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上海,编辑 李红晖)讯,随着自动驾驶领域的利好消息不断,自动驾驶产业上下游的资本市场也开始活跃。
近日,无人驾驶机器视觉传感产品供应商“殷创科技”宣布完成过亿元的A轮融资,由盈科投资和元创资本领投,安信证券战略投资。据悉,本轮融资将用于加强殷创在视觉传感领域已有的各类产品线,增强欧美市场技术支持与商务推广,完善车载产品生产体系与能力。
在经历了2018年的融资高潮、2019年的低谷后,今年的自动驾驶投融资热度开始回归。有相关数据显示,截至第三季度,今年我国自动驾驶项目投融资事件多达69次,总投融资金额达629亿元,融资企业范围涉及自动驾驶方案、雷达、芯片等产业链上下游。
透视自动驾驶赛道一二级市场投融资
据星矿数据统计显示,自今年9月以来,自动驾驶一级市场中已有21家企业获得融资,其中,有12家企业获得上亿元的融资。今年11月,Momenta以C+轮的超5亿美元融资,成为今年中国自动驾驶领域最大规模的融资事件。
另外,从涉及的领域看,自动驾驶技术、自动驾驶安全、自动驾驶解决方案、L4级自动驾驶、自动驾驶相关软硬件研发等都是资本集中关注的范围。而从投资方来看,红杉资本、高瓴创投、阿里巴巴等头部机构也参与其中。(今年9月以来的融资事件详见下表)
与此同时,二级市场自动驾驶概念股的资本运作十分活跃。据星矿数据统计显示,截至今年9月份,共有19支自动驾驶概念股通过IPO、增发股票、发行可转债等形式进行融资。(具体案例详见下表)
“无人驾驶之城”落地,政策利好消息不断
资本市场的火热,与政策的导向不无关系。
据悉,我国一直高度重视自动驾驶产业的发展。2015年5月印发的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的战略文件《中国制造2025》中,将智能网联汽车列入十大重点发展领域。
今年以来,国家多个部门也开始在自动驾驶领域发力,出台多个自动驾驶相关的规范性政策文件,积极推动智能驾驶技术的研发和试点。
具体来看,今年2月,国家11个部委联合出台《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其中提出,到2025年实现有条件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达到规模化生产,实现高度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在特定环境下市场化应用。
此后3月,工信部发布《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将驾驶自动化分为0~5共6个等级。4月,交通运输部发布首个自动驾驶相关的公路技术规范文件《公路工程适应自动驾驶附属设施总体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10月,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推进交通运输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问题的意见》,其中也提及要建立健全自动驾驶等新技术应用相关制度。11月颁布的 《道路运输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中也提到国家积极推进大数据、 信息技术 、自动驾驶等技术在道路运输领域的发展和应用。
除了国家层面的政策利好,地方政策和相关试点也在逐步推进中。今年7月下旬,上海市印发《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导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上海新能源汽车制造业产值达到3500亿元左右,在人工智能领域更明确指出要重点发展自动驾驶。
值得关注的是,11月25日,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工作办公室公布,北京正式开放国内首个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商业化试点,这标志着国内自动驾驶领域从测试示范迈入了商业化试点探索新阶段。
平安证券在研报中指出,自动驾驶的商业化运营试点对于提高交通安全、出行效率、探索新的商业模式等方面具有里程碑意义。
产业链前景广阔,但无人车运营仍处于持续投入期
从市场来看,BAT、谷歌、英特尔等互联网头部企业入局,并加大在自动驾驶领域的研发投入,传统大型车企如奥迪、宝马、奔驰等也在紧随其后,加码在该领域的的布局。
商业化落地进程的提速,资本市场的爆发,巨头的入局,都将激发自动驾驶产业链的潜力。
据中商情报网发布的《2021年中国无人驾驶产业链上中下游市场分析》数据显示,2016-2019年我国智能驾驶市场规模由490亿元增至1702亿元。据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1年我国智能驾驶市场规模可达2358亿元。
同时,市场渗透率也将随着产业的发展不断提升。据IHS Markit今年8月发布的报告《中国自动驾驶市场和未来出行市场展望》预测,假设国家层面的激励措施在市场上取得积极效果,规模效应在技术成本上快速显现,新兴商业模式有效推动更高级别自动驾驶的发展,未来自动驾驶的渗透率将快速提升,2025年L2以上的新车渗透率至少达到45%,2030年将达到80%以上。
另外,自动驾驶赛道的飞速发展,对供应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能提供软件+硬件整体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将更加受到青睐。而这一点,从一级市场的资本动向也可窥见一斑。据《科创板日报》不完全统计,自今年9月以来,在自动驾驶的一级市场中,包括宏景智驾、环宇智行在内的多家企业均为软硬件兼备的供应商。
与此同时,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积累及单车成本的下降,无人车市场也同样充满想象的空间。有数据显示,到2030年中国无人车服务市场规模有望达1.3万亿。
但目前来看,无人车运营企业多数处于收入规模较低、投入额较大的亏损期,甚至如Uber等早期头部网约车企也因盈利压力过大出售其自动驾驶技术公司。不过,随着如百度、小马智行、文远知行、滴滴、特斯拉、小鹏汽车等国内外无人车商业运营玩家的涌入,或将进一步加速无人车商业模型的成熟。
来源:科创板日报 李红晖
智能驾驶自动驾驶无人车百度滴滴特斯拉小鹏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