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交媒体巨头Facebook改名meta,“元宇宙”概念又火了。对于Facebook的改名,舆论褒贬不一。但不管舆论如何,互联网巨头已经纷纷布局相关领域。
早在8月底,财华社开始报道“元宇宙”的相关概念并进行了持续的跟踪报道。
当时的标志性事件是国内科技巨头字节跳动入局VR领域,收购小鸟看看旗下品牌Pico,而Pico又和歌尔股份有关。盘面表现上,歌尔股份在8月27日跳空上涨,在高位震荡后又在9月08日封涨停。但当时的“元宇宙”概念股里,表现最牛的并不是歌尔股份,而是疑似蹭概念的中青宝、汤姆猫。
中青宝从9月7日到短期高点9月16日,涨幅约143%,而汤姆猫从9月7日到短期高点9月13日,涨幅约57%。当时中青宝和汤姆猫纷纷公告提示股价异动,还受到了监管层的关注。
而随后舆论开始“唱空”元宇宙,表示真正实现那种科幻场景还要很久。随之而来的就是相关股价的下跌。
以上是元宇宙上一轮行情的回顾。随着近日Facebook改名meta,该公司花大量资金和人力进行战略转型,其CEO扎克伯格表示,未来要做元宇宙公司,同时组建个上万人的团队开发元宇宙。元宇宙概念又火了。
最新的消息是,为支持元宇宙业务,meta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日前表示,一种全新的触摸传感器和一种塑料材料有望支持元宇宙的开发。meta AI和卡内基梅隆大学合作开发了一种全新的开源触摸感应“皮肤”ReSkin。扎克伯格在Facebook发帖称:“我们设计了一种高分辨率的触摸传感器,并与卡内基梅隆大学合作创造了一种薄薄的机器人皮肤。这使得我们更接近于在元宇宙中实现逼真的虚拟对象和物理交互。”
随之而来的,就是国内又一轮“元宇宙”行情的展开。来看国内大公司的动向。天眼查显示,近日,网易申请注册“网易元宇宙”、“雷火元宇宙”、“伏羲元宇宙”等商标;百度申请注册“metaapp”商标,或将布局元宇宙。天眼查还显示,截至11月03日,涉及“元宇宙”的词条已经达到了664条。对于科技巨头而言,元宇宙究竟意味着什么?
清华大学新媒体研究中心发布的《2020-2021元宇宙发展研究报告》指出,元宇宙概念火热背后是互联网产业内卷化的平台形态。现阶段,互联网厂商在内容载体、传播方式、交互方式、参与感和互动性上长期缺乏突破,导致“没有发展的增长”,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
腾讯CEO马化腾在内部刊物表示,“一个令人兴奋的机会正在到来,移动互联网十年发展,即将迎来下一波升级,我们称之为全真互联网。”
华安证券认为,近年来,随着Facebook、英伟达、腾讯等国内外大厂纷纷布局元宇宙,在VR/AR、AI引擎等上游软硬件降本增效,以及下游内容、应用丰富度提升的共同推动之下,“元宇宙”应用场景有望逐步落地。
开源证券研报指出,元宇宙概念宏大,其构建要素中的经济系统和去中心化机制或面临监管的不确定性,但其“大型多人在线、沉浸性、虚拟与现实交互”特征或驱动开放世界游戏、VR、AR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并相互融合,也成为未来3年商业化或更快落地的领域。
不过也需指出,元宇宙的真正实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Facebook在近日发布的本季财报中指出,元宇宙将在接近本世纪20年代末时产生商业影响。换句话说,笔者的理解是,要真正实现商业价值,最起码还要十年。
上述清华大学报告认为,元宇宙的概念布局仍集中于XR及游戏社交领域,技术生态和内容生态都尚未成熟,场景入口也有待拓宽,理想愿景和现实发展间仍存在漫长的“去泡沫化”过程。
百度副总裁马杰也在百度AI开放日上表示,“元宇宙的概念想要成真,涉及到的不仅是画面,还要解决多人互动的诉求”。元宇宙前景广阔,但其发展还需要冷静与务实。
作者:许螣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