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 “嗒、嗒、嗒、嗒”,伴随着秒针摆动似的音乐声,观众席点阵式的光亮像萤火虫般不断打散再聚合,每次聚合时依次呈现出10、9、8……的字样,宛如新年倒计时的电视画面。当最后一个“0”的灯光字样出现时,音乐由单调的嗒嗒声变得激昂,赛场区域的灯光骤亮,将莹白的冰场变成了天然的显示器,变幻出各式各样的图案。 这是国家体育馆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精心打造的一套“云端互联观众互动体验系统”,也是科技冬奥重点专项项目。赛场的每一个座椅内都有一个基于RFID技术的定位标签,荧光棒在靠近座椅时,通过内置的RFID读取芯片与座椅编号进行绑定。利用内容制作和演示系统,编创人员把每个有编号的座椅当作一个“像素”进行内容设计,并通过视听控制工作站和无线遥控装置对绑定编号的荧光棒发出指令,借助荧光棒内置的无线芯片控制荧光棒的明灭与色彩,将整个设计内容精确地映射到每个与座椅绑定的荧光棒上。 “由于人眼的视觉残留特性,当所看画面的帧率高于每秒1012帧时,就会认为是连贯的。这套系统的图像刷新率可达每秒20帧,接近于一般的动画,且荧光棒内置的LED灯是256色的,整体展示效果非常震撼。”互动体验项目负责人介绍称,“这套系统与特殊灯光、投影系统协同工作,为转播商拍摄营造出美轮美奂的现场氛围,可以激发运动员和观众的热情,提升北京冬奥会的品牌形象。”除了将观众坐席变成电影巨幕的“金手指”外,该系统还具有“导航”功能。编创人员将不同区域座椅上的荧光棒设定成常亮的不同颜色,观众就可以根据灯光颜色快速找到自己所在的区域。 作为整套系统的“传导神经”,无线电技术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荧光棒与座椅信息的绑定利用了RFID技术,控制服务器对荧光棒的控制则是借由无线遥控装置发送指令。据介绍,整个场馆共布设了3个无线遥控装置,使用2.4GHz频段,控制着场内8000多个荧光棒。 2.4GHz频段具有带宽大、耗电低等优点,蓝牙、无线USB、WiFi、无绳电话、微波炉等共用这一频段,因此该频段频谱资源非常紧张,电磁兼容问题也日益凸显,无线电干扰风险大。 “作为现代化大都市,北京2.4GHz频段的频谱资源使用率非常高,能用的频谱资源极为有限,同时它又是公共频段,一旦有干扰发生,也只能通过规避或协商来解决,因此,频率指配和干扰协调是这个项目无线电保障方面的两大难点。”国家体育馆无线电安全保障团队负责人称。 为加强对该项目的保障,北京冬奥会无线电管理协调小组频率管理组在项目立项阶段时提早介入,与项目组深入沟通,详细了解发射频率、调制方式、占用带宽、占空比等重要参数,并结合场馆各类无线电业务做了大量频率兼容性分析,尽最大努力为其指配专用信道,以降低无线电干扰出现的可能性。在确定该系统使用不影响公共WiFi以及其他优先级更高的系统的前提下,频率管理组最终为该项目指配了3个频点。3个频点一经指派,国家体育馆无线电安全保障团队就立即开展实时保护性监测,及时排除无线电干扰,并对所有进入场馆的无线电发射设备进行核验检测,保障项目顺利推进。 “他们的工作做得非常细致,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强有力支撑。”互动体验项目负责人评价道,“测试赛时,曾经出现过频点干扰,造成部分荧光棒显示错误,无线电安全保障团队迅速响应,快速排除了干扰。” 后续,无线电安全保障团队将持续做好场馆及周边无线电保护性监测、无线电设备检测、干扰排查等工作,为科技冬奥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