间开启了深刻满足每座城市自身定位与发展需求的城市智能体打造。这也恰好说明了城市智能体为什么是政企智能化升级的理想架构。
而纵向捕捉智能体中的技术产业价值,我们还是要回到地区经济的新基建发展中。以壮美的百越大地为例,华为云与AI的技术能力、产业价值、生态赋能已经全面落地广西。在广西的各主要产业脉络、各个代表性企业,以及深度发展的区位经济需求中,我们都可以见到华为提供的技术赋能。
比如在广西重要的汽车产业中,华为与上汽通用五菱共建的全球首条集成“5G+V2X+无人驾驶+远程驾控”4项前沿技术的公开测试道路已经落地柳州,未来还将在柳州规划建设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先导示范区;在华为与柳汽的合作中,成功打造了基于5G的远程医疗智慧救护车、5G远程操控工程机械车,帮助广西实现“交通强国”的未来发展期望。
在与广西制造业体系的合作中,华为与南南铝合作打造端云协同的铝材表面质量AI检测系统;助力桂林国际线缆集团完成利用AI技术进行设备故障定位及预测,实现预计每年节省设备运维成本200万元;华为与柳钢合作打造的智慧配煤炼焦系统,通过AI技术科学进行原料配置,预计每吨焦炭生产节约5-15元,年节省成本至少可达6000万元。
此外,华为还深度参与了广西各地的智慧城市建设,通过顶层设计、建设实施和运维运营等多种方式服务南宁、柳州、桂林、钦州、梧州、崇左等城市数字化和智慧化建设;助力“数字大化”、“智慧凌云”建设,整合县域信息化资源,带动数字乡村发展。
这些深度合作,是广西新基建发展中的核心动力,也是在广西打造智能体的基础。有理由相信,我们很快会在广西看到城市智能体落地。智能体作为一颗全新的种子,将给广西新基建发展带来全新动能。
放在历史进程中来看,中国正在推进的新基建,是历史上首次多技术协同、高度融入智能化发展、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国家级基础设施建设。向前找寻不到参照系,未来必须由我们自己来播种和探索。
这种情况下,用产业经验、技术融合、开放生态搭建的智能体架构,可以有效提升新基建的价值转化效率,让新基建以最快的速度从设想化为实践。
新基建提供的是土壤,而社会经济普遍发展的智能时代才是最终的果实。在收获的前夜,我们需要读懂并且种下那颗名为智能体的种子。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脑极体。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易商讯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