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5G与工业互联网的融合,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安徽各地积极运用市场逻辑、资本力量,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先进制造业,抢抓机遇打造一批跨行业、跨领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为实体经济发展筑势赋能。安徽日报今起陆续刊发各地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做法与思考。
深度赋能“产业强市”
操龙灿
当前,蚌埠市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运用工业互联网为实体经济发展筑势赋能是大势所趋。蚌埠将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现实条件,深刻把握工业互联网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强化“五大思维”,积极运用市场逻辑、资本力量集聚要素资源,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实现新突破,深度赋能“产业强市”主战略。
强化战略思维,凝聚工业互联网发展共识
进一步从全局性、战略性高度深刻认识发展工业互联网的重要意义,将工业互联网贯穿工业强市、产业强市始终,促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首先,认清发展形势。当前,工业互联网呈现北京、上海、深圳、青岛等先发地区创新引领,各地竞相发展的局面,发展工业互联网“不进则退、慢进亦退”,因此要增强紧迫感、危机感,迅速在全市党政机关、工业企业等领域开展工业互联网大学习、大培训。其次,加强顶层设计。以规划引领方向,出台符合蚌埠实际的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实施路径、专项行动等,打通从“是什么”到“干什么、怎么干、干成什么”的实践逻辑。最后,激活企业动能。分行业、分层次加强对工业互联网赋能企业案例的宣传,组织现场会、成果发布会、巡回分享会等进行宣传推广,以典型示范带动行业整体提升;加大对工业互联网产品、平台、应用示范等的支持,系统性解决中小企业“不敢用、不想用、不会用、用不起”的问题。
强化系统思维,夯实工业互联网发展基础
根据工业互联网的架构体系、应用模式和建设路径,推动工业企业实施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提升企业对工业互联网的承载能力。一要推进数字化改造。鼓励工业企业紧扣关键工序自动化、关键岗位工业机器人替代、生产过程智能优化控制、供应链管理智能化等重点环节,推动企业实现全过程数字化管控,力争每年建成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25个以上。二要鼓励内网改造。加快推进TSN、SDN等技术应用,支持龙头企业与基础电信企业合作利用5G改造内网,推动5G网络部署应用从生产外围环节向生产内部环节延伸,带动网络与信息服务“进企业、入车间、联设备”,培育一批“网效之星”企业。三要加快外网建设。围绕工业互联网建设需求,大力开展工业园区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实现5G和千兆光网全面覆盖;加快推动IPv6网络、窄带物联网、高精度定位等新一代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夯实通信网络基础支撑。四要丰富解决方案。鼓励重点工业企业和软件服务企业加大在数据采集、过程监控、生产现场管理、设备管理与运维等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领域的研发力度,培育一批面向特定行业、特定场景的工业App。五要强化数据支撑。加快“智慧城市”大数据中心建设,探索设立工业大数据分中心,面向政府提供工业经济运行监测服务,面向产业提供数据管理能力提升、工业资源共享、解决方案推广等服务;谋划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推动重点产业领域骨干企业实现标识注册和创新应用。六要加强安全建设。统筹考虑信息安全、功能安全与物理安全,聚焦信息安全,建立安全保障技术和管理体系,不断提高安全防控能力。
强化平台思维,找准工业互联网发展路径
坚持供需两侧发力,建平台和用平台双轮驱动,高效抓好平台建设和创新应用。逐步建立双跨平台全面引领,行业平台纵向连接、区域平台横向覆盖、企业平台典型示范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体系。其一,持续推进“千企上云”。加强与知名云服务商合作,建立蚌埠市工业互联网运营服务平台、安全管理平台、云服务资源池,引导企业将信息基础架构、业务系统向云端迁移,实现IT部署的低成本、快速化。其二,促进中小企业平台资源共享。支持“羚羊”“柠檬豆”等平台为蚌埠中小企业开展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供应链协同等服务,推动企业融入 “聚能工厂”生态圈、“链主工厂”配套链;对接省征信公司、省大数据局等单位,完成蚌埠市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平台的建设。其三,示范推广标杆应用企业。围绕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四大主题,分行业、分规模打造一批灯塔工厂和标杆企业,培育一批国家级、省级试点示范项目,总结推广典型案例。其四,探索建设区域平台。以行业集聚度较高的产业园区为主体,建设具有区域特点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围绕产业发展、运行监测、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打造工业互联网示范园区。其五,引领培育行业平台。加快建设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等六大新兴产业的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线上产业联盟”;指导国显科技、安徽柳工等龙头企业对标富士康、三一重工、徐工等,建立行业级平台,并推动向“双跨”平台发展;支持凯盛科技集团与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战略合作,率先在玻璃行业打造全国首个集产业链管理、供应链管理、安全生产管理、双碳解决方案服务、行业标准制定等能力于一体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强化市场思维,打造工业互联网发展生态
以市场为主导,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营造良好的工业互联网发展环境,打造共建共享、共生共荣的工业互联网生态。一是搭建合作平台。组建蚌埠市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探索开展工业大数据、工业App等各类竞赛和演练,举办“云上珠城”系列活动,开展供需对接、技术交流;加强与国内外龙头企业、国际组织的协同合作,积极融入长三角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二是借助资本力量。探索运用工业互联网专项资金、风险补偿基金等手段支持产业发展,引导各类创投、产投等基金加大对工业互联网初创企业、项目的投入力度,打通产业发展、科技创新、金融服务生态链。三是培育专业队伍。促进产教融合,支持驻蚌高校、职业院校加强工业互联网相关学科建设,培养创新和应用人才;加强与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等“国家队”战略合作,常态化、系统性组织开展工业互联网培训;支持企业培育和引进工业互联网专业人才。四是重塑业务流程。充分发挥工业互联网对企业经营管理业务流程的重塑作用,推动企业实施战略再造、组织再造、流程再造、管理再造、文化再造,实现数字化“重生”。
强化产业思维,释放工业互联网倍增效应
积极探索工业互联网在存量企业赋能、新兴产业培育等方面的驱动作用,不断释放工业互联网的叠加效应、聚合效应、倍增效应。第一,大力发展关联产业。加快智能传感器、工业机器人、5G、工业软件等关联产业发展,以产业服务应用,以应用带动产业;支持第一、第三产业推广基于工业互联网的资源组织方式、创新管理和服务能力,探索打造跨一二三产的数据枢纽与服务平台,形成智慧农业、智慧城市、产融合作等融通产业生态。第二,精准赋能重点行业。在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离散行业,开展生产设备智能化改造,发展产品远程运维、质量诊断等在线服务,实现基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质效提升;在化工、玻璃等流程行业,开展APC、MES等系统的普及和优化升级,实现基于实时数据分析的生产工艺、流程优化,以及能源管理和安全环保能力提升;在纺织服装、医药、食品等消费品行业,发展在线设计、客户体验和电子商务等平台,利用大数据感知用户需求、开展产品创新,实现个性化定制和按需制造等新模式。第三,聚力助推“双招双引”。充分发挥工业互联网平台在产业链、供需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领域资源整合和价值发现的作用,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精准分析产业链重点企业的投资规划和工厂布局,开展线上“以商招商”,推动平台内企业由“网上协同”变为“地理集聚”。第四,优化提升服务效能。把工业互联网的机理运用到政务服务中,实现政务服务 “一体化”管理;搭建工业综合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从政策宣贯、市场拓展、金融对接、资源互通、供应链贯通等“全方位、一体级、全生命周期”服务,助力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蚌埠市人民政府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