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北京正式开放国内首个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商业化试点。百度和小马智行成为首批获许开展商业化试点服务的企业,现阶段将在北京经开区60平方公里范围投入不超过100辆自动驾驶车辆开展商业化试点服务。据悉,在保障市场公平竞争原则的前提下,企业可采取市场化定价机制。
100辆智能车上路行驶,并且只能在限定范围内载客,这一试点的起步规模并不大。但笔者认为,从整个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本次商业化试点犹如人类登月过程中“阿姆斯特朗的关键一步”,因为这标志着国内自动驾驶领域从测试示范迈入商业化试点探索的新阶段。
从技术成熟性的角度来看,当前自动驾驶的可靠性是有保障的。尽管今年特斯拉发生过多起疑似失控的事故,但后来基本被证明是驾驶员的责任。而根据麦肯锡发布的《展望2025 · 决定未来经济的12大颠覆技术》研究报告显示,自动驾驶位列十二大颠覆技术的第六位。罗兰贝格研究预测,2020年全球自动驾驶车端系统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138亿美元,到2030年市场规模将约5000亿美元。可以说,在全球范围内,自动驾驶的前景都被广泛看好。这项看似科幻的技术,在政府、资本和企业的共同推进下,逐步完成了从理论到技术、从研发到落地的过程,正在一步步迈入现实。
不过正如其他技术一样,商业化也是自动驾驶下一步发展的关键节点。笔者注意到,在本次商业化试点正式启动之前,支撑企业和研发人员的资金主要还是来自外部融资,这次上路的100辆智能车尽管数量不多,运营价格也没确定,但至少能够让企业看到内部造血的可能。据不完全统计,近10年来自动驾驶项目投融资事件达到376起,披露的融资总金额近2377.5亿元,其中2020年的融资总额达到436.3亿元,同比增长136.9%。如此庞大的外部投入,也都在期待自动驾驶这个行业能够早日商业化并带来回报。
因此,本次北京首次启动自动驾驶的商业化试点,对于自动驾驶企业、投资机构来说都具有无比重要的意义。尽管也许自动驾驶在安全性、配套法规、量产成本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但一项新技术如果始终停留在实验室和封闭场所,就永远不会有成熟的一天。通过本次在北京经开区的商业化试点,相信以百度和小马智行为代表的企业能够获得许多宝贵经验和反馈,反哺自动驾驶的研发。
有意思的是,同样是在11月25日,现代汽车宣布将在明年起在首尔的部分区域正式运营其L4级自动驾驶汽车IonIQ SUV,并启动移动乘车服务Roboride。这意味着,在自动驾驶的大潮面前,外国企业表现得一样急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