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商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网络 » 物联网 » 正文

氢能源,新能源“新宠”,在未来的产业及价值空间不可估量 氢能源,燃料电池,双碳,清洁能源,新能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11-30 09:54:19
导读

极客网·极客观察11月29日(文/水木)最近,有关氢能源的话题热度不减,在整个新能源赛道里,除了风能、光伏、锂电以外,未来氢能源必然会在其中占据重要席位。首先,从国家到地方关于大力扶持氢能源开发利用及相关产业的政策连续出台,其实早在去年开始,关于加大利用氢能源的政策指引就已经明确。2020年9月份,财政部等五

极客网·极客观察11月29日(文/水木)最近,有关氢能源的话题热度不减,在整个新能源赛道里,除了风能、光伏、锂电以外,未来氢能源必然会在其中占据重要席位。

首先,从国家到地方关于大力扶持氢能源开发利用及相关产业的政策连续出台,其实早在去年开始,关于加大利用氢能源的政策指引就已经明确。

2020年9月份,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提出“以奖代补”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同时提出示范城市群还可获得更多奖励。

今年11月份,交通部制定印发《综合运输服务“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积极推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船舶在运输服务领域应用,加大运营、通行、停车、充电等政策支持。加快充换电、加氢等基础设施规划布局和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每年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80%。

基于国家层面政策引导规划的出台,带动了一大批地方先后为氢能源搭台,也吸引了不少企业涌入赛道。

在企业阵营里其中最重量级的选手莫过于中石化。

中石化提出要在未来5年,根据市场形势、自身财务情况等开展氢能业务投资,要成为中国第一氢能公司,将氢能作为中石化新能源板块的核心业务,加快打造成为‘油气氢电服’综合能源服务商。”并且要在今年发展100座加氢站,“十四五”期间规划建设加氢站1000座,未来5年初步计划总投资超过300亿元。

可以说,一方面是政策力挺,另一方面相关能源龙头企业的全面投资布局,等于是在商业应用层面给了氢能源一个大大的确认键。

氢能源之所以会成为多方力捧的新型能源,其关键在于零排放,且随着制氢技术的不断提高,包括制氢成本、运输成本及储藏成本也在逐步降低,这就为大规模的商业化应用铺平了道路。

尤其是围绕实现“3060”双碳目标,氢能源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和必要补充地位。当下氢能源的大规模发展及利用受到全球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

根据国际氢能委员会和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最新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到2050年氢对全球碳减排的贡献将超过20%,可累计助力减少800亿吨二氧化碳排放。该报告指出,未来,氢能产业将持续扩大部署规模,并呼吁各国投入更多资金助力氢能产业快速发展。

报告指出,作为可再生能源、生物燃料及提高能源效率等其他脱碳技术的补充,包括绿氢和蓝氢在内的“清洁氢”在钢铁、海运、航空和制氨等行业的深度脱碳过程中,可有效提高成本效益、加速碳减排进程。预计未来30年内,氢能够帮助碳排量大的产业累计减少800亿吨二氧化碳排放。

同时,占全球排放量约19%的移动应用终端,包括地面交通、海运业和航空业,也将成为氢最大的终端使用领域。其中,远程航班和集装箱船,是脱碳最具挑战性的领域之一,报告认为,氢与生物燃料结合是实现这些领域完全脱碳的唯一途径。

当然,对于氢能源来说,虽然外界将其比作“终极清洁能源”但这主要还是指“绿氢”。

在谈到氢气的提取技术时,可以将其划分为灰氢、蓝氢、绿氢三种,灰氢指由天然气、煤等化石燃料生产的氢气,制取过程成本最低,但碳排放量高,在化工行业应用普遍;蓝氢是灰氢的“升级版”,在氢气生产环节配合碳捕捉和封存技术,能够减少90%左右的碳排放,成本相应更高;绿氢则是利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再电解水生产氢气,成本最高。其中,绿氢从源头上杜绝了碳排放,是真正意义上的清洁能源。

所以从三种制氢技术的角度分析,目前绿氢的制取成本虽然最高,但却也是主要应该突破的技术路线,是调整能源结构实现完全转向新能源的主要手段之一。

目前来看,围绕氢能源的产业布局大幕正在缓缓拉开,由于氢能源所具备的天然优势其在未来的产业及价值空间不可估量。

来源:极客网 水木

氢能源燃料电池双碳清洁能源新能源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本文氢能源,新能源“新宠”,在未来的产业及价值空间不可估量 氢能源,燃料电池,双碳,清洁能源,新能源链接:http://www.esxun.cn/internet/33570.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Copyright © www.esxun.cn 易商讯ALL Right Reserved


冀ICP备202303816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