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 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提出,加快推进工业领域数字化转型,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
业内专家认为,加速发展能源工业互联网是推动能源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举措,双碳目标将进一步推动能源工业互联网发展进入加速期。
我国能源领域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从2019年起步,由国务院国资委等五部委,组织22家能源央企、26个省(区、市)国资委和46家能源国有企业共同打造,着力解决能源行业工控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推动能源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提供有力支撑。随着国家级平台的建设发展,共商、共建、共享的平台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开放包容的能源工业互联网生态正在加速形成。
能源智慧中枢在双碳进程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能源工业互联网以网络为基础、平台为中枢、数据为要素、安全为保障。其平台又被称为能源“大脑”,能够汇聚能源生产、安全、经济、消费等数据,构建可感、可知、可视、可控的数据资源体系,支撑不同能源设备、系统、场站、企业、区域间实时安全感知与协同交互的应用场景,以及常态化平台运营管理、数据共享交易和生态链协同等活动。
国家级能源工业互联网平台专项工程由国家电力投资集团等15家能源国有企业共同出资组建。平台的功能定位聚焦两个主要方面:通过能源工控安全态势感知和能源大数据应用服务,一方面发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用,为能源管理和决策提供支撑,另一方面推动能源行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
在保障能源安全方面,目前,国家级能源工业互联网平台已初步构建起全国性能源工控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系统。平台累计接入3600余个国有发电场站安全数据,实现风光水火核5大类、31个省(区、市)全覆盖。平台建设以来,已累计向场站和集团侧推送分析报告97163份、咨询类回访报告1248份、取证分析类报告282份、高危告警事件通知212份,资产分析类报告20份,完成15家集团83个电厂共16061721次告警消缺,相较去年同期威胁告警下降90%,全面提升了国有发电场站的安全防护能力。
在推进能源转型和提质增效方面,平台已初步实现发电类数据汇聚和分析利用,具备向煤炭、石油、天然气等领域复制推广的条件。电力经济类数据可自动采集。平台已开展与12家电力央企、约2500个场站经济类数据的试传输工作,涵盖国务院国资委会同能源局制定的风光水火核5 类场站的163个经济类数据指标。全国电力消费类数据指标体系已初步建立,目前已启动电力消费数据对接工作。另外,依托平台联合产业链上下游相关单位开发的火电智慧运行辅助系统、火电厂设备远程故障预警、风电厂风功率预测、风电场设备故障预警等智慧应用已上线试用。
共营开放包容的能源工业互联网生态
“目前,我国具有一定行业区域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100多家,服务的企业达到160万家,同时平台连接的重要的工业设备数已经超过了7600万台套。”在10月18日举办的2021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上,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鲁春丛介绍。该研究院数据显示,工业互联网相关核心企业规模年均增速超过20%,呈加速发展趋势。
这一趋势亦在能源领域显现。近年来,各能源央企纷纷开展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工业互联网平台、智慧能源平台等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功能平台和应用大量涌现。
2019年2月,平台的牵头企业国家电投就与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智慧能源产业联盟,会员涵盖了能源央企、地方能源国企和龙头民企、知名科研院校等。今年9月15日,北京能源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揭牌成立,股东单位覆盖能源工业互联网产业链上下游头部企业,旨在打造能源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开放平台,布局共性技术和场景应用平台研发,在标准规范、协同创新方面全面推进行业应用落地。该研究院融入能源工业互联网行业大生态,将与生态链条各方共同实现大发展。
放眼工业互联网大赛道,相关专家和机构认为其蕴含着我国信息技术领域中长期最大的市场空间和投资机会。到2022年,国家级能源工业互联网平台将向多行业、多区域中心延伸推广,基本建成协同创新生态体系,全面建成能源金融服务中心,向行业上下游产业链企业提供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