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 智能网联汽车是5G与垂直行业深度融合的典型应用领域之一。5G网络凭借其低时延、高可靠等特征,有效提升智能网联汽车信息采集、传播、处理和利用能力,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水平。
“近年来,我国一直把智能网联汽车作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积极组织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载人载物应用示范,推动5G、计算平台、激光雷达、V2X(车与外界信息交换)等技术研发,不断取得新突破。”在日前举办的2021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中国通信学会副理事长张延川说。
“随着车辆编队、自动驾驶、远程驾驶等新场景不断加入,智能网联汽车对通信网络的带宽、移动性、时延、连接能力等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我们提出‘5G+计划’,通过提升网络、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水平,推动车、路、云、网协同共享,提升信息精度,让汽车具有感知、决策与控制能力。”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副院长魏晨光介绍,首先,要引入新的QOS(服务质量)机制,保证网络质量,降低传输时延;其次,通过提供新的路侧单元,利用直连特性和网络调度模式,提升网络容量;最后,要为车联网业务分配独立5G切片,保障其对网络性能的特殊要求。
智能网联汽车与5G技术深度融合,还将助力智慧交通和智慧城市的构建。在上海洋山深水港,“5G+L4级智能驾驶重卡”项目已开始商业化运营。在5G与V2X技术加持下,智能重卡实现在港区特定场景下的L4级自动驾驶、厘米级定位、精确停车,并与自动化港机设备协作,在15秒内完成货物装卸,自主规划最优路线,将货物精准运输到指定地点。
“在港口停车不仅要精准还要快速。我们的智能重卡泊车入位时间小于70秒,误差可控制在3毫米之内。”上海友道智途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杨磊说,当多辆智能重卡组成车队行驶在东海大桥上时,5G与V2X技术的结合能够将车与车之间距离缩短至16米,提升通行效率。
5G在城市交通的创新应用也为公众带来更高效、安全、便捷的出行体验。“我们在河南郑州打造的‘5G+智慧交通’示范工程,是行业内首次在开放道路上实现常态化运行。”宇通客车设计院副院长林明介绍,该工程共在沿线规划建设了27个5G基站,通过对客流量的实时监测、大数据分析,动态调整发车频次,在提升服务质量的同时,助推城市交通治理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在5G、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的赋能下,智能网联公交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目前,路口通行效率已从47%提升至79%,运营车速可以提升一倍,大大增加了市民出行的确定性和可计划性。5G网络也让OTA(空中下载技术)速率提升了100倍,保证系统升级的快速稳定。”林明说。
虽然5G已经为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开辟了一条快速路,但征途上仍面临诸多挑战。“最棘手的难题仍然是网络供给能力。”魏晨光坦言,无论是网络可靠性还是覆盖连续性,目前都没有办法完全满足高等级自动驾驶的业务需求,但蜂窝网络、直连通信、卫星通信等多种通信方式的融合使用,或许能够为上述场景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此外,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需要普通用户的广泛参与。目前,许多应用场景仅停留在港口、矿山、园区等特殊领域,尚未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品级服务,如何让更多人用上智能网联汽车,仍需各方继续探索。
开得上还要开得起,成本也是制约产业发展的问题之一。“网络建设、车辆价格、道路设施等都要考虑,只有降低成本门槛才会吸引更多人加入到这个行业。而智能网联车的安全保障能力也要从顶层设计、技术手段、管理等方面系统规划,形成合力。”魏晨光说。