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CTO原创稿件】
提到比亚迪,大家听过“秦汉唐宋元”这些车型,想到“刀片”电池,或者用过的手机充电器上印着“比亚迪电子”。
的确,以电池起家的比亚迪,目前在电动车的动力硬件“三电”——电机、电池、电控上实力不俗,甚至市值超过戴姆勒,但谁听比亚迪谈过自动驾驶呢?
前几天,比亚迪宣布和Momenta自动驾驶科技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迪派智行”,比亚迪副总裁杨冬生担任法人,“电池大王”终于主动拥抱了自动驾驶技术。
Momenta是谁?这家成立于2016年9月的科技公司很少被外界了解。momenta本义是动量,公司的中文名叫“初速度”。
Momenta在成立时就确定了“飞轮”技术路线和“两条腿战略”,左腿做量产车的自动驾驶,右腿做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利用“左腿”收集用户的使用数据,再将收集到的数据回流到“右腿”,并按照“飞轮”路线让自动驾驶算法不断迭代。所以,Momenta早就想好了要用“左腿”和车企们交朋友。
“飞轮”并不是什么玄学,它学习了特斯拉的AI技术路线,希望机器能够利用数据,自我学习、自我成长。
众所周知,要实现更高级的自动驾驶,首先要通过车载系统收集海量的行驶数据,再将海量的数据标记和分类,提取最有价值的数据,这些数据也称黄金数据;接着利用黄金数据训练算法,推动算法迭代,如此往复,最终形成一个称为“飞轮”的自动化闭环。
目前Momenta在环境感知、高精地图、行为预测等环节已实现了“飞轮”路线,L2级自动驾驶功能已经在量产车上应用。
从整个逻辑看,自动化闭环其实是所有自动驾驶技术团队,乃至整个AI行业都在奉行的方法,等到自动驾驶成熟,各团队的技术差异不会太大。而比亚迪与Momenta联姻,其实是后者更主动。
在找到车企合资生产“左腿”之前,所有和Momenta一样的自动驾驶科技公司,都是从Robotaxi开始的。
根据分析,目前Robotaxi的运营成本已经和普通的出租车很接近,但从法规和自动驾驶技术来看,Robotaxi真正广泛应用仍需很长时间。
那么谁会在一个长期投入却没有回报的事上不停撒钱呢?
首先就是想用Robotaxi取代“人开车”的出行平台。滴滴,已经自建团队做Robotaxi。目前,国内和Momenta一样做Robotaxi的自动驾驶公司还有6家:百度、小马智行、文远知行、元戎启行、AutoX、轻舟智航,其中几家已经和出行平台达成合作。
比如,高德地图投资了文远知行和AutoX,广汽的“如祺出行”也投资了文远知行;吉利的“曹操出行”投资元戎启行,明年将在杭州亚运会应用Robotaxi;百度已经在“百度地图”和“萝卜快跑”两个App上提供Robotaxi服务。
由一汽、长安、东风共建的T3出行平台也在为Robotaxi这个终极目标寻找技术伙伴。上面几家自动驾驶公司都得到了出行平台的长期输血,唯独Momenta没什么动作,它正忙着给“左腿”找婆家。
另外两家小马智行和轻舟智航,则将目标瞄准了商用车市场。小马智行副总裁莫璐怡就表示他们正在智能重型卡车上发展;轻舟智航的龙舟ONE自动驾驶小巴已经在苏州、深圳、武汉等6个城市常态化运营。宇通客车也与文远知行合作自动驾驶小巴。
在成立合资公司之前,Momenta只有通用和丰田提供的资金和车辆支持。而通用和丰田几乎投资了国内所有做Robotaxi的自动驾驶公司,目的是为自己收集高精地图和自动驾驶数据,这一目的与Momenta的“左腿”背道而驰。
于是,今年初Momenta开始接触上汽,使用Momenta自动驾驶方案的“智己L7”车型计划在12月开始交付。
11月12日,被吉利收购的路特斯汽车,和Momenta成立了合资公司“路特斯机器人”。巧合的是,Momenta在路特斯、比亚迪两家合资公司中的持股比例都是40%,看来它用了同样的“左腿”战略。
对Mometa来说,比起Robotaxi只能在特定区域内收集数据的方式,尽快和车企合作,把技术应用在量产车中,让自动驾驶越早渗透普通用户的日常出行,越能更快获得真实、广泛的数据,Momenta的“两条腿战略”才能真正达成。至于比亚迪,它的Dipilot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其实是Tier1的瑞典维尔宁公司做的,L2级的功能确实能实现,但将来OTA升级会很麻烦,并且双方只有“钱”的关系,和Mometa合作在数据和技术上都是双赢。
【51CTO原创稿件】
来源:51CTO刘骏飞
比亚迪自动驾驶MomentaRobotaxi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