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 科技赋能发展,创新决胜未来。科技创新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创新版图之中,成都坚定自信,紧抓创新机遇,勇攀科技高峰,破解发展难题,向着科技竞争的“制高点”进发。目前,成都拥有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60余所,中科院光电所、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等国家级科研机构30余家,牵引动力国家实验室、生物治疗国家实验室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126个。
即日起,本报推出《对话未来》策划报道,视野聚焦面向世界前沿科技的成都超算中心、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等大科学装置,走进西南交大牵引动力国家实验室等“国”字号实验室,聚焦量子科技、航空航天等未来前沿科技,走近两院院士以及行业领军人物,开启与一座城市创新开拓的未来“对话”。
【走进未来】
随着人类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深入演进,当今世界,以先进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兴技术正深入发展,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与国家战略科技实力的重要支撑。而超级计算机更是被誉为科技创新的“发动机”,成为国家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019年12月,位于成都科学城的西部“最强大脑”——成都超算中心正式开工建设,2020年9月正式建成投运,成为中国西部首个国家超算中心,主机性能排名进入全球前十。应用领域涵盖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能源化工等方面。
作为西部“最强大脑”,成都超算中心有何“过人之处”?运行一年,成都超算中心“算”出了哪些成果?近日,记者走进西部(成都)科学城,揭开成都超算中心的神秘面纱,探寻成都超算中心引领的未来方向。
小土坡成长为算力高地
“算力已成为我国当前最具活力、最具创新力、辐射最广泛的信息基础设施,算力成为衡量数字经济活力的关键指标。”《中国算力发展指数白皮书》指出。在大数据高速发展的今天,承担众多前沿科学领域的应用计算研究和服务,国家级超级计算中心应运而生。目前,我国共有10个国家超算中心,除成都中心外,其余均分布在我国沿海和中部地区。
国家高性能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性能计算机总体专家组成员何铁宁表示,成都超算中心的建成填补了国家超算体系在我国西部地区的布局空白,将加速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大数据处理产业聚集。
作为成都超算中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顾勤既是成都超算中心建设的参与者,又是建成的见证者。
“别看现在的成都超算中心已经成为新的城市地标,但是在两年前,这里还是一个小土坡。”回忆起两年前的情形,顾勤颇有感触。成都超算中心从2019年8月启动建设,2020年9月建成投运,总建筑面积达6.17万平方米,在一年不到的时间内,完成了整个中心园区主体建设、超算主机及配套系统的安装、调试及测试等工作。更让顾勤感到骄傲的是,“超算系统本身的建设时间仅用了6个月,这在国内科技创新领域都算得上是惊人的速度,可以说,成都超算已经创造了国家超算中心建设史上的新纪录。”
目前,成都超算中心已为35个城市560余家用户提供超算服务,累计提供3.93亿CPU核时、1400万DCU卡时的服务,部署学科计算软件200余个,完成10余个国家级、省部级超大规模课题项目。
强调“超算+”创新应用
大科学装置是打造原始创新的国之重器。作为西部的重大科学装置,成都超算中心从谋划之初就承担了重大使命。从建成投用到后期运维,从自身发展到带动地区产业发展,如何从零开始探索?为此,在成都超算中心筹备阶段,顾勤随相关团队前往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长沙、无锡等超算中心考察,并对超算用户进行调研,答案也逐渐清晰。
走进超算机房,可以听见低沉的水流声,那是超算机房的液冷系统在运转。成都超算中心创新采用全球领先的浸没式相变液冷技术为超算核心设备提供高效换热,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能耗,相比较传统数据中心节能50%,实现了低碳排放。
“要说到成都超算与其他国家超算最大的不同,主要是除了围绕科技创新外,我们更加强调‘超算+’的创新应用,强有力地支撑产业发展和智慧治理服务。”顾勤表示,现在已经探索了“超算+大数据”“超算+大健康”等模式,不仅服务于传统科学计算,重点围绕科技创新、城市治理、产业发展、社会服务四大方向激发数据要素新动能,筑强算力底座新支撑。
以天气预报为例,目前成都超算中心正在为成都市气象局、四川省气象局的区域高分辨数值预报项目提供算力支持和技术服务。服务城市产业民生方面,在助力碳中和领域,已为中石化、四川大学低碳所等43家新能源研发单位提供算力服务和技术支撑;在医疗健康领域,已与川大华西医院、深圳肿瘤医院等医疗机构用户开展联合研发合作;在灾害预警方面,已为四川省气象局、成都市气象局等灾害预警类用户提供算力支撑服务;在城市治理领域,已为云从科技、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等用户提供算力支撑服务。
聚焦“隐私计算”这一未来产业发展的新方向上,成都超算中心也有着具体的表达。“我们已经探索出了‘超算+隐私计算’的创新实践路径。”顾勤说,成都利用超算算力破解隐私计算执行效率瓶颈,搭建全国首个“隐私计算”大规模应用平台,将支撑更多产业生态创新应用场景,构建产业协同新引擎。
服务成渝共建科技创新中心
总面积18.5万平方公里,2019年常住人口9600万人,地区生产总值近6.3万亿元……近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发布,面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丰富的数据资源,成都超算中心作为区域内唯一国家级算力底座,将支撑数据要素创新协同应用基地、跨地市数据要素流通实验室、成渝数据要素流通实验室等重点研究的计算工作。
“在服务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方面,将重点支撑国家实验室、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科研机构及科技领军企业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顾勤谈道。
在技术研发方面,成都超算中心将重点围绕新构型动力、结构功能材料、精准医学、能量转换技术、高分辨光学成像、新型燃料与材料、软件与智能技术、智能芯片设计、碳中和技术、前沿生物技术、核聚变技术等领域,提供重点服务。
面向未来前沿技术,成都超算中心将重点支撑量子计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区块链、光刻设备、先进计算及数据服务、6G等领域的创新发展。
链接云计算产业上下游资源,实现同频共振。依托已落地的华为鲲鹏等头部企业,成都超算中心将引聚上下游高新技术单位,打造超算产业生态,赋能碳中和、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医疗健康、先进材料、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优势产业的升级和突破,提升成都市乃至整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承接国家重大科技创新和战略性项目的能力,实现超算与经济社会发展、与未来产业规划的深度融合。
【未来场域】
算力“底座”支撑 打造数字经济新高地
冬日暖阳下,兴隆湖,碧波荡漾,一块巨大的石匾上,赫然刻着七个大字——西部(成都)科学城,成都超算中心就坐落于此,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算力支持。
在算力已成为新的生产力和生产资料的当下,培育、壮大成都云计算产业需要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加速数字经济发展。
在成都东部新区阿里云西部云计算中心及数据服务基地施工现场,施工人员个个干劲十足。面向未来,阿里云西部云计算中心及数据服务基地将推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经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成都东部新区聚集发展,构建新经济产业生态圈,拉动西南地区数字经济相关产业近千亿元产值。
新技术的应用,离不开强大的计算能力。抢抓云计算产业发展的制高点,成都推动科技创新应用与产业转型升级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成都云计算产业,助推到2022年,成都数字经济重点领域产业规模超过3000亿元。
面向未来,成都将紧扣国家“十四五”规划发展战略,在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生活的整体框架下,以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为契机,继续大力发展新经济,利用科技创新赋能,以完备的数字经济体系,赋能城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力争到2025年,成都将高水平建成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数字经济整体发展水平保持全国第一方阵前列,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经济新高地。
【前沿对话】
国防科技大学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廖湘科:超算后时代必将来临
“当前,超算系统已经在交通、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得到了大范围应用,并不断推动国产操作系统、高端服务器快速发展,为人工智能快速崛起提供了新计算引擎。”廖湘科表示,异构结构将为超算未来发展提供新思路,而利用芯片内NoC网络来缓解CPU和加速器的带宽瓶颈将成为我国实现异构结构的主要方式。“超算后时代必将来临,我们将在协同设计、异构计算、晶圆级互连、存算一体等方面迎来新挑战。”
(成都日报记者 宋妍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