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亿晶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亿晶光电”)发布关于公司控股子公司拟出售资产的公告。
亿晶光电公告
公告称,亿晶光电控股子公司常州亿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常州亿晶”、“转让方”)拟通过常州产权交易所有限公司以产权交易的方式出售部分闲置资产。
亿晶光电目前闲置设备主要是2021年5月份前停用的158.75尺寸的电池和组件产线,截止2021年10月31日,闲置设备账面原值6.50亿元,累计折旧2.82亿元,计提减值准备0.34亿元,账面价值3.34亿元。
作为我国老牌光伏企业,亿晶光电在2003年就已成立,比现在耳熟能详的晶澳科技和晶科能源还要早,占据了非常有利的时机。在成立后的几年时间里,亿晶光电也确实展现出了不俗的实力,连续攻克单晶硅棒和电池生产问题。
2007年9月,亿晶光电获得国家科技部“重点高新技术企业”证书;同年10月电池组件产品进入市场,成为我国首批尝到光伏产业红利的企业。
亿晶光电
然而,随着亿晶光电的扩大,对资金的需求也愈加强烈,需要通过上市来获得更多资金,就此暴露出亿晶光电创始人荀建华不善资本运作的弱点。也是这个弱点,让亿晶光电从意气风发走到了现在连续亏损的境地。
起初,荀建华想让亿晶光电赴港上市,考虑再三后又决定在A股上市。如此变动浪费了大量时间,导致亿晶光电错过了在A股上市的黄金时间,同时遇到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在连番受挫后,亿晶光电只能通过借壳上市。
但在借壳时,荀建华跟海通食品签订了大额的利润补偿协议。规定置入资产在2010年度、2011年度、2012年度及2013年度净利润分别要达到3.04亿元、3.49亿元、3.70亿元以及3.39亿元。为今天亿晶光电的困境埋下了伏笔。
2011年,是亿晶光电业绩承诺的第二年,却遇上了全球光伏产业“寒冬期”。当年亿晶光电1.06亿元的归母净利润和高达3.49亿元的业绩承诺就已相差甚远,更别提2012年的大幅亏损,叠加2013年的业绩缺口。几年后的结果,是让本想通过上市壮大亿晶光电的荀建华,背负了超过十亿的负债。
尽管随着我国光伏产业的崛起,全球光伏产业也走上了发展快车道,但深陷债务泥潭的荀建华,已无暇顾及亿晶光电和光伏产业的发展,而是谋划转让亿晶光电股权偿还债务。
2016年,荀建华和深圳市勤诚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勤诚达”)商定,将以30亿元的价格转让约20%股份给后者。结果又因未按照规定进行披露,后续被证监会启动立案调查并给予行政处罚。
而勤诚达收购亿晶光电的目的,也并非要全力进军光伏产业,而是想要通过亿晶光电的“壳”达到上市的目的。也就是说,短短几年时间,亿晶光电就从借壳上市,变成了其他企业眼中的“壳”,想必创始人荀建华的心里,也是五味杂陈。
亿晶光电
因此在今年7月10日,亿晶光电发布关于持股5%以上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减持股份计划的公告。按照规划,本次减持股份计划完之后,荀建华及其家族,将从其一手创建的亿晶光电中彻底退出。
在“无心恋战”的荀建华和“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勤诚达经营下,亿晶光电在过去几年交出如此惨淡的业绩,也就不难想象。2019年净利润亏损3.03亿;2020年亏损6.52亿;今年前三季度亏损1.99亿,不到三年时间亏损近12亿元。
如今,亿晶光电要出售闲置资产,也并不让人意外。随着市场集中度的提高,二线企业的生存空间被进一步挤压,如果没有大的突破,估计很快就会被市场淘汰或沦为地方性企业,更何况是近年来一直在“走下坡路”的亿晶光电。
而在大尺寸组件攻城拔寨的环境下,只怕亿晶光电这158.75尺寸的电池和组件产线也甚少有企业会有兴趣。
亿晶光电光伏组件太阳能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